《論僭政》中文版曾在2006年齣版,此次全部重新翻譯,並依照英文新版(芝加哥大學2013年版)做瞭增補。
《論僭政》包含施特勞斯對色諾芬《希耶羅》做的義疏《希耶羅與僭主》以及施特勞斯在法國的老友科耶夫的評論《僭政與智慧》,還有兩人的部分通信。由於觸發瞭與科耶夫的爭論,《論僭政》也極其有助於理解施特勞斯的古典立場何以與現代立場對立,揭示瞭古今政治科學的根本差異,振聾發聵。
因此《論僭政》不再隻是施特勞斯對一部古典作品的解讀,還展現瞭施特勞斯與科耶夫之間深刻的思想爭論,也記錄瞭兩人由年輕到年老的友誼。凡此種種,使得《論僭政》當之無愧地成為二十世紀的經典。
##曆史上很少有哪個時代,哲人熱衷於政治超過20世紀,在納粹治下更是達到高潮。整個德國思想界麵對納粹不是陷入失語癥,就是缺乏免疫力——如果不是推波助瀾的話。作為在海德格爾哲學革命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知識青年,施特勞斯無法忘懷這位“我們時代唯一的哲學傢”,在1933年的政...
評分##馬基雅維利之爭,過程帶有偏嚮性,理念趨同
評分 評分##主要是最後部分的爭論。
評分##科耶夫:一個政治傢,不管他是不是僭主,他就是不可能采納“烏托邦式的”建議,因為他隻能在當下行動,他不能考慮那些與具體現狀沒有直接關聯的觀念。所以,為瞭得到聽取,哲人將不得不給予關於“當前的事”的建議。但為瞭給予這樣的建議,一個人不得不每天緊跟當前的事,因此就不得不搭上所有時間。可這正是哲人不想做的。就他作為一個哲人而言,他甚至不能這麼做。因為這麼做意味著放棄使他成為一個哲人的對真理的追尋,在他看來,惟賴於這一追尋,他纔真正有資格成為僭主的哲學勸諫者,亦即成為一個有權比“未入門的”勸諫者享有更多不同禮遇的勸諫者,不管“未入門的”勸諫者可能多麼理智和有能力。 施特勞斯:古人有關哲學生活的教誨是一種關於友誼的教誨,哲人作為哲人需要朋友。 換言之,僭主作為哲人的朋友,會被幫助也一定需要被乾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