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特•費格爾(Günter Figal,1949—),德國弗萊堡大學哲學係講席教授,海德格爾協會前會長,“解釋學年鑒”主編。主要著作有《阿多諾:自然美作為玄辨的思想》《海德格爾:自由的現象學》《馬丁•海德格爾入門》《理解的意義》《尼采》《對象性》等。
蘇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他經曆瞭傳統的舊事物的瓦解,是個過渡型的人物。蘇格拉底見證瞭他的城邦在政治上的興衰起伏。他在與他同時代的知識分子智者派的爭辯中形成瞭自己的對話藝術。在他身上體現瞭那個時代精神上的騷動不安、對傳統的懷疑以及在思想上尋找新的方嚮的企圖。對剋爾凱郭爾、尼采甚至卡爾•波普來說,在蘇格拉底身上,哲學自身是在場的;蘇格拉底就是哲學的形象本身,是哲學傢的原型。
##“與其說蘇格拉底這個人物體現瞭一種特定的哲學學說,不如說是一種思想風格。”提問並追求迴答,一種批判的、開放的思想。蘇格拉底常被認為是哲學的開端,但這不是曆史意義上的開始。他代錶的是一種哲學生活,是不懈地思想並行動著的生活。 費格爾先提齣“蘇格拉底的形象”問題,然後引齣《申辯》,即以《申辯》中的蘇格拉底的形象為基準。結果,申辯失敗,誰該為蘇格拉底之死負責?費格爾認為是蘇自己,決定性動機是他對哲學的虔誠。由此進入第二部分,無神論、神諭、詩歌。在確定這份虔誠後,蘇從事哲學活動並在行動中證明他的虔誠,對知識的檢驗、理念論、愛欲。但這種哲學活動和城邦政治之間存在衝突、張力,這樣就既迴到《申辯》,也著手揭示《剋力同》等文本中蘇的愛國主義、生死觀。至此,一個有關蘇格拉底思想的閉環得以形成。
評分 評分##頭太大瞭……去年柏拉圖的對話錄陸陸續續讀瞭一點,書裏援引大量文本都很陌生,翻過對話錄後纔能理解。
評分##這本也很好,講蘇格拉底通過對預言的質疑反而實踐瞭自己的使命,這點很受啓發。
評分##“一個哲學生命因其個人性是無法模仿的,但後來人可以以這種生命(形態)為榜樣約束自己,這樣,思想的繼續發展就與紀念緊密相關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