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研究领域里程碑式作品,史景迁作序推荐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太平天国研究大家简又文的代表作,是太平天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简又文著有《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三册及《太平天国全史》三册,而本书正是对上述著作的精粹和修订,汇聚了简又文毕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的核心成果。
☆作者从太平军的角度重现这场运动,太平军通常忙于战斗,且文化水平较低,留下的文字记录较少,而清朝文献对太平军的攻讦诬陷又不可避免,作者通过实地寻访考察,收集了众多手稿、宣传单、印章、拓本、钱币等太平军的文物,因此本书在学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了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作者从太平军的角度重现这场运动,通过实地寻访考察,他收集了手稿、宣传单、印章、拓本、钱币等太平军的文物,结合史籍文献和外文资料,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初的现实基础,从日常军事行动和长期战略目标两方面来考察太平军的军事行动,分析了太平军的主要战略错误,以及后期洪仁玕的贡献。
◎ 名人推荐
今世治太平史最深入者,莫过于简又文和罗尔纲两先生。
——唐德刚(历史学家)
研究太平天国者,名家辈出,如萧一山、简又文、郭廷以等先生,各有贡献,惟萧、郭二先生较注意清史及现代史,其中倾全力研究太平天国者,仅简又文先生一人而已……因其研究时间之悠久,故其成就较他人为深刻,著作较他人为丰富,就研究太平天国史者而言,殆无第二人!
——黄大受(历史学家)
##此书作为参考书尤其独特价值,但是对太平天国人物的赞美与叹息,溢满纸上,完全无法客观评价。
评分##修行53rd,简又文跟着把溥仪撵出宫的冯玉祥混了几年,对孙中山先生的推崇和对满清的仇恨都是有理由的,这使得书中呈现了屁股歪向太平天国的趋势,即使在有使命感老战士十不存一,兵员由“最恶劣的土匪和无赖”组成时,太平天国落城后的平民死亡还是“自杀”,而清军落城则必是屠杀。而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据他所言是一些战略失误,外国势力的助纣为虐以及杨韦天京之乱,洪秀全完全是不粘锅,而有趣的是因为洪秀全肯定没起到什么好作用,使得这位天王金田起义后在本书中就毫无存在感。本书最后一句话说孙中山自命“洪秀全第二“,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简如此偏爱洪。但是,即便有如此明确的立场倾斜,此书也远胜马列主义史观的罗尔纲,在细分战场复盘与叙述的流畅性上都做的很好,想必此书浓缩的原型《全史》会更好吧,为什么不引进呢,真是奇怪。推荐此书
评分##曾国藩护短可以改太平降军口供,清廷可以改,老外迫于本国政治立场也可以修饰自己的真实看法或沉默……基于种种原因,太平天国的历史经过了妖魔化,再有神化,继而神化破灭后的受情绪裹挟再被妖魔化……这是一本毫不掩饰作者之同情又有足够扎实史述的作品。不抓马,其中分析客家背景、宗教观和军事战略是亮点,呈现了一种要是打赢了政治图景可期的想象。作者身为正宗喝过洋墨水的知识分子没有所谓精英的傲慢。于作者的同情之中我们也可以想象为何后世有另一位摩羯座曾让那些远比他精英的知识精英拜服,纵有致命个性缺陷,能力和德性也远在那些所谓精英的批评者之上。
评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4星。尽管作者立场先行,对史料的搜集和运用不可靠,我也完全不认同作者的表述,但是仍然要把它力荐给有兴趣了解近现代中国变革的每一个读者!尽管不能通过它还原太平天国的真实历史,但是简又文通过他的记述方式,真诚地呈现了20世纪初中国知识阶层对时代命运的思考。他的观点毫无疑问在当时极具代表性,几乎可以视为一种普遍的“思潮”,而这股思潮直接影响到了过去两百年间的所有变革者的行动(包括简又文之前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太平天国视作一个模型,它意味着在一种更现代化(在当时就是西方)的理念指导下,以践行理念的名义发动暴力夺权,进而实现对整个中国的革新。革新的目标往往指向具体的生活方式,但其凝聚力的来源却是民族主义的。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那些挣扎和血腥,也不过是后来那一次次运动的预演。
评分##我拆开封皮,赫然看到封面靠左印着一个“共”字,定睛一看,才发现旁边还有三点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6年。美国汉学方面可以对读芮玛丽的《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与史景迁的《太平天国》(God's Chinese Son: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f Hong Xiuquan)——“上帝的中国儿子”等著作。本书写于50年前,要用当时史学来读当时的当时历史方可。为了能够从太平军的角度重构这场运动,简又文多次实地寻访考察,收集了包括手稿、宣传单、印章、拓本、钱币等太平军的文物,使读者能够从太平军的角度了解他们的行动和动机。全书研究囊括整个太平天国运动,分析了太平天国兴起现实基础、日常军事行动、战略目标与错误、洪仁玕贡献
评分##今年可以称得上是简又文之年了,台湾选编出版了《谈太平天国》《回忆录》《谈艺录》三本简氏著作,而大陆则引进了这本《革命运动史》,本书是简氏《全史》《典制通考》二书的浓缩版,目的是为西方读者提供一部太史的通俗作品。距今已近半个世纪的读物价值何在?我想一来可以了解简氏研究的特色,另外不得不说市面基本不存在合格的太平天国通史,要么时代痕迹过重要么专业性不强,就此而言这本还算是能读的。当然不管是从书名还是内容而言作者都不掩饰其对太平天国的偏爱(破坏性、杀戮性、制度弊端批判不足),只怕很多人会不喜欢,至于如何定位才算客观目前难以形成定论,只是单方面的妖魔化意义不大。另外毕竟是旧书,史事错误不少(可对照茅家琦通史),对于西人记载也缺乏批判,作者甚至相信许多所谓太平天国后裔的存在,只能说偏爱所致了。
评分##一曲荒诞的悲歌。
评分##挺好看的,脉络很清晰,又有许多比较一手的资料补充细节,当然作者立场本身有点微妙,但人家上来就已经将太平天国定性成革命运动了,那肯定是猛挑进步的一面来说,可以理解。我个人觉得有点不大舒服的可能是洗得用力过猛导致洪秀全在简又文笔下就特么完全是个白莲花,上来自己给自己封上帝幼子的一顿君权神授操作被简又文轻描淡写地说这是因为考试不利导致的精神恍惚从现代医学角度完全可以理解,后面更是所有坏事都赖杨秀清权欲熏心,也不用洗得这么投入吧我觉得。
评分##出口转内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