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并通过此种变迁来审视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信仰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的观念如何影响政治权力的运作。本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与文明发生巨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既往已为大家所熟知的国家外患和政治变革等显著的“历史事件”外,尚有隐现在这些“事件”的历史深处,引发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结构变革的媒介。
##还可以
评分##本书试图以信息传播来切入一些近代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但即便是在章节这个级别上,也未能对「传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把握,导致失之于散漫,看起来不过是一些无太所谓的重述而已,有些可惜。
评分##本书试图以信息传播来切入一些近代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但即便是在章节这个级别上,也未能对「传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把握,导致失之于散漫,看起来不过是一些无太所谓的重述而已,有些可惜。
评分##这就是这3年里发了2篇《历史研究》,2篇《近代史研究》,2篇《复旦学报》,1篇《学术月刊》,4篇《南京社会科学》的马建标的作品吗?
评分##2020.2.25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一个好方向,但成果稍显粗浅,流于精英叙事。最后两章稍有创见。 威尔逊上台之初便率先承认中华民国,一战后更是凭借其民族自决理论博得中国知识界好感,威尔逊方面推波助澜,成立公共情报委员会中国分部,协助塑造其政治形象“,余波延续到五四运动,是为“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遗留问题:五四时得知威氏背叛中国,中国舆论界有何反应? 1918至1920,吴佩孚利用电报先后塑造了自己反对皖系和安福国会专权、支持南北议和、反日、支持劳工等形象,逐渐使自己的政治影响远远超出地方督军应有的范围,在联直制皖、直皖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亦间接促成北洋权势由皖到直的转移。
评分##“就近代中国而言,现代媒介的诞生如何影响权力的运作,或者如何利用媒介传播以便更好地掌控权力,围绕这些问题形成了近代中国的权力与媒介的复杂的互动关系。”以传教士和基督教,盛宣怀和电报,袁世凯与洹上渔翁照片等例子试图解释权力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内容讲的历史人物如何利用媒介来运作和扩张权力,媒介在二者关系中一直处于客位,其自身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甚少被单独讨论,读完有点失望
评分##本来对这个议题寄予了很大的期待。但完全失望。最后只是当一本故事书看一看了。完全没有谈到权力与媒介的互动关系,感觉更像是各个政治人物的权力翻弄史。
评分##这就是这3年里发了2篇《历史研究》,2篇《近代史研究》,2篇《复旦学报》,1篇《学术月刊》,4篇《南京社会科学》的马建标的作品吗?
评分##本书试图以信息传播来切入一些近代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但即便是在章节这个级别上,也未能对「传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把握,导致失之于散漫,看起来不过是一些无太所谓的重述而已,有些可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