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战争、如何走向战争,又如何记忆战争?
甲午战争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快车道,乃至最终“暴走”。
“战争”成为近代日本社会的最重要,也是最沉重的关键词。
本书通过对档案文献的挖掘,结合实地寻访的所见所闻来呈现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二二六政变、侵华战争及日本无条件投降等历史片段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以既有的学术成果为基础,辅以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解说,进而为读者揭示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形成过程并探究当代日本人的战争记忆又是如何被形塑的。
##三岛由纪夫切腹后介错,“追随者们连砍三次,皆未能斩断其头颅。剧痛难忍的三岛倒在血泊上低吼再砍,用力再砍,第四次介错才终于成功”。
评分##合格的通俗历史写作和合格的小说一样都是必须的。看完书很多之前只有模糊印象的事件都变得很清楚,非常适合我这种有点兴趣但是又没有精力自己去挖掘材料的人。
评分全书错字较多,注脚中若干史料名称亦有失准确。例如,第一章注13的“迫水久长手记”其标题“伏時の真相”,在线上档案核对后可知当为“降伏時の真相”,显漏一“降”字;第207页有关白团协助制定“国光计划”,实际上当为“光计划”,“国光”与“光”虽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作战计划。
评分##觉得最有趣的是第五章和第六章。当然更有趣的是第五章。蒋介石和“白团”的故事我以前并不知道,但知道之后还是能很快地理解他的行事逻辑。而“支那通”们对于孙中山的追随,对中国“背叛”的愤恨,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的脑回路有时很清奇啊!
评分##上海80后学者的半学术历史文集,8篇文章都是围绕“日本近现代军国主义”题材的,写作态度非常扎实认真,资料详实,文笔老练,配图精良,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生动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顽固历程和贼心不死特性(作者的立场非常理性和冷静,对当今日寇右翼的警惕性也相当值得参考,没有盲目跟风哈日崇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评分##如此直男的题材和写法,居然不知疲倦地看了三个章节,对自己感到生气。
评分##虽然是学术写法(大量资料、脚注尾注)但其实内容通俗(褒义)且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支那通和白团章节尤其。(文末感谢章骞先生的内容突然伤感,非常动人。
评分##新锐作者沙青青关于近代日本战争记忆研究的专栏文章合集,在严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用平实流畅的文字,论述个人、集体与国家记忆视角下的日本战争观与战争态度。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于文化研究方法的运用,多通过日本当代影视艺术文学作品,考察其中暗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演变。值得一读的一本小书。
评分全书错字较多,注脚中若干史料名称亦有失准确。例如,第一章注13的“迫水久长手记”其标题“伏時の真相”,在线上档案核对后可知当为“降伏時の真相”,显漏一“降”字;第207页有关白团协助制定“国光计划”,实际上当为“光计划”,“国光”与“光”虽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作战计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