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的诗句“花落春仍在”对近代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人们常常只能看到落花飘零于泥尘的“屈辱史”,而看不到中国既有的“春天”依然还在。随着既有“春天”的在与不在变得无关紧要,近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心目中径自发展出了各自想象的“春天”与自以为的“春天”。于是,落花、新枝、仍在发展却不被人重视的既有“春天”和读书人各自想象与自以为的“春天”就这样在交织、羼杂在了一起,这种因交织、羼杂而互渗、联动的状态既导致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困境,也开拓了其历史的新路。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写就的学术随笔和书评十余篇。作者描摹人物,摭拾故事,展现了民国初年历史舞台上的新声与旧响。本书通过民族主义、革命、复辟、新文化、五四运动、读经争论、私塾改良等话题来切入与讨论,希望能由这些断面来看待“花落春仍在”的中国近代史,进而体味走入现代后中国人的希望与失望,痛苦与幸福,得到与失去。
##导师赠书,,,为什么不加注释!!!相较而言算是对罗志田?文风较为成功的模仿,至少不会让人开头都看不下去、、看到最后访谈末尾的一段,当代张元济确也算是名副其实呢()书评方面前两篇并不能让人产生想读的兴趣,后面的还可以、、思想史好无聊,并无兴趣,政治经济也无兴趣,什么都无,我是废物()
评分##并没有看到太好的文章 没有注释让人很烦躁 作者讲理论讲的有点多 尤其喜欢说近代史是如此如此的吊诡 以前和现今的研究者大都掉入怎样怎样的陷阱 只有一个大而化之的共同印象 做出的是枯燥且重复的研究 那我就继续期待一下作者后续的成果
评分##珠玉的论集。罗志田先生关于清末民初社会之“权势转移”,有很多具体问题未及展开,而能有瞿骏这样的中坚世代学者进一步深入探讨,亦是近代史学科兴盛之一现象。
评分##还不错,但也有些问题
评分##近代史的长处正在于资料的“庞杂丰赡”与“歧义互见”足以构现出政治事件动态的发展过程,而更高一层的追求则在于察势观风,描勒出一时代之风尚所及。正由于此,近代史学者的随笔集则多有可观之处。
评分##和传统近代史研究不同,明显思路更广,在运用史料的同时,更注重历史学的想象力。《新文化的“到手”与“入心”》一篇写的最好,有启发性。没有脚注不列引文比较遗憾
评分##还不错,但也有些问题
评分##近现代历史的纷杂交错更要求对材料、人事的历史语境的重建与还原,以传统的追溯理解其历史含义,而非单纯以新旧中西划分;同时也需要从平面的文本展开立体的历史环节与过程,而外来的思维框架未必能与真实一致,未必能把握真正问题,得出可靠结论。 处理史料也需要“历史学的想象力”。 历史的认识与结论是长久工夫。
评分##有一些不错的思路,例如强调历史大关节的延续性(新中有旧),考察观念和宣言如何落实到基层和个体,反思史料解读过于集中于“明星”刊物与学者。行文似有模仿罗志田的风格,颇喜用一些自创或摘自民国报刊的词汇,如“到手”与“入心”。但可惜不知是刻意营造的文风,还是发表规则的限制,总给人感觉欲言又止,论证不甚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