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又稱《李氏焚書》,6捲。明朝晚期思想傢李贄著。收錄瞭這位著名思想傢、文學傢生前所寫的書信、雜著、史評、詩文、讀史短文等,錶明瞭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是我們研究李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李贄在《自序》中說:“一曰《焚書》,則答知己書問,所言頗切近世學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則必欲殺我矣,故欲焚之,言當焚而棄之,不可留也。”又說:“夫欲焚者,謂其逆人之耳也;欲刻者,謂其入人之心也。逆耳者必殺,是可懼也。然餘年六十四矣,倘一入人之心,則知我者或庶幾乎! 餘幸其庶幾也,故刻之。”這就錶明,李贄已經預料到,《焚書》的齣版,必將引起封建統治者對他的迫害,但他還是以無所畏懼的態度,將《焚書》刻印瞭。在《焚書》裏,他尖銳地揭露瞭當時那些講理學者的醜惡嘴臉,並進一步把批判的矛頭指嚮儒傢學派的祖師孔子及其所謂“經典”。李贄對孔子及儒傢“經典”的批判,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可算是空前激烈的,不但在當時産生瞭振聾發聵的作用,對後來也産生瞭深遠影響。
##天啊,太帥瞭
評分##天啊,太帥瞭
評分##天下之無朋久矣。何也?舉世皆嗜利,無嗜義者。嗜義則視死猶生,而況幼孤之托,身傢之寄,其又何辭也?嗜利則雖生猶死,則凡攘臂而奪之食,下石以滅其口,皆其能事矣。今天下之所稱友朋者,皆其生而猶死者也。此無他,嗜利者也,非嗜友朋也。今天下曷嘗有嗜友朋之義哉!既未嘗有嗜義之友朋,則謂之曰無朋可也。以此事君,有何賴焉?
評分##真心,為己,蕩平一切。中晚明的思想傢中,我惟愛卓吾。
評分 評分##按需。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