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画着重表现的是服装的形象美和服装在人体上穿着后的效果,研究人体、人体与服装的关系,是时装画成败的基础,而对人体和服装的认识部来源于观察和写生。本书就时装人体比例、服装款式平面图的画法、时装画的表现工具、时装画的风格表现、时装画的图底处理等内容做了深入讨论和研究。
本书按照****服装学院的时装画课程大纲编著,本书分为八个章 节,内容包括时装画基础,时装画的黑白效果表现,时装画的彩色效果表 现,时装画的表现工具,时装画的风格表现,时装画的图底处理等章节。
考虑到学生作品的完整度,在书中涉及到作业的装裱与装订方法;*后章 节对**外**插画家、设计师的作品和近几年的东华大学**学生作品 进行分析,以便时装画爱好者参考借鉴。
蔡凌霄 浙江平阳人 199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设计系,获学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9年至今在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任教,主要担任“时装画”、“女装设计”、“毛皮服装设计”等课程的讲授 曾获北欧世家皮草毛皮饰边设计大赛金奖,并应邀到丹麦SAGA设计中心参观学习 曾参展上海**服装节“海派近卫军”服装专场 曾获“YKK”杯服装设计大赛金奖,并在多家企业担任服装设计总监 著有《时装画快速表现技法》、《时尚设计·服装》、《手绘服装画表现技法》、《服装设2-女装设计》等书
第一章 时装画基础
第一节 时装画人体
1 服装人体比例
2 头部与发型的画法
3 人体局部的画法
4 男人体的画法
5 儿童体的画法
第二节 款式平面图
1 款式平面图的绘制步骤
2 款式平面图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人体与服装
1 服装细节的表现
2 服装人体姿态的表现
第四节 写生与构图
1 写生
2 构图组合形式
第二章 时装画的黑白效果表现
第一节 线条表现法
1 匀线
2 粗细线
3 不规则线
第二节 块面表现法
第三节 点线面的组合表现法
第四节 单色表现法
第三章 服装画的彩色效果表现
第一节 基本上色方法
1 脸部上色方法
2 影调的处理
第二节 质感肌理表现
1 透明质感画法
2 塔夫绸的画法
3 呢绒质感画法
4 毛皮质感画法
5 皮革质感的画法
6 针织质感的画法
7 条纹的画法
8 格子纹的画法
9 印花服装的表现
10 牛仔的画法
第四章 时装画的表现工具
第一节 水粉表现技法
第二节 水彩表现技法
第三节 彩色铅笔表现技法
第四节 色墨水表现技法
第五节 色粉笔表现技法
第六节 蜡笔表现技法
第七节 马克笔表现技法
第八节 网膜
第九节 剪贴法
第十节 亮片表现法
第十一节 电脑表现法
第五章 时装画的风格表现
第一节 写实风格
第二节 夸张风格
第三节 写意风格
第四节 装饰风格
第六章 时装画的图底处理
第一节 有图无底
1 全身构图
2 局部构图
3 满构图
第二节 有图有底
1 底的抽象处理
2 底的具象处理
第七章 作业的装裱与装订
第一节 装裱
1 装裱方法
2 风格的关联
第二节 装订
1 作业封面设计
2 装订方式
第八章 **外**作品赏析
从艺术表现力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教材”的预期。它并未将时装画简化为机械的线条勾勒,而是着重培养读者捕捉“时尚精神”的能力。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服装史中关键造型的分析,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引发读者对设计灵感的思考。例如,当讲解如何表现丝绸的光泽时,它不仅教你如何用高光和阴影来模拟反光,还引导你去思考丝绸这种面料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代表的奢华感或流动性。这种将技术融入设计语汇的讲解方式,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美学上的愉悦感。它促使我跳出“画得像”的初级阶段,向着“画得有感觉”的目标迈进,着实提升了我的设计思维层次。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教材时,心里是抱着一丝疑虑的,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成了“图册”而非“技法书”。然而,这本书成功地在“艺术审美”和“工程实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直击核心,像是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耳边指导你如何修正笔触。比如在处理动态姿态的服装表现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拉伸变形上,而是深入解析了运动过程中布料的褶皱受力点和自然垂坠方向,这种对物理规律的尊重,让画面瞬间鲜活起来。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在尝试临摹几个复杂造型时,感受到了极大的帮助,原本以为难以捕捉的体积感和空间关系,在遵循书中的步骤后,竟能迎刃而解。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非仅仅展示成果。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简直是为自学者量身定制的良方。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将所有知识点混杂在一起,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模块化设计。第一部分夯实基础,第二部分聚焦特定材质,第三部分则开始探讨风格化处理和高级渲染技巧。我最喜欢它的“错误示范与修正”板块,这部分内容极具价值,它直观地展示了新手常犯的错误——比如衣领画得太僵硬、裙摆缺乏空气感——然后立即给出专业级的修改建议。这种反向教学法,极大地节省了我自己试错的时间。而且,书中对不同画笔工具(无论是传统铅笔还是数位板的笔刷设置)的特性分析也相当到位,帮助读者快速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工具箱,这在快节奏的设计行业中是极其宝贵的效率提升点。
评分坦白讲,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为毕业设计寻找突破口,对自己的服装表现力感到瓶颈。这本书的出现,如同及时雨。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情绪”和“叙事性”在服装表现中的运用。它没有陷入学院派固有的呆板,而是探讨了如何在静态的画稿中注入动态的氛围——比如通过背景的模糊处理、模特的肢体语言暗示场景,乃至服装本身散发出的那种无形的“气质”。这些超越了纯粹技法的探讨,对于一个志在成为独立设计师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软实力”培养。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学术深度、实操广度,并富有前沿设计理念的优秀作品,值得所有服装设计爱好者和从业者反复研读。
评分这本关于服装设计技法的书,从扉页到目录设计,都透露着一股学院派的严谨与专业性,装帧考究,纸张质感上佳,即便是初次翻阅,也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对“教材”二字的郑重其事。书中大量的插图和示范案例,排版布局清晰,逻辑性极强,对于初学者而言,无疑是一份详尽的路线图。我尤其欣赏它在基础透视和人体结构讲解上的细致入微,那种近乎解剖学层面的剖析,为后续的风格化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速成秘籍”,而是脚踏实地地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而不是简单地告知“如何”去画。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提升绘画功底的服装设计学生来说,它提供的知识体系是相当扎实和全面的。光是理解不同面料在光影下的质感变化,书里就用了好几个篇幅进行专项探讨,这对于提升作品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