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体解剖学实验教程(江会勇)
定价:28.00元
作者:江会勇,郑德宇,涂腊根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609629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本书以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人体解剖学》为蓝本,根据高职高专医药皖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各院校实际教学条件编写而成。全书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大部分。其中,验证性实验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口腔解剖学。本书是一本比较系统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材,具有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护理、助产、中西医绪合、口腔、影像、检验、美容、康复等专业使用。
目录
篇 验证性实验
章 系统解剖学
节 运动系统
实验一 骨学概论及躯干骨
实验二 颅骨
实验三 上肢骨
实验四 下肢骨
实验五 骨连结
实验六 骨骼肌
第二节 内脏学
实验一 消化管
实验二 消化腺、腹膜
实验三 呼吸道、肺、胸膜、纵隔
实验四 肾、输尿管、膀胱、女性尿道
实验五 男性生殖系统
实验六 女性生殖系统
第三节 脉管学
实验一 心脏
实验二 血管
实验三 淋巴系统
第四节 感觉器
实验一 视器
实验二 前庭蜗器
第五节 神经系统
实验一 脊髓、端脑
实验二 脑干
实验三 小脑、间脑
实验四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和脑脊液、脑的血管
实验五 神经传导通路、内脏神经
实验六 脊神经、脑神经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
实验一 内分泌腺
第二章 局部解剖学
第七节 头部
实验一 头部的解剖
第八节 颈部
实验一 颈部的解剖
第九节 胸部
实验一 胸前、侧壁和膈
实验二 胸腔、胸腔脏器和纵隔
第十节 腹部
实验一 腹前外侧壁
实验二 腹膜、结肠上区
实验三 结肠下区、腹膜后隙
第十一节 盆部与
实验一 盆部与的解剖
第十二节 脊柱区
实验一 脊柱区的解剖
第十三节 上肢
实验一 腋窝、肩部的解剖
实验二 上肢前面的解剖
实验三 上肢后面及手部的解剖
第十四节 下肢
实验一 臀部、股后区、胭窝的解剖
实验二 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及足背的解剖
实验三 小腿后区、踝后区、足底的解剖
第三章 人体断面解剖学
实验一 头部(1)
实验二 头部(2)
实验三 胸部
实验四 腹部
实验五 盆部、脊柱区和四肢
第四章 口腔解剖学
实验一 上下颌骨及相关颅骨
实验二 颞下颌关节和头部肌
实验三 颌面口腔的主要血管、神经和腮腺
实验四 颌面口腔的局部解剖
实验五 颈部的局部解剖
实验六 颌面部的表面解剖标志与应用
第二篇 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 肝纤维化标本的解剖、组织和病理学观察
实验二 心的解剖、发生与心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
实验三 心肌梗死标本的解剖、组织和病理学表现
实验四 病毒性肺炎标本的解剖、组织和病理学表现
实验五 慢性肾炎标本的解剖、组织和病理学表现
第三篇 创新性实验
实验一 小鼠的采集
实验二 大鼠胚胎致畸实验
实验三 石蜡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
实验四 Grimelius银染反应显示豚鼠小肠内分泌细胞
实验五 生物塑化标本的制作实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组织结构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螺旋上升”的教学韵味。它似乎懂得人类学习的规律,不会一次性把所有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而是采取了一种由浅入深、反复强化的策略。初次接触某个系统时,它会给出一个宏观的、易于理解的框架,让你先建立起整体的概念地图。等你带着这个初步的框架去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和细节学习时,你会发现很多原本模糊的概念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因为你已经有了对照的“实体”和“流程”。而在后续的章节中,它会重新拾起之前学过的知识点,但这次会从更高的维度去解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机制。这种设计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担,让知识的积累变得自然而有机,而不是死记硬背。我发现,我不再需要为了一点知识点而焦躁不安,因为我知道,这本书会在不经意间,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巩固它。这种对学习曲线的精确把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
评分让我从一个纯粹的“使用者”角度来评价一下这本书的耐用性和便携性。作为一本需要频繁翻阅和携带去实验室的工具书,它的装订质量实在是无可挑剔。即使我经常把它压在沉重的实验器材下面,或者在潮湿的实验台上翻阅,书页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卷曲或脱胶的现象,这对于一本高频使用的教材来说至关重要。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有一定的厚度,墨迹不会透到下一页,这对于做笔记和标记重点非常友好。更重要的是,它的开本设计,拿在手里既不会觉得过于笨重,又保证了图表有足够的空间展示细节,不像有些A4开本的书,拿在手里极其不便。我甚至注意到,书的边缘经过了特别的处理,即使长时间翻动,手指也不会被锋利的纸边磨伤。这种对产品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不得不佩服出版社和作者在方方面面都为最终用户考虑到了,它绝对是一本可以陪伴我们度过整个学习生涯的扎实伙伴。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团队显然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从他们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引用和整合上就能看出来。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传统解剖学概念的阐述,已经融入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前沿发现,这让原本可能显得有些陈旧的解剖学知识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举个例子,在讨论特定器官功能失调的机制时,它没有止步于描述症状,而是结合了最新的信号通路图谱来解释病理生理的基础,这对于我们未来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使得这本书即使在快速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也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前瞻性和权威性。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去查阅那些被引用的最新文献,这无形中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程,它更像是一份精心挑选的、兼具深度和广度的科学阅读清单,引导着我们不断探索未知。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实验教程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需要这样做”背后的科学原理。在介绍各个实验步骤时,作者似乎总能预判到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陷阱和困惑,并提前给出详尽的预防措施和替代方案。这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踏入实验操作领域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例如,在处理某些需要精确测量的生物样本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标准的流程,还附带了不同气候条件或不同个体差异下可能需要进行的微调建议,这种实战经验的融入,让教材显得格外鲜活和实用。我翻阅了市面上其他几本同类书籍,它们大多侧重于理论的罗列,而这本书的“动手性”和“可操作性”无疑是碾压性的优势。它培养的不仅是操作技能,更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成果。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结合的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清晰、逻辑严谨的结构所吸引。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内页的设计却处处体现着对学习者的体贴。插图的绘制精细入微,每一个骨骼结构、肌肉走向,甚至是微观层面的细胞组织,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而且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既能突出重点,又不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我尤其欣赏它在关键概念讲解时的语言风格,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近乎叙述故事的方式,将复杂的生理过程娓娓道来,让人很容易就能抓住核心要点。比如在讲解心血管系统的部分,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在记忆血管名称和走向时的困难,便设计了一套非常巧妙的记忆辅助图示,让我一下子就茅塞顿开。而且,书中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每一章的长度都适中,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感,非常适合像我这样需要经常碎片化时间学习的在职人士。这种细致入微的打磨,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身边亲自指导,学习体验极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