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为什么孩子不服你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贺慧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处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11910684
字数:284000
页码:2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个天才般的孩子,是没有道理被埋没的!社会在变,环境在变,过去适用的教育方法到了今天就不一定适用了,所以,作为家长要随着环境的变迁,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方法进行调整,才能适应长大的孩子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所以各位家长应该从现在开始,从阅读本书开始,做一个明智的家长吧!
★孩子“不服管”?原来是父母“不会管”!我来告诉你应该怎么管
更多孩子图书推荐: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2896829
【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2855368
【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0963008
【他为什么离我而去:40招帮孩子应对亲人离世】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6
【快乐减压:55招帮孩子应对压力】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3
【从此再也不发飙:35招指导孩子应对焦虑】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2
【改掉坏毛病:40招解决孩子秽语综合症】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4
【你应该有自己的床:50招解决孩子睡眠问题】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9
【我们做朋友吧:40招指导孩子交朋友】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90
【了解自我与他人:40招帮孩子提升社交技巧】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0
【家有顽童:44招教养多动症孩子】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1
【学会倾听与关爱:40招教会孩子自制及同情】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92
【生气不是我的错:40招帮孩子控制怒气】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7
【爸爸妈妈怎么了:40招帮孩子应对父母离异】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5
本书共分三篇,从各个角度说明了孩子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理解,对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的角度阐明了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并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地描写,内容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使父母读后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孩子保驾护航,让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信服、心服、口服。
贺慧,老人们严重的“孩子王”,孩子们喜欢的“漂亮阿姨”。做过幼师,现从事儿童教育咨询工作,在与孩子们相处玩乐中总结了很多与孩子的沟通之道,希望能给众多家长教育和指导孩子提供更多的方法和理念,让家长能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并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冷静、客观,充满了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扎实基础,但幸运的是,作者将那些复杂的理论用极其生活化的场景进行了阐述,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枯燥或高深莫测。我最喜欢它探讨“自主性”的部分。我们都希望孩子未来能独立,但恰恰在他们需要自主权的初期——比如穿衣服、选择吃什么——我们却因为效率或完美主义而剥夺了他们练习的机会。作者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来形容这种剥夺感,就像是总是在别人替你跑完马拉松后告诉你“你已经完成了”一样荒谬。我开始有意识地在一些小事上放手,即使结果不如我预期,比如孩子把粥洒了一地,比起快速清理并责怪他,我选择让他参与清理过程,即使这耗费了更多时间。这本书的哲学思想是: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原材料,而不是需要被惩罚的污点。这种视角上的调整,极大地减轻了我作为家长的焦虑,也让亲子关系中的紧张感少了很多。
评分老实说,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是陈词滥调或者过度美化了某种育儿流派。但这一本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现代父母普遍存在的“控制欲陷阱”。作者精准地描绘了我们是如何用“爱”的外衣来包裹我们的控制欲的,比如“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书中对于“权力斗争”的分析尤其深刻,它提醒我们,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出的“不服从”,实际上是在捍卫自己微小的、仅存的控制权。当你试图用更大的权力去压制这种需求时,只会激发出更强烈的反抗。我尤其对书中建议的“暂停与连接”策略印象深刻。当冲突爆发时,首要任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先恢复情感连接。这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逻辑,听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需要极高的情商和情绪稳定性。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育儿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关于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哲学的深度解析。
评分这本关于育儿的书籍,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读完,因为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简单的“你应该怎么做”的建议,更是深入探讨了我们与孩子之间沟通的底层逻辑。作者似乎非常懂得现代父母在面对孩子“不听话”时的那种无力感和挫败感,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明明在用最清晰的语言表达,但信息到了孩子那里却完全变了味。书中很多章节都在强调“倾听”的重要性,但我读到最震撼的部分,是关于如何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比如,一个孩子大吵大闹要买玩具,我们通常会简单地归结为“任性”,这本书却引导我思考,是不是他通过这种方式在寻求关注,或者是在试探规则的边界。我记得有一段描述了“有效需求”和“表面需求”的区分,让我豁然开朗。以前我总是在处理那个表面的“哭闹”或“反抗”,现在我开始尝试去挖掘那个隐藏在冰山下的情感需求。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去观察和验证,但一旦捕捉到那个点,亲子之间的互动质量确实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作为父母自身的局限性和预设的偏见,迫使我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而非仅仅是去“管理”孩子的行为。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权威式教育”的理解。我成长过程中,很多指令都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潜意识里我也希望孩子能“乖乖听话”。然而,这本书里引用的那些案例和心理学理论,都指向一个核心观点:服从不等于理解,暂时的安静不等于长久的成长。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规则建立”那一章的论述。它没有鼓吹“放任自流”,而是提出了“有界限的自由”。如何让孩子在规则内感到被尊重,同时又理解界限的重要性,这中间的平衡点至关重要。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对话技巧,比如用“我信息”代替“你信息”来表达感受,这在实际操作中非常有效。我试着在一次争执中运用了这种技巧,效果立竿见影,孩子的防御姿态明显降低了。坦白说,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停下来,不是因为内容太难,而是因为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新的认知,并对照我过去的行为模式进行修正。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制服”孩子,而在于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清晰、更有共情力的沟通者。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堆砌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他的心路历程。其中穿插的个人反思和对社会文化背景的探讨,使内容更具厚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关于“内在动机”培养上的论述。很多父母热衷于用奖励和惩罚来驱动孩子学习或做家务,但这本书明确指出,外部奖励机制一旦过度使用,会严重削弱孩子内在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它强调,真正的“服从”来自于内在的责任感和对自身能力的肯定,而非对外部奖惩的恐惧或渴望。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那些“该做的”事情转化为孩子“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个从外部驱动到内部驱动的艰难转变。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帮助家长一步步拆解这个过程,比如如何设计“选择权”让孩子感到参与感,如何用好奇心取代评判。读完后,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次系统的“亲职技能升级”,对未来育儿的漫长旅程,多了一份从容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