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秒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定价:28.00元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63450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本书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本书可供家长读、教师读,像我这样关心教育的人也会从中得到效益。
——学者 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作者的一位老同学
你的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只要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这些文章读一次根本不够。值得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都让我感动和欣喜。事实上你的文章不仅提高了我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动了我自身作为家长、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
——一位网友给作者的留言
以前我也读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经常令人失望。读的时候觉得说得句句有理,放下书时却觉得什么也不会;有的书甚至只是在炫耀“成功”,让人越读越自卑,越读越不知道该如何做家长了。读了你的这些文章,我才真正知道面对孩子时应该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只恨没有早一些读到这些文章,你为什么不早些写出来呢?!
——一位*先读完全文的家长
内容提要
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本书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实用的工具书。
第三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目录
序言 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前言 走好这趟单程旅行
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1.打针有些疼
2.不要捉弄孩子
3.给小板凳揉揉痛
4.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5.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6.像牛顿一样
7.古诗滋养的孩子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1.让孩子识字不难
2.开“小卖部”
3.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4.修得一支生花笔
5.“好阅读”与“坏阅读”
6.阅读需要诱惑
7.不看“有用”的书
8.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9.写作文的大技巧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2.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3.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4.遇到一个“坏小子”
5.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
6.“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
第四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2.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3.替孩子写作业
4.不写“暴力作业”
5.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6.不考100分
7.考好了不奖励
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1.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2.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3.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4.“不管”是好的“管”
5.做“听话”的父母
6.学会开“家长会”
7.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1.女儿的“隐私”
2.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3.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
4.不怕小动物
5.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6.小小独行侠
7.上海遇记
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1.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2.不上学前班
3.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4.不是电脑游戏的错
5.“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索引
作者介绍
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文摘
序言
书评五: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引人入胜,它采用了多视角的叙事手法,不仅有教育专家的分析,还有大量从不同年龄段孩子和父母的真实访谈片段穿插其中。这种立体化的呈现方式,使得书中的观点不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真实感的画面。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不同发展阶段的挑战”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和周全。比如,它针对学龄前、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教育侧重点做了非常清晰的划分,而且每一个阶段的建议都紧密围绕着核心的教育理念展开,做到了“万变不离其宗”。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那一章,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作者提出了一个“从承担后果中学习”的框架,非常强调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然和逻辑后果的重要性,而不是事事代劳或者用惩罚来威胁。这种引导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和自我驱动力显然会更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沉静、富有力量的类型,它不会大声喧哗,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准确地打在了问题的核心上。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本需要我们时常翻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从中汲取新力量的“常备工具书”。
评分书评二: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育儿焦虑症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市面上很多育儿书籍总给人一种“完美父母”的压力,好像不做到书上说的那些,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坦诚地探讨了“父母也会犯错”的现实,并鼓励我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作者用一种近乎幽默的笔调,描述了许多我们为人父母者都经历过的“抓狂瞬间”,让我觉得“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是其他严肃育儿书籍无法给予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它不仅仅是教孩子如何控制情绪,更是深刻地剖析了父母自身未被满足的情绪需求是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这迫使我停下来审视自己:我在生气的时候,我的反应模式是什么?我的童年经历如何影响了我现在的教养方式?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些我一直试图回避的“阴影”。它提出的解决方案不是要我们压抑情绪,而是教我们如何健康地表达和处理,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外部技巧都要来得坚实和持久。对于那些渴望真正自我成长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育儿指南的范畴。
评分书评一: 这本书简直是教育领域的“清流”!我以前总觉得育儿书不外乎是那些老生常谈的理论,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套说辞,读起来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接地气,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跟你分享她的“独家秘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理解孩子”的深度剖析。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耐心”,而是深入探讨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比如,书中解析了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深层原因,让我这个焦虑的家长豁然开朗,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不听话”,其实是他们渴望被尊重和理解的信号。书中还提供了大量极具操作性的建议,不是那种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到“如果孩子这样做了,你可以尝试这样做”的步骤。这种实用性,对我这种实践型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试着在家里运用书中的一些沟通技巧,效果立竿见影,家庭氛围都和谐了不少。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我如何建立一种基于信任和尊重的亲子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管教和服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从“管理孩子”的思维,转变为“赋能孩子”的视角,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认知升级。
评分书评四: 坦白说,一开始我被这个书名吸引,以为它会是一本讲述如何通过某种“捷径”快速让孩子变得优秀的书籍。然而,阅读过程完全颠覆了我的期待——它探讨的根本不是“速成”,而是“慢养”的智慧。这本书的核心论点,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真正的教育是慢工出细活,是对孩子“时间性”的尊重。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发展速度,为什么要允许孩子“浪费时间”在那些看起来无用的探索和游戏中。这一点对我这个“效率至上”的现代家长来说,是当头棒喝。书中对“游戏的力量”的阐述尤其精彩,它把我过去视为“玩物丧志”的行为,重新定义为孩子学习和构建世界观的最重要途径。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孩子日程表的干预,给他们留出大块的“无聊”时间,结果发现,孩子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反而被激发出来了。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耐心与信任”的哲学著作,它教我们相信孩子内在成长的节奏,把我们自己从“控制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更有智慧的“观察者”和“陪伴者”。
评分书评三: 这本书的文字力量是极其温柔而坚定的。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循规蹈矩,而是像一条流动的河流,带着读者从宏大的教育哲学,逐步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的教育理念时所使用的那些生动的比喻和案例。比如,她将“规则”比喻成“河流的堤坝”,而不是“关押人的牢笼”,一下子就让“立规矩”这件事变得充满了正向的引导意义。书中对“阅读习惯培养”的论述,简直是一份艺术品级别的指南。它没有采用强迫式的打卡任务,而是教我们如何营造一个“爱上书本”的家庭氛围,如何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孩子主动渴望知识。我尝试了书里提到的一种“五分钟亲子共读仪式”,虽然只是短暂的十分钟,但我们家的亲子交流质量却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兼备,它既能让你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又能让你立刻知道明天早上该如何与孩子开启新的一天。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体系,而不是零散的技巧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