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丛书
定价:168.00元
作者:马克平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038860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斌、黄俞淞、李先琨、向悟生、丁涛等编*的 《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 》详细介绍了广西西南部原生性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 217个树种,对每个树种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并配备3 张精美照片,展示植物的树干、小枝、花序、果实或 幼苗等;同时附有每个树种在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 雨林15hm2样地内的个体数量、重要值排序、径级分 布表及空间分布图,介绍植物种群的优势度、径级结 构及生境偏好等。阐述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区域的 地形地貌、植被特征、生物多样性及其特有性,并对 弄岗森林样地内的生境特征、土壤状况与植物群落结 构等详细说明。本书资料翔实、图片精美,是了解和 研究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可多得的参考书,也 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和植物学爱好者了解喀斯特 森林、认识森林植物的野外指导手册。
目录
1.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简介 1.1 发展简史 1.2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3 主要植被类型 1.4 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2.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hm2监测样地 2.1 样地建设和群落调查 2.2 地形和土壤 2.3 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3.弄岗样地的树种及其分布格局致谢附录I 植物中文名索引附录II 植物学名索引
作者介绍
王斌,男,1985年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全面参与弄岗样地的测绘标定和植被调查,负责样地植被数据收集与整理。研究领域: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维持机制。 黄俞淞,男,1983年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全面参与弄岗样地的植被调查,负责样地物种鉴定和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领域: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地理学。 李先琨,男,1967年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C-Diversitas)委员和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植物》主编,《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中国岩溶》等刊物编委。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弄岗样地负责人。研究领域:生物多样性、植被生态学、岩溶生态学。 向悟生,男,1978年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弄岗样地主要建设者之一,主持样地测绘标定、参加植被调查。研究领域:森林生态学、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 丁涛,男,1980年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全面参与弄岗样地的植被调查。研究领域:植被生态学、生态系统关键物种濒危机制和保护技术。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资深的旅行摄影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展现中国独特自然风光的题材。《RTDK 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的拍摄欲望。我一直对喀斯特地貌的奇绝景观情有独钟,而“季节性雨林”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与变幻的美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那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树种,我梦想着能捕捉到它们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的最美姿态。书中对“树种及其分布格局”的探讨,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树种生长环境的线索?例如,某些树种是否只生长在特定的地貌区域,或者它们是否会形成某种特殊的群落景观,比如层层叠叠的树冠,或者独特的树形?这些信息对于我规划拍摄路线、寻找最佳拍摄点至关重要。我期待本书能够为我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视觉蓝图,让我能够带着相机,去亲身记录下这片隐藏在喀斯特山峦间的绿色奇迹,用我的镜头语言,向世界展现中国雨林独有的风情与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深感好奇的自然爱好者,我一直梦想着能够深入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珍稀雨林。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RTDK 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立刻被它所呈现的神秘面纱所吸引。尽管书中具体介绍的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我并未亲身踏足,但它所象征的中国独特雨林环境,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生物多样性,足以点燃我探索的激情。想象一下,在喀斯特地貌的独特背景下,各种奇特的树种是如何顽强生长,又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形成它们各自的“领地”,这本身就是一幅令人着迷的生态画卷。本书的副标题“树种及其分布格局”更是直击我心中最想探究的核心问题。我渴望了解,在这样一片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哪些树种是这里的“主人”,它们的数量、大小、年龄分布又是怎样的?它们是如何互相影响、共同构建起这片雨林生境的?这些问题,都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而且,这本书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丛书中的一员,这说明它背后有着严谨的科学研究支持,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让我倍感安心。我相信,即使我无法身临其境,通过这本书,我也能窥见中国这片宝贵雨林的一角,学习到关于森林生态系统运作的宝贵知识,为我的生态知识库增添一笔浓墨重彩的篇章。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志愿者,我深知了解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现状,是制定有效保护策略的前提。《RTDK 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性研究的典范。虽然我对广西弄岗的地理环境并不熟悉,但书名中“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这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喀斯特地貌本身就孕育着独特的生态系统,而季节性雨林更是充满了变数和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哪些树种能够适应并繁衍,它们的分布是否受到喀斯特地貌的显著影响?是否存在一些旗舰物种,它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雨林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本书的“分布格局”研究,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物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的信息?例如,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当下,这些树种的分布格局是否正在发生改变?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未来如何保护这片珍贵的雨林,如何制定更科学的监测和管理计划,都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扎实的科学依据,让我能更有效地向公众普及保护知识,为守护中国的绿色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我在一家自然教育机构工作,一直致力于将科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达给青少年。《RTDK 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这本书,虽然内容可能偏向学术,但它所描绘的“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这个充满地域特色的场景,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自然教育素材库。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丰富的关于树种的知识,比如它们的名字、形态特征,甚至是它们在雨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具有独特生活习性的树种,或者它们与当地动物之间的有趣互动?“分布格局”这一概念,虽然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些抽象,但我相信可以通过一些图示或者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树种在雨林中“地盘争夺”或者“合作共赢”的故事,那一定会非常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挖掘出更多有趣的知识点,设计出更富吸引力的自然课程,让孩子们在了解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物多样性的神奇与魅力,培养他们从小爱护自然的意识。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攻读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一直感到头疼。期间,我浏览了许多与森林生态学相关的书籍,试图从中寻找灵感。偶然间,我注意到了《RTDK 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这本书,尽管书中描绘的特定区域并非我的研究焦点,但其“树种及其分布格局”这一主题,恰恰是我论文研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切入点。我非常关注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物种如何通过竞争、互利共生等多种方式,形成独特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模式。这本书聚焦于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这一极具特色的生态系统,我希望从中能够学习到作者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一个特定区域的树种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分析。书中关于分布格局的研究,是否会涉及到一些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或者是否存在对关键物种的生态位分析?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也希望能应用到自己研究中的技术。此外,“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丛书”的背景,也让我对本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可靠性有了很高的期待。我相信,通过学习本书的案例研究,我不仅能对喀斯特雨林生态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为我的毕业论文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思路,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具科学价值的研究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