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叢書
定價:168.00元
作者:馬剋平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038860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王斌、黃俞淞、李先琨、嚮悟生、丁濤等編*的 《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 》詳細介紹瞭廣西西南部原生性喀斯特季節性雨林的 217個樹種,對每個樹種進行形態特徵描述,並配備3 張精美照片,展示植物的樹乾、小枝、花序、果實或 幼苗等;同時附有每個樹種在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 雨林15hm2樣地內的個體數量、重要值排序、徑級分 布錶及空間分布圖,介紹植物種群的優勢度、徑級結 構及生境偏好等。闡述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區域的 地形地貌、植被特徵、生物多樣性及其特有性,並對 弄崗森林樣地內的生境特徵、土壤狀況與植物群落結 構等詳細說明。本書資料翔實、圖片精美,是瞭解和 研究北熱帶喀斯特季節性雨林不可多得的參考書,也 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和植物學愛好者瞭解喀斯特 森林、認識森林植物的野外指導手冊。
目錄
1.廣西弄崗自然保護區簡介 1.1 發展簡史 1.2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1.3 主要植被類型 1.4 物種多樣性和特有性2.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15hm2監測樣地 2.1 樣地建設和群落調查 2.2 地形和土壤 2.3 物種組成和群落結構3.弄崗樣地的樹種及其分布格局緻謝附錄I 植物中文名索引附錄II 植物學名索引
作者介紹
王斌,男,1985年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全麵參與弄崗樣地的測繪標定和植被調查,負責樣地植被數據收集與整理。研究領域: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及維持機製。 黃俞淞,男,1983年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全麵參與弄崗樣地的植被調查,負責樣地物種鑒定和植物多樣性調查。研究領域:植物分類學、植物資源地理學。 李先琨,男,1967年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土資源部岩溶生態係統與石漠化治理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C-Diversitas)委員和廣西生物多樣性保護谘詢專傢委員會委員,《廣西植物》主編,《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中國岩溶》等刊物編委。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弄崗樣地負責人。研究領域:生物多樣性、植被生態學、岩溶生態學。 嚮悟生,男,1978年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弄崗樣地主要建設者之一,主持樣地測繪標定、參加植被調查。研究領域:森林生態學、生態係統監測與評估。 丁濤,男,1980年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全麵參與弄崗樣地的植被調查。研究領域:植被生態學、生態係統關鍵物種瀕危機製和保護技術。
文摘
序言
我在一傢自然教育機構工作,一直緻力於將科學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達給青少年。《RTDK 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這本書,雖然內容可能偏嚮學術,但它所描繪的“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這個充滿地域特色的場景,無疑是一個極佳的自然教育素材庫。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豐富的關於樹種的知識,比如它們的名字、形態特徵,甚至是它們在雨林生態係統中扮演的角色。例如,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具有獨特生活習性的樹種,或者它們與當地動物之間的有趣互動?“分布格局”這一概念,雖然對於孩子們來說可能有些抽象,但我相信可以通過一些圖示或者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不同樹種在雨林中“地盤爭奪”或者“閤作共贏”的故事,那一定會非常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挖掘齣更多有趣的知識點,設計齣更富吸引力的自然課程,讓孩子們在瞭解喀斯特季節性雨林的同時,也能體會到生物多樣性的神奇與魅力,培養他們從小愛護自然的意識。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攻讀生態學專業的學生,對於畢業論文的選題一直感到頭疼。期間,我瀏覽瞭許多與森林生態學相關的書籍,試圖從中尋找靈感。偶然間,我注意到瞭《RTDK 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這本書,盡管書中描繪的特定區域並非我的研究焦點,但其“樹種及其分布格局”這一主題,恰恰是我論文研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切入點。我非常關注不同生境條件下,植物物種如何通過競爭、互利共生等多種方式,形成獨特的群落結構和空間分布模式。這本書聚焦於喀斯特季節性雨林這一極具特色的生態係統,我希望從中能夠學習到作者是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一個特定區域的樹種進行係統性的調查和分析。書中關於分布格局的研究,是否會涉及到一些空間統計學的方法,或者是否存在對關鍵物種的生態位分析?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也希望能應用到自己研究中的技術。此外,“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叢書”的背景,也讓我對本書的研究方法和數據可靠性有瞭很高的期待。我相信,通過學習本書的案例研究,我不僅能對喀斯特雨林生態係統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為我的畢業論文提供寶貴的理論指導和研究思路,幫助我構建一個更具科學價值的研究框架。
评分作為一名對熱帶雨林生態係統深感好奇的自然愛好者,我一直夢想著能夠深入瞭解那些鮮為人知的珍稀雨林。當我在書店偶然翻開《RTDK 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立刻被它所呈現的神秘麵紗所吸引。盡管書中具體介紹的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我並未親身踏足,但它所象徵的中國獨特雨林環境,以及背後所蘊含的豐富生物多樣性,足以點燃我探索的激情。想象一下,在喀斯特地貌的獨特背景下,各種奇特的樹種是如何頑強生長,又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形成它們各自的“領地”,這本身就是一幅令人著迷的生態畫捲。本書的副標題“樹種及其分布格局”更是直擊我心中最想探究的核心問題。我渴望瞭解,在這樣一片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下,哪些樹種是這裏的“主人”,它們的數量、大小、年齡分布又是怎樣的?它們是如何互相影響、共同構建起這片雨林生境的?這些問題,都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而且,這本書是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叢書中的一員,這說明它背後有著嚴謹的科學研究支持,其內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也讓我倍感安心。我相信,即使我無法身臨其境,通過這本書,我也能窺見中國這片寶貴雨林的一角,學習到關於森林生態係統運作的寶貴知識,為我的生態知識庫增添一筆濃墨重彩的篇章。
评分作為一個長期緻力於環保事業的誌願者,我深知瞭解一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及其分布現狀,是製定有效保護策略的前提。《RTDK 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係統性研究的典範。雖然我對廣西弄崗的地理環境並不熟悉,但書名中“喀斯特季節性雨林”這幾個字,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喀斯特地貌本身就孕育著獨特的生態係統,而季節性雨林更是充滿瞭變數和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在這樣的特殊環境中,哪些樹種能夠適應並繁衍,它們的分布是否受到喀斯特地貌的顯著影響?是否存在一些旗艦物種,它們的生存狀況直接關係到整個雨林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本書的“分布格局”研究,是否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物種對環境變化的響應的信息?例如,在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當下,這些樹種的分布格局是否正在發生改變?瞭解這些,對於我們未來如何保護這片珍貴的雨林,如何製定更科學的監測和管理計劃,都至關重要。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提供紮實的科學依據,讓我能更有效地嚮公眾普及保護知識,為守護中國的綠色傢園貢獻一份力量。
评分作為一名資深的旅行攝影師,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展現中國獨特自然風光的題材。《RTDK 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的拍攝欲望。我一直對喀斯特地貌的奇絕景觀情有獨鍾,而“季節性雨林”更是增添瞭一層神秘與變幻的美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中那些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樹種,我夢想著能捕捉到它們在不同季節、不同光綫下的最美姿態。書中對“樹種及其分布格局”的探討,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不同樹種生長環境的綫索?例如,某些樹種是否隻生長在特定的地貌區域,或者它們是否會形成某種特殊的群落景觀,比如層層疊疊的樹冠,或者獨特的樹形?這些信息對於我規劃拍攝路綫、尋找最佳拍攝點至關重要。我期待本書能夠為我描繪齣一幅生動的視覺藍圖,讓我能夠帶著相機,去親身記錄下這片隱藏在喀斯特山巒間的綠色奇跡,用我的鏡頭語言,嚮世界展現中國雨林獨有的風情與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