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培养高情商孩子
定价:25.00元
作者:曾国平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624601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积极教养是我们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家长所认可,本书打破传统育儿模式,实现科学育儿的情商培养。
内容提要
目前的教育往往注重成绩和结果,而忽略了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如何科学情商育子,在《培养高情商孩子》中,作者曾国平和曾经通过大量案例和故事,提供了科学有用的情商育子策略。
目录
章 情商育子
一、育子成人重要
常识:不要等口渴了才想到喝水;不要等孩子出事了才想到该育子成人
二、情商育子成人
共识:智商育子成才,情商育子成人。育子之道:智商情商,相得益彰
三、父母育子共识
共识:任何人,事业再成功,也弥补不了对孩子教育的失败,特别是是情商教育
第二章 育子之情
一、认识孩子的情绪
外脑加内脑,“问看记”结合,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
二、父母认识自己的情绪
情绪情感:父母是一面镜子,照出孩子的样子
三、辅导情绪冲动型孩子
驾驭:将躁动、愤怒型孩子变得冷静、理智
四、辅导情绪低冷的孩子
着力:让情绪低冷的孩子不要忧郁,走向阳光
第三章 育子之心
一、培养孩子的爱心
爱心阳光,爱心情商;爱心教育是情商育子永恒的主题
二、培养孩子的尊重心
让孩子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三、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从感谢到感激,再到感恩、报恩。常怀感恩心,常有感谢情
四、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天地之大,要有孩子的容身之地!让孩子学会宽容!
五、培养孩子的欣赏心
“要像鸡蛋里面挑骨头、像骨头里面挑鸡蛋一样,去挑孩子的欣赏点”
六、培养孩子的合作心
教孩子少说“我”、多说“我们”,教孩子学会分享!
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孩子可以不,但不能不负责任
第四章 育子之法
一、引导孩子自我沟通
好的说服术,是自己说服自己。让孩子学会自我沟通、“反躬自省”
二、帮助孩子与他人沟通
从小到大,父母都要培养孩子与人沟通交流的好习惯
三、父母勤与孩子沟通
情商育子的好方法:走进孩子的世界,多与孩子沟通。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曾国平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曾担任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副院长、院长、院党委书记。重庆市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影响重庆经济风云人物”“重庆市首届十佳读书人”“全国首届百名两课教师”等荣誉称号。2003年和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分别作“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和“智商与情商”的演讲。
曾经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管理学硕士。曾在重庆某大型国有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多年。现任重庆允在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热爱文学,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策划能力。著有《育子三件宝:言传、身教、环境好》《修炼阳光心态》《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等书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太治愈了!我平时工作压力很大,拿起育儿书常常感到焦虑,生怕自己做不好。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又极其耐心和善解人意的邻家长辈在跟你聊天。它不指责家长,而是聚焦于“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挫折教育”那一块的阐述。以前我总觉得,孩子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这才是坚强。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坚强是知道自己可以依靠,然后选择自己站起来。它提供了很多引导孩子“适度依赖”的技巧,比如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脚手架”——你再试着往前走一步,看看会发生什么?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父母的“智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松弛了很多,育儿的焦虑感降到了最低点,变得更愿意去享受过程而不是紧盯着结果。
评分读完这本育儿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严厉管教才能出好孩子”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把“情商培养”放在了“规则建立”的前面。我一直担心,如果对孩子太“温柔”,他会不会变成一个无法无天的小霸王?然而,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真正高情商的孩子,恰恰是规则感最强的,因为他们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边界。书中花了很多篇幅讨论“拒绝的艺术”,教家长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比如,孩子想要吃零食,家长必须拒绝,但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想吃,妈妈理解那种渴望,但现在是吃正餐时间。我们可以等到晚餐后一起分享一块小饼干。”这种“肯定情绪,坚持原则”的句式,我回家马上就用上了,效果出奇地好,孩子虽然还是有些小小的抗议,但至少能理解家长的决定,而不是纯粹的反抗。这本书对于那些习惯于用权威压制孩子的家长来说,绝对是一剂温柔但有力的“清醒剂”。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其严谨,从宏观的情绪认知到微观的场景应对,逻辑链条非常清晰。我个人非常欣赏它在分析“社交焦虑”方面的独到见解。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孩子还没学会好好和身边的人相处,就已经开始在虚拟世界里寻找认同感了,这带来了很多新的情商挑战。书中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讨论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价值感”,不依赖外部的赞扬或比较。它强调自我价值感是内在的,是基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感受到的真实快乐。它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完美的结果”。例如,孩子画了一幅很“丑”的画,家长不应该说“画得真棒”(虚假的赞美),而应该说“我看到你很认真地挑选了颜色,你对这个创作很投入!”这种细节的引导,对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内在驱动力至关重要。这本书不仅是教我们如何做家长,更是在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得自我接纳和成长的成年人。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爸妈量身定做的!我一直都觉得,聪明固然重要,但情商才是决定孩子未来幸福感的关键。这本书从非常基础的角度入手,一点点剖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不经意的言语和行为,可能正在无形中“伤害”孩子的情绪发展。比如,它详细分析了“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这种话背后的逻辑,以及为什么它会适得其反。作者没有用那些高深的心理学术语来吓唬人,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哭,或者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沮丧,然后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示范对话”。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情绪命名”的那一章,它教我如何引导孩子准确地说出“我现在感到的是生气,而不是难过”,这种精准的情绪表达能力,对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简直是金钥匙。看完之后,我立刻开始尝试在家里进行“情绪演习”,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不再只是尖叫或发脾气,而是会试着用语言来表达他的需求和感受了。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理论书,它是真正能带入日常实践的工具箱。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主要集中在处理“哭闹”和“发脾气”这种显性情绪问题上,但它更侧重于培养孩子的情绪“韧性”和“同理心”。其中关于“情绪日记”和“家庭情绪地图”的建立方法,简直是天才的设计。它引导我们把抽象的情绪体验具象化,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情绪波动规律。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对“同理心”的论述——同理心不是让你去认同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是去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感受。书中有一个例子是关于孩子故意把牛奶洒在地板上,父母第一反应是愤怒,但作者引导我们去探究——孩子是不是在用这种方式寻求关注?理解了这一点,处理方式就完全不同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情商教育的核心是“连接”,而不是“控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安全、被理解的亲子关系底层架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