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不教孩子只讲故事--让成长成为快乐的旅程

正版 不教孩子只讲故事--让成长成为快乐的旅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饶雪莉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家庭教育
  • 儿童成长
  • 故事
  • 教育方法
  • 沟通
  • 情绪管理
  • 正面教育
  • 培养习惯
  • 快乐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易宝易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37692
商品编码:2956867335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不教孩子只讲故事--让成长成为快乐的旅程
作者 饶雪莉
定价 29.80元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37692
出版日期 2013-05-01
字数
页码 248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20开
商品重量 0.359Kg

   内容简介
听故事长大的孩子受教!你想对孩子说的,其实都在故事里!当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别着急,更不要批评孩子,讲个故事给他听!
  《不教孩子只讲故事》用故事引导孩子在生活习惯、心态、品德、社交、性格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宝贝计划、讲故事前的准备、讲故事的环境、情景再现、经典故事、父母小贴士,五步实现快乐育子的过程,同时增强亲子阅读的乐趣。

   作者简介
饶雪莉,教育学者,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曾是小学教师,四川省少先队辅导员。现专注于家庭教育研究和儿童阅读推广,被媒体誉为“家长知己”。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成长不烦恼》及天津卫视《幸福来敲门》等节目的专家嘉宾。已出版教育著作与儿童小说四十余部,部分作品在港台出版。个人代表作《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系列及《甜蜜园小学》系列。策划《亲亲孩子谈谈性》《这样管孩子就对了》《心理专家的教子秘诀》等多部畅销书。

   目录
懒惰的狐狸和勤劳的熊
宝贝计划1:让孩子懂得勤劳是一种美德

小田鼠的烦恼事
宝贝计划2: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和计划性

鹿王成长记
宝贝计划3:让孩子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小豆做保姆
宝贝计划4:引导孩子摆脱依赖心理,学会自立

马虎图的故事
宝贝计划5:孩子不再是个小马虎

阿基米德和浮力的故事
宝贝计划6:培养孩子的洞察力

鲁班造锯
宝贝计划7: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魔法学校里的花仙子
宝贝计划8:培养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

毛笔和墨水壶
宝贝计划9:让孩子学会变身的哈利
宝贝计划10: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莫里斯太太家的怪物
宝贝计划11:引导孩子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没有耳朵的国王
宝贝计划12:让孩子有一对能倾听的耳朵小个子也不错
宝贝计划13: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楠楠有个打字机
宝贝计划14: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山谷里的回音
宝贝计划15: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宝贝计划16:孩子不再盲目攀比

幸福的玫瑰花
宝贝计划17:平复孩子的嫉妒心理,引导孩子学会肯定别人并正确认识自己

会赞美的公主
宝贝计划18:让孩子做个礼貌小达人

辛巴达航海记
宝贝计划19:让孩子学会担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鳄鱼看牙医
宝贝计划20:告诉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一件珍贵的衬衫
宝贝计划21:培养孩子损坏东西要赔偿的意识

灰姑娘的水晶鞋
宝贝计划22: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坚强的阳光小战士

一块钱的妙用
宝贝计划23: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豆荚里的五粒豆
宝贝计划24: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

不怕困难的诺贝尔
宝贝计划25:帮助孩子勇于面对挫折

小猫钓鱼
宝贝计划26: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我们一起回家
宝贝计划27:消除孩子对父母抵触的情绪

孔雀的漂亮尾巴
宝贝计划28:培养孩子谦逊的品质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宝贝计划29:培养孩子的爱心

狼来了
宝贝计划30:培养孩子诚实的好品质

寒号鸟搭窝
宝贝计划31:引导孩子不怠慢,不松懈

守信用的艾丽莎
宝贝计划32:鼓励孩子成为守时守信的好宝宝

不听话的红舞鞋
宝贝计划33:引导孩子尊重长辈,孝敬家人

想当公主的蒙娜
宝贝计划34:让孩子懂得感恩

春天是大家的
宝贝计划35:改变孩子的自私,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

小鸟和它的树朋友
宝贝计划36: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神笔马良的故事
宝贝计划37: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正义观

四个好朋友
宝贝计划38:引导孩子与人良好沟通,逐渐建立友谊

温柔友好的薇薇
宝贝计划39:消除孩子的暴力倾向,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茶壶公主捉迷藏
宝贝计划40: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龟兔赛跑
宝贝计划41:培养孩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品性

夸海口的小裁缝
宝贝计划42:改掉孩子爱吹牛皮的坏习惯12

小马过河
宝贝计划43:让孩子有主见性,敢于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

两只山羊过桥
宝贝计划44:引导孩子懂得谦让、不自私

三只小猪造房子
宝贝计划45:培养孩子的耐性,让孩子懂得善始善终

玩具总动员
宝贝计划46:让孩子懂得珍惜,不随意搞破坏

“智多星”小玛莎
宝贝计划47:引导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

蝴蝶先生找朋友
宝贝计划48: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古里古怪的糖果屋
宝贝计划49:增强孩子抵御诱惑的能力

拇指姑娘的心愿
宝贝计划50:让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编辑推荐
1. 教师饶雪莉继《别让孩子伤在小学》之后,发起学前(3—6岁)教育新主张——不教孩子,只讲故事,用故事陪伴孩子的成长。启迪孩子从故事里汲取健康成长的新鲜养料。
  2. 听故事长大的孩子受教!你想对孩子说的,其实都在故事里!
  当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当孩子做事马虎的时候……别着急,更不要批评孩子,讲个故事给他听!
  3. 给孩子讲故事是父母对孩子未来值得的投资
  新颖有趣的体例
  宝贝计划 :达成孩子快乐成长的50个小目标;
  讲故事前的准备:小道具变成养育孩子的欢乐纽带;
  讲故事的环境: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给孩子讲故事;
  情景再现:见识每一个机灵鬼的小把戏;
  经典故事:短小精悍,丰富有趣,寓教于乐;
  父母小贴士:付出爱心、耐心与实践。

   文摘
懒惰的狐狸和勤劳的熊
  宝贝计划1:
  让孩子懂得勤劳是一种美德
  讲故事前的准备:一个小盆栽
  讲故事的环境:天气晴朗的假日,父母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大扫除
  芳芳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从小她就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芳芳认为大人们为她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于是,每天都能听到芳芳吆喝爷爷奶奶的声音,“奶奶,给我换把勺子来!”“糖都黏在手上了,你们怎么还不给我拿水洗手呀!”
  妈妈决定要用狐狸和熊的故事让芳芳从小懒虫变成勤快的好孩子。
  森林里住着一只狐狸和一只熊,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狐狸特别聪明,但是他把聪明都用在如何偷懒上了。
  有一年春天,狐狸得到了一些玉米种子,他开心地对熊说:“熊大哥,咱们在地里种上玉米吧!”熊听了也非常高兴,于是,他们带着种子来到地里。阳光太强了,狐狸眯着眼想:播种那么辛苦,我还是找个地方睡觉去吧。
  熊拿着铁锨翻地,他看见狐狸站在那里不动,就催促着说:“狐狸兄弟,我们抓紧时间吧,不然,太阳要落山了。”
  “熊大哥,我得看着鸟,不然它会吃了我们的种子。”狐狸边走边说,“我去树那边把小鸟赶走,你先干吧,赶跑了它们我就回来。”
  狐狸找了棵大树,躲在阴凉处睡觉去了。等狐狸睡醒了,玉米已经播种好了。
  狐狸回到地里对熊说:“哎呀,那边好多鸟都想飞过来吃咱们的种子呢!还好,我赶跑了它们。”老实巴交的熊相信了狐狸的话。
  浇水、施肥、除草……熊在玉米地里忙碌的时候,狐狸总是在一旁追着蝴蝶玩耍。
  转眼,秋天到了。地里的玉米金灿灿的,让人看着都直流口水。于是,熊和狐狸背着竹筐去收玉米。
  可是,狐狸又对熊说:“熊大哥,我去山上打只野兔炖玉米吃,你抓紧时间收玉米吧!”熊觉得狐狸的想法非常棒,就同意了。狐狸放下竹筐就上山了,他在山上找了棵大树,又躲在阴凉处睡觉去了。
  等狐狸揉着眼睛回到玉米地时,熊刚好收完了玉米。他对熊说:“熊大哥,我今天倒霉透了,一只兔子也没碰到。”熊擦了擦汗水,说∶“没关系的。”
  收完了玉米,他们又该到山上柴准备冬天的柴火了。熊叫狐狸一起去,狐狸却说:“熊大哥,我在家看着玉米吧!要不然小偷会把我们的玉米偷走的。”熊看着金灿灿的玉米,同意了。等熊一走,狐狸就在家啃玉米,睡大觉。
  懒惰的狐狸刚睡醒,熊就扛着一捆木柴回家了。“刚才有小偷来咱们家里偷玉米,还好我把他赶跑了。”狐狸对熊说。熊十分信任地点了点头说:“狐狸老弟,你干得真棒!”
  冬天到了,狐狸和熊看着满屋子的玉米,高兴极了!
  “熊大哥,我们把这些粮食分了吧!”狐狸对熊说。
  “好呀!你说怎么分?”熊一贯都听狐狸的话。
  狐狸对熊说:“种子是我弄回来的,如果不是我赶走那些小鸟,打跑了小偷,我们哪来的这些玉米呢?所以,我要九筐,剩下的这一筐是你的。”勤劳的熊同意了,狐狸偷偷地笑了起来。狐狸带着自己分到的玉米离开了,还美滋滋地想:这么多玉米够我吃好几年的了。
  第二年春天,勤劳的熊又到地里播种,施肥。狐狸却每天守着那堆玉米大吃大喝。一场大雨过后,他也懒得晾晒玉米,结果,玉米都发霉坏掉了。懒惰的狐狸只有饿肚子了……
  父母
  小贴士
  引导孩子独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无论在家里或是学校,孩子都会有感兴趣的事情,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亲身实践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给花草松土,用图片或相片装饰房间,吃饭前分碗筷等。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家长和老师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体验劳动,帮助孩子明确做事情的要求,并使他们主动参与完成任务。例如,“小鱼饿了,你去给它们喂些食物吧!”“故事书迷路了,你能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吗?”还可以和孩子比赛做一些事情,如看谁叠的衣服整齐等等。
  给孩子自主劳动的机会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空间,比如,给孩子独立的柜子或抽屉,用来放置他们的衣物、玩具等,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

   序言





《成长的耳语:倾听,与孩子一同绽放》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忙于设定目标、规划蓝图,却在不经意间错过了那些最宝贵的瞬间——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育儿指南,也不是一套严苛的教育手册。它是一场温柔的邀请,邀请每一位父母、每一位看护者,放慢脚步,静心倾听,重新审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连接,以及那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无限可能。 我们深知,教育的本质并非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内心;成长的核心,亦非抵达终点,而是在探索中体验生命的丰盈。正如一本好书,它应该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和感悟的世界,而不是生硬地告知“应该怎样”。因此,《成长的耳语》也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它不直接教授“方法”,而是通过一系列真挚动人的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洞察,来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唤醒我们最本真的育儿智慧。 故事的力量:解锁孩子内心深处的宝藏 本书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精心挑选和打磨的那些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来自寻常巷陌,或许来自童话的奇幻国度,或许来自历史的长河。它们不是为了传递某个特定的育儿理念而生搬硬套,而是本身就承载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 想象一下,当孩子面对挫折时,我们是否会想起那个在暴风雨中坚持航行的船长?当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时,我们是否会分享那个探索未知星辰的宇航员的经历?当孩子感到孤单或不被理解时,我们是否会讲述那个在人群中寻找归属的旅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就像一把把钥匙,能够轻轻开启孩子内心封闭的门,让他们在安全的情境中,去感受、去理解、去反思。它们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失败并非终结,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好奇心是探索世界最强大的引擎;爱与连接是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 这些故事,不是说教,而是润物无声的引导。它们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悄地吸收那些关于勇气、善良、坚持、同情、创造力的品质。当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他们不自觉地会将故事中的人物经历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倾听的艺术:看见、听见、理解孩子 “倾听”是本书核心的关键词之一。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在听,但实际上,我们更多时候是在等待发言的机会,或者是在评判和纠正。真正的倾听,是一种全然的投入,是一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尊重和好奇。 本书将引导读者去探索“倾听”的真正含义。这不仅仅是耳朵听到声音,更是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绪,用眼神去捕捉孩子细微的表达,用理解去接纳孩子独特的世界观。 当我们学会倾听,我们会发现,孩子看似幼稚的言语背后,可能隐藏着深刻的困惑;他们无端的哭闹,或许是寻求关注和安全感的信号;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创造力的闪光点。 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情景描绘,展示如何通过有效的倾听,化解亲子间的误解,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在一个充满鼓励和尊重的环境中,让孩子敢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必担心被嘲笑或否定。 这不仅仅是听孩子说话,更是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聪明、敏感和有力量。 快乐的旅程:让成长成为一种享受 “快乐的旅程”是本书传递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成长的道路不应该是一场充满压力和焦虑的马拉松,而应该是一次充满发现和惊喜的探索。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常常将孩子的成长与学业成绩、技能掌握等外部指标挂钩,从而忽略了孩子内在的快乐感和学习的乐趣。本书倡导的是一种回归本源的成长观,它认为,当孩子感受到快乐,当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当他们乐于探索未知,成长自然会随之发生,并且会更加稳固和持久。 本书将分享许多充满智慧的视角,帮助父母打破“望子成龙”的刻板思维,转而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内心幸福。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去尝试、去创造。 我们会看到,当父母放下对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转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无论大小,孩子会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安全感。这种自信和安全感,将是他们未来面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坚实基石。 本书并非宣扬“放任不管”,而是强调一种“顺势而为”的教育智慧。它鼓励父母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而不是“决策者”和“控制者”。当我们学会放手,给予孩子试错的空间,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会发现,他们能够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和创造力。 超越“教”与“学”:回归生命的本真 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鼓励我们超越简单的“教”与“学”的模式,回归生命的本真。 很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过于强调“教”的责任,认为自己必须将所有的知识、所有的经验都传递给孩子。然而,孩子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本身就拥有独特的生命密码和内在的学习机制。 本书所倡导的,是让成长成为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安全、支持和充满爱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地探索、体验、犯错、成长。 我们会在书中看到,当父母不再执着于“教”什么,而是专注于“陪伴”和“引导”时,孩子反而会表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积极的探索精神。那些通过故事、通过体验、通过自主选择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将会更加深刻地烙印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成长的耳语:倾听,与孩子一同绽放》是一本关于爱、关于连接、关于理解的书。它希望能够唤醒你内心深处那个最温柔、最智慧的父母形象,让你在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中,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都能体验到生命的美好。 本书的目标,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而是让你成为一个“真实”的父母,一个能够与孩子一同探索、一同欢笑、一同成长的父母。让你的家庭,成为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港湾,让孩子的成长,真正成为一场没有压力的、充满惊喜的快乐旅程。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每一个家庭都拥有创造幸福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倾听成长的耳语,与孩子一同绽放,共同书写属于我们最美好的生命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佩服,它完全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写作。我个人尤其喜欢它对“叙事的力量”的强调。作者似乎深谙,人类天生就是喜欢听故事的生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比起生硬的道理,一个恰到好处的故事能抵达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书中对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故事”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示范。这让我开始尝试在跟孩子交流时,不再直接下结论,而是先构建一个场景,引导他自己去思考。比如,当孩子对邻居的玩具产生强烈的占有欲时,我没有直接批评“分享是美德”,而是根据书里的启发,编了一个关于两个小动物如何因为分享而获得更多快乐的小插曲。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不仅理解了,而且是带着一种“我明白了”的领悟,而不是“我被迫遵守了”的敷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真是太高明了。

评分

我周围的很多家长都陷入了一个怪圈: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报各种辅导班,把孩子的日程表排得比我们上班还满。这本书就像一剂清凉散,治愈了这种“军备竞赛”式的焦虑。它非常坦诚地探讨了过度教育对孩子创造力的扼杀。作者用很多对比鲜明的案例说明,当所有的活动都被“功利性”所驱动时,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就会被掩盖起来。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玩”的价值。原来,那些看似漫无目的的涂鸦、搭建、甚至发呆,都是孩子大脑进行高级重组和创新的关键时刻。我开始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无目的”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去“浪费时间”,去“做无用之事”。这种放手,最初让我非常不适应,总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但很快,我从他专注的眼神和突然冒出的奇思妙想中,看到了“无用之用”的巨大能量。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优雅地“退后一步”。

评分

说实话,我接触过的育儿书里,很多都充斥着各种“必须”、“应该”的指令,读完之后非但没有感到轻松,反而觉得责任更重了。但这本让我感觉完全不同,它就像一场心灵SPA。作者的文字里有一种魔力,能把日常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常常让人感到挫败的亲子互动,描绘成一个个充满诗意的瞬间。我记得有一章讲到如何看待孩子犯错,以前我总是急着纠正,现在我开始学着用更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把错误看作是通往理解的桥梁。这种思维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这本书里无数个生动的例子,一点点渗透到我的日常行为中的。它没有提供那种“万能钥匙”,告诉你只要照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它更多的是在提升我们作为父母的“心力”。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更自信地相信我自己的直觉,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能够更专注于我孩子自身的节奏和需求。这是一种内在力量的觉醒,让我对未来的亲子时光充满了期待,而不是焦虑。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的“人情味”和“真实性”。它没有美化为人父母的过程,而是非常坦诚地承认了养育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挫败、困惑乃至沮丧。这让我感到被理解。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者分享的那些自己曾经的失误和反思,比任何完美的范例都更具指导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生命体验记录”。它鼓励父母也要持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因为孩子在变,我们也不能原地踏步。读完它,我不再把孩子看作一个需要被雕琢的璞玉,而是一个正在经历奇妙旅程的同路人。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整个家庭的氛围都变得轻松愉悦起来。这本书,我强烈推荐给那些渴望回归教育本质的父母们。

评分

这本书啊,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摸爬滚打的家长们打开了一扇窗!我原本以为,教孩子学习就得像过去那样,得啃书本、做习题,每个知识点都要掰开了揉碎了讲个透彻,结果呢,孩子是学了不少,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亲子关系也像拉满的琴弦,一碰就紧张。这本书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观念。它没有给我灌输那些枯燥的教育理论,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带着我重新审视“学习”和“成长”这两个词的真正含义。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对孩子天性的尊重和理解。读着读着,我就能想象出书里描述的那些场景:孩子在自由探索中发现规律的惊喜,父母在陪伴中感受到满足的宁静。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许不是知识的强加,而是点燃内在的好奇心和驱动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从“教”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转而专注于“引导”和“享受过程”。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我来说,比学到任何具体的教育技巧都来得珍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