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守护孩子一生的幸福
定价:35.00元
作者:张宏玲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551044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风靡美国的父母效能训练课程与国内家庭教育现状相融合,接地气的本土化课程
帮助家长提高身为父母的自我效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内容提要
《守护孩子一生的幸福》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于40多年前创立了如今全球知名的父母效能训练课程(P.E.T.),本书以此训练课程为核心理论基础,结合中国本土的家庭亲子问题,将父母效能训练经典课程本土化,向中国父母传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根据家庭教育中会出现的代表性问题循序渐进地提出建议,让父母能够自我成长,以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亲子冲突,打造和谐久远的亲子关系。
目录
作者介绍
张宏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为明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社区家庭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者。
2001年创办为明幼教,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和经营管理15年,成功开办和运营了近20所幼儿园。
主持并完成了北京市海淀区十五教育重点规划子课题《高科技园区专业化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实体——北京海淀万柳社区教育培训中心获北京市示范社区教育称号,主持编著的《效能父母课程》荣获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首都市民学习品牌创新课程大赛一等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我一向对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但市面上同类书籍太多,总感觉有些千篇一律,说教的成分居多。然而,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没有把重点放在如何“管教”孩子,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全、有价值的家庭环境。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叙事中夹杂着许多真实的案例和深入的思考,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比如,书中关于“情感联结”的章节,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我以前总以为多花时间陪孩子就是爱,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高质量的关注和无条件的接纳才是孩子幸福感的基石。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轻语,引导你慢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力量。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尊重个体差异的态度,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而是鼓励家长去倾听自己孩子的声音,形成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哲学。这本书真的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对“养育”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说实话,我这次翻阅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著作,纯粹是出于一种“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前段时间孩子进入青春期,沟通的障碍让我焦虑不已。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一场及时雨。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理论堆砌,而是像爬山一样,一层层深入。一开始从建立亲子间的信任感谈起,非常基础却又极其重要。随后,作者开始探讨如何处理孩子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挫折和负面情绪,这一点对我启发特别大。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哭闹或叛逆时,第一反应是制止或否认,这本书却引导我们去“看见”并“接纳”这些情绪,将其视为成长的信号。我尝试着在最近一次孩子发脾气时,先蹲下来,用平静的语气表达我理解他此刻的感受,而不是急着讲道理,效果出乎意料地好。那种紧张的对峙氛围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更高维度的视角,让我们从“控制”的思维模式转向“赋能”的思维模式,帮助我们培养出内心强大的下一代。
评分与其他强调“规矩”和“纪律”的育儿书籍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它引领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对孩子“一生”有益的财富?在我看来,作者的格局非常大,她谈论的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如何养好一个孩子”,而是上升到了如何培养一个能够独立面对复杂世界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个体。书中探讨的关于“界限感”和“自主性”的平衡处理,是很多现代家庭的痛点。我们既怕孩子受委屈,又怕他们太“野”,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具智慧的中间地带,教我们如何在放手和保护之间找到那个完美的支点。阅读过程就像和一位智者进行了一次漫长的对话,我感觉自己的心胸都被打开了,很多困扰已久的心结也随之解开了。它没有许诺一个完美无缺的未来,而是赋予我们直面不完美、并从中汲取力量的勇气。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珍藏,并时常翻阅,因为它所传递的智慧是历久弥新的。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这本书啃完,这期间我做大量的笔记,很多章节我都是反复阅读的。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作者似乎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家庭生活中那些微妙的瞬间——比如清晨餐桌上的沉默,或者睡前孩子不经意间的一个拥抱。它不是那种只适合在咖啡馆里快速浏览的“鸡汤文”,而是需要你沉下心来,对照自身经历进行深刻反思的工具书。它的可操作性非常强,书中提到的每一个建议,都有清晰的步骤和大量的实例支撑,让你知道“怎么做”而不是仅仅知道“应该做什么”。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的论述,我马上就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应用了,从表扬“你很聪明”转变为赞美“你这次付出了很多努力,看到了进步”。这个细微的转变,让孩子看待困难的态度明显变得积极起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教育的宏大目标,拆解成了无数个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的微小行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我们的家庭生态。
评分读完这本厚厚的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成功育儿”的定义。过去总觉得,孩子成绩好、听话懂事,就算成功了。这本书却将幸福感置于首位,指出物质的富足和外在的成就,都无法弥补内在安全感的缺失。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且富有同理心,她擅长从神经科学和依恋理论的角度来解释看似复杂的亲子互动模式,让晦涩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父母自我关怀”的部分,这在很多教育书中是被忽略的。作者强调,只有父母先把自己照顾好,拥有充盈的内心,才能真正给予孩子滋养。这让我意识到,我不能总把自己放在一个“牺牲者”的位置上,而应该首先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这本书的文字带着一种独特的温暖和坚韧,它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基于深厚的生活智慧和专业积累。对于那些感觉自己已经精疲力尽,却又找不到方向的父母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你重新找回育儿的初心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