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琴麯-周龍音樂作品選
定價:30.00元
作者:周龍
齣版社:上海音樂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52313291
字數:
頁碼: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琴麯(原版引進)/周龍音樂作品選》創作於1982年,是一部以古琴麯《漁歌》為主題發展而成的大三部麯。1985年獲中國國傢作麯比賽一等奬。周龍的這部作品受到導師周文中教授音樂的啓發和影響,以東西方文化為橋梁,將中國古代音樂的精髓應用到西方器樂的寫作中。
古琴是中國古代文人喜愛的七弦彈撥樂器。在唐代(618—906)*早的手抄本中就呈現瞭古琴豐富多彩的裝飾音、泛音及勾剔、抹挑、吟猱、綽注等指法。
《琴麯》以西方弦樂四重奏的形式呈現,藉鑒瞭古琴演奏的技巧及韻味,旨在捕捉古琴音樂中的特殊音樂韻律。作品力求體現唐代思想傢和作傢柳宗元(773—819)詩歌《漁翁》的意境。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齣不見人,欺乃一聲山水綠。迴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目錄
作者介紹
周龍,作麯傢,1953年齣生。1985年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奬學金赴美學習,師從周文中、達維多夫斯基和愛德華茲。1993年獲音樂藝術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密蘇裏大學堪薩斯城音樂舞蹈學院作麯教授及天津音樂學院特聘教授。
n2011年,周龍以他的部歌劇《白蛇傳》成為獲得普利策音樂奬的首位美籍華裔作麯傢。他獲得的奬項還包括美國文學藝術院終身成就奬、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頒發的斯托格等國際大奬。此外,周龍和陳怡的交響樂《虎門1839》唱片專輯被提名2016年格萊美奬,同年周龍被授予紐約藝術基金會名人堂榮譽稱號。
n文摘
序言
從一個純粹的音樂愛好者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選麯品味絕對是頂級的。它沒有盲目追求數量上的龐雜,而是聚焦於那些真正能代錶周龍先生藝術高度、且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作品。我尤其欣賞它在不同時期作品之間的過渡安排,這種流暢的序列感,讓讀者在閱讀時,仿佛能清晰地追蹤到音樂傢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審美取嚮和技術探索。這種編排的智慧,體現瞭選集編纂者對這位音樂傢作品體係的深刻理解。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也許是初次忽略瞭一個和弦的色彩,也許是突然領悟瞭一段織體的巧妙構建。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部可以隨時翻開、進行碎片化欣賞與學習的“音樂寶庫”,隨時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審美靈感,非常實用和耐看。
评分拿到這本選集後,我立刻被它散發齣的那種沉靜、內斂的氣質所吸引,這與我以往接觸的那些風格熱烈、色彩濃重的音樂作品集有著明顯的區彆。它更像是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的精髓在現代音樂中的一種含蓄的流露。我試著去跟隨書中的引導,嘗試理解和演奏其中的幾首小品,體驗感非常奇妙。在處理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深意的鏇律時,我能感受到一種對“度”的精準把握,既不能過火,也不能平淡,恰到好處的留白和張力,是需要反復琢磨的。這本書仿佛在無聲地告訴我,真正的力量往往存在於剋製之中。對於那些追求音樂“意境”而非單純炫技的演奏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修煉場,每一次的練習,都是一次對內心世界的審視與打磨。
评分這本《【XH】 琴麯-周龍音樂作品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典雅又不失現代感的排版,初次翻閱時便沉浸其中。我尤其欣賞它在樂譜呈現上的嚴謹與匠心。比如在一些復雜的指法標注上,作者或編者處理得極其清晰明瞭,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大緻領會到演奏的要領。當然,對於真正深入的演奏者而言,那些隱藏在音符背後的氣韻和情感的解讀,纔是最引人入勝的部分。這本書顯然不是簡單地將作品堆砌起來,而是經過瞭精心的篩選和編排,每一首麯子似乎都在講述一個獨立的故事,卻又共同構建起周龍先生音樂世界的宏大圖景。我發現自己常常在閱讀樂譜時,不自覺地就能在腦海中勾勒齣那些聲音的畫麵感,這大概就是優秀作品選集所具備的魔力吧。它不僅僅是一本演奏參考書,更像是一扇通往古典音樂精神深處的隱秘之門,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並付諸實踐去再現這些美妙的樂章。
评分這本書的紙張和印刷質量,也為整體體驗加分不少。我知道這聽起來似乎與音樂內容本身關係不大,但對於一本需要頻繁翻閱和使用的樂譜集來說,手感和耐用度至關重要。書本的裝訂結實,平攤開來也十分方便,這在演奏過程中是極大的便利,不必擔心書頁亂翻或者夾持不穩。更值得一提的是,印製過程中對音符墨色的處理非常到位,黑色深邃,綫條清晰,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恰恰反映瞭對所收錄音樂作品的尊重。它讓我感受到,這不是一本倉促齣版的草稿集,而是凝結瞭心血的、可以被鄭重對待的藝術品。帶著如此精良的載體去探索周龍先生的音樂世界,本身就是一種愉悅的享受。
评分我帶著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情打開瞭這本書,期待能從中尋找到一些關於周龍先生創作心路曆程的綫索,結果發現它在音樂學的梳理上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在介紹某些麯目時,它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麯目介紹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其創作背景、所受到的時代思潮影響,甚至提到瞭不同版本之間的細微差異,這對於做研究或者希望全麵理解作品深度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某些傳統元素如何被周先生巧妙融入現代語境的分析部分,那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人對音樂的生命力有瞭更深的敬畏。閱讀這些文字描述,就仿佛有一位博學的老師在旁邊細細為你講解,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記錄。這種兼具學術深度和可讀性的平衡,是很多音樂選集難以企及的高度,也讓這本書的收藏價值大大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