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所有人的孔老师》以《论语·先进篇》为主,配合部分其他篇章作为选读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篇章的阅读,力图显示出这样一个价值和倾向:与其将《论语》当作抽象的道理来吸收、背诵,还不如藉由《论语》看到特殊的“春秋”时代状况,看到极有个性的孔子在面对时代变局时,提出的种种主张,以及这些主张所赖以统合的基础信念。孔子以独特而高远的眼光看待人生、理解世界,留下许多充满智慧的语言。
##很简单,但是很好看。大秦帝国一直在讽刺打压孔子,这本书写出了一个立体、真挚,有点可爱的孔子。也有可能是更真实的孔子。
评分##和我的一位台湾老师讲的很像,欣喜于这样的解读
评分##D。通过论语文本将孔子的性格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他的一言一行,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方式,他与徒弟们的友谊,不再等同于“儒教”中的绝对真理,经书注疏的严密结构被突破了,孔子是一个可爱的糟老头子,成了一个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
评分##之前的我把孔子和论语都放在了高不可攀,神之又神的位置,把论语看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看完这本书,想把论语在好好滴读两遍,好好体会一下真实地孔子思想,而不是我意淫出来的真理!
评分##监考良伴
评分##小时候学论语觉得孔子怎么这么多话,好烦人。现在看来,我觉得孔子烦是因为他的话不是对我说的,而是给他的各个弟子说的,不同的弟子,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是不同的答案,代入当时的情景,配合各个弟子不同的性格,就会觉得孔子说的话很有道理啊,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烦。当孔子的弟子一定很幸福吧,因材施教说得容易,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做得到,就如副标题所说的,孔子是所有人的老师,更是老师的老师。而有教无类,我们现在看来没什么,但是在当时,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学习,而孔子打破了这项传统,在我看来有教无类的意义,从每一个人都能学习上升到一个突破阶层而教育的层次,一下子高大上了不少。但是孔子所追求的,恢复周礼,那么孔子又把自己立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还有一个问题,孔子既不是贵族又不是士大夫,那么他的学识是从哪里来的?
评分##梳理了《论语》的成书过程,并以其中的先进篇为切口,信手拈来地闲话孔子的生活环境、经历思想与教学方法,还原了其兼具诚挚与幽默、矛盾与纠结、忧心与困惑的充盈形象。
评分##比起前三本,有点无趣,主要是现在对道义上的玛丽苏实在接收无能。单但最后作者话锋一转,建议透过内容去看孔子是怎样一个真实的人,挽回一颗星
评分##果然不是那个孔先生了,杨照建议提出了一种费劲的方式去阅读论语,结合语境,摆脱时代强加给孔老头的帽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