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焚毀、僞造,幾近失傳,這部代錶周代文明價值的經典,真的包含著最永恒的天命?
楊照,華文世界獨一無二的經典領讀者,帶你重迴朝氣蓬勃的先民時代,走進經典裏的中國,自由探索無涯無際的古代思想世界,直接領略來自原典的親切活潑的智慧哲思。附有楊照精心挑選的原典選摘,獨闢蹊徑麵對經典。
《尚書》可能是留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資料,收錄瞭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係列政府文書,包括如周公、周王這樣的重要人物的講話。在商周時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載體。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很大程度上是當時人必須銘記於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誥》為例,在楊照的解讀下,我們感受到瞭焦慮打敗瞭“大邑商”的周人的焦慮,他們反復確認上帝(天)傳遞給他們的信息,戰戰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誡子孫韆萬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轍。
##“《尚書》分成瞭三個部分——《虞夏書》《商書》和《周書》。依照傳統的讀法,包括瞭堯、舜、夏、商、周所留下來的政府文書。最早的是《堯典》,然後有以《湯誓》為首的商代文書,最後是以《牧誓》帶頭的周代文書。” 作者根據顧頡剛的建議,覺得讀《尚書》最好是倒過來讀,從《周書》開始,再到《商書》,等到對《尚書》的文風和內容有一定的熟悉瞭,纔來讀《夏虞書》。
評分 評分##直接讀經典原本比較難,退而求其次,讀些入門級彆的,甚好。
評分 評分##西周
評分 評分##直接讀經典原本比較難,退而求其次,讀些入門級彆的,甚好。
評分##比對甲骨文和金文,盡管甲骨文的時代早於金文,但我們發現甲骨文的文字總數超過瞭金文。這反應瞭青銅器鑄造的難度限製瞭金文的發展。青銅器刻鑄耗時費工,所以金文必須高度減省、濃縮,走的是一套與語言無關、自成一格的書寫文法。將文字改寫成在木竹簡上,必定會為文字開放齣新的自由空間,新字、新詞、新句,乃至於較為復雜的文法就會隨之齣現。書寫的新形勢與新空間,同時也打開瞭文字接近語言的可能性。金文跟《尚書》的文法,一字擔任多意,隻有少數經受過特殊訓練的人,纔有能力解讀、書寫。大體上,就是vocabulary相同,但grammar有區彆,所以《尚書》斷代流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