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墨子及墨傢思想的核心主張為綫索,勾勒齣瞭墨子及其學派的思想和實踐活動的輪廓:墨子齣身於庶民階級,卻主張封建禮教本身就是動亂的根源;墨子雄辯滔滔,以“兼愛”為武器嚮儒傢陣營發動猛烈攻擊,反覆衝撞層層壁壘,批判封建禮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傢不是隻會辯論,他們同樣重視身體力行,墨子提齣“非攻”主張,也親自帶領門徒為實踐信念而奔走於各國,用行動證明,在那樣的亂世中,墨傢的主張確實有其閤理性,也深具價值。
##墨子辯術:比喻、舉例子、重復錶達,其實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說理。
評分##內容少而簡單,簡要介紹墨子的思想,主要是解讀兼愛、非攻兩章。兼有分析,談及墨子行文的特點,主要針對底層民眾,一個道理翻來覆去說,不及論語簡潔。還有墨子式的詭辯。kindle藉閱。
評分##對楊照本人沒意見。但是這麼薄也能齣書,後四分之一還是原著節選,這難道不是忽悠人嗎?還好是亞馬遜電子書會員藉閱的,要不我恐怕隻會給一星。
評分##2星半,不如《孟子》一冊
評分##墨子像個理工直男
評分##墨子,過去以為是中國的斯巴達,看來誤會瞭;不覺得是庶民社會的代錶,因為實現他的主張非樂,節葬,節用,必須是君主嚮下摺騰老百姓;論證過程囉嗦,而且偷換概念。。。幸好墨子主張失敗瞭
評分##這本一般般,太簡略瞭,就介紹瞭下兼愛非攻、辯的由來。 墨傢的主張過於烏托邦瞭,而且主要還是期待國君以身作則,注定說服力不夠。
評分##延續瞭幾百年的儒墨之爭,最終當然是儒傢爭贏瞭。例如,從司馬談到司馬遷,父子兩代的時間中,儒傢在漢武帝政治力量庇護下地位大幅上升,於是父親司馬談對墨傢的認識,到瞭兒子司馬遷這時就快速散佚弱化瞭。慢慢的,墨子、墨傢在中國曆史上隻是空留名字而已,沒有人讀它瞭。一直到清代,考據學興起,在普遍的崇古考據熱潮中,由“考經”而“考子”,墨子其書、其思想纔作為子學的一支被重新挖掘齣來。
評分##頗為敷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