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之第二卷,是对这本经典著作导论和意识部分的解读。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3个小阶段,讲意识对它的外物的认识。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②精神: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当于客观精神。③宗教和绝对知识:考察对无限本身的认识,相当于绝对精神。在这个阶段,意识回顾已经走过的阶段,扬弃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构成环节,经过艺术、宗教而在哲学中达到绝对知识。 该句读不仅沿袭了邓晓芒以往用十句话解读一句原文的做法,而且还将黑格尔的这本名著重新根据德文翻译,可谓“一箭双雕”。 第二卷约60万字。
##讲稿大部分啰嗦,夹杂着关键句,往往是通一句就已经通了一段。第二卷看得倦,感觉精现前三章是没什么激动人心的地方。
评分##感谢邓公拯救了我的导论阅读。
评分##经过感性,知觉,知性到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意识逐渐上升到理性层次。无区别,有区别,无区别和有区别直接统一于无区别,经过正反合三个阶段,知性最终达到了自我意识。
评分##作为康德专家却在力与知性的解读中露拙的屑邓师
评分##经过感性,知觉,知性到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意识逐渐上升到理性层次。无区别,有区别,无区别和有区别直接统一于无区别,经过正反合三个阶段,知性最终达到了自我意识。
评分##作为康德专家却在力与知性的解读中露拙的屑邓师
评分##这一卷真的太难了,讲到力和力的表现的时候一度几乎无法理解。好在能够静下心来反复重读,理解,终于读通。最后读到自我意识的引出部分,之前的晦涩顿时明朗,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读书绝非闲事易事,就像黑格尔所说,也是精神痛苦的自我攀登之旅。
评分##2017.1.2二刷。对“扬弃”一词有了新理解:扬和弃是同一个过程,是取消同时又保存,而非通常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正因为它已经过去了,也只有它过去了,才能影响现代”即是“扬弃”之一例。邓晓芒在后记里说,黑格尔比康德更难句读,相比之下,康德只是中国人思维训练的“夏令营”,此言不虚。康德的很多东西还是带有形式主义色彩的,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太灵活,不易把握。当然,跟随着黑格尔的推论渐渐感觉到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在随之提升,这种感觉确实很妙。P.S.读这一卷结合了自身经历去理解,收获不少体会,现在我的抽象已非原先的空无一物,而是逐渐糅合进具体的抽象了。
评分##经过感性,知觉,知性到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意识逐渐上升到理性层次。无区别,有区别,无区别和有区别直接统一于无区别,经过正反合三个阶段,知性最终达到了自我意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