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5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从蔡襄到宋徽宗,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细腻讲究也无可比拟。也许就因为此,走向了盛极而衰的道路,但是从这些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人创造了一个复杂瑰丽的茶世界。
☆《香乘》《茶经》持续稳定的销售,为该系列产品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注者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能熟练掌握大众传播的途径;
☆宋代的茶文化比唐代更为发达,有趣的内容更多、更丰富,宋代涌现出的有名的茶人、经典的茶书极具代表性。
☆本次注解详尽,而且解释了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在典故的解释,历史沿革的介绍方面也超出之前的版本,而且订正了一些错误。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从蔡襄到宋徽宗,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细腻讲究也无可比拟。也许就因为此,走向了盛极而衰的道路,但是从这些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人创造了一个复杂瑰丽的茶世界。
本书是《香乘》注释版、《茶经》注释解读版的续篇,通过宋代八部极具影响力的茶书经典——《茗荈录》《茶录》《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茶具图赞》,结合当下品茶生活,从饮茶文化、制茶工艺、茶人趣事、茶器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集知识、文化、故事、体验于一体。
日月洲,又名明洲,文化学者、茶人,著有文化随笔《佛国行》、《向西,灵魂跟着脚步》等,整理并校注香学典籍《香乘》,茶学典籍《茶经》等。创立古树茶收藏机构“茗寿堂”,致力于传统智慧在当下的生活化。
宋茶才是巅峰体验
玩山头,他凭什么领先一千年
喝茶到了极致会发生什么
茗荈录 陶榖
茶录 蔡襄
东溪试茶录 宋子安
品茶要录 黄儒
大观茶论 赵佶
宣和北苑贡茶录 熊蕃
北苑别录 赵汝砺
茶具图赞 审安老人
回望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如果想从让生活过得更美好这个角度,寻找一些支持的话,那大多数人都会聚焦到宋代。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这样说来,关注宋人的世界,不仅对过好我们的生活有所助益,对民族文化之复兴也颇为重要。
说文化复兴未免话题宏巨,如何过好每个人的生活,则不可回避。处于一个快速变幻的时代,再来看这个问题,则有两方面的深意。
一方面,文化传承并非如技术演进,有着单向度的迭代进化;实际上,我们面对宋人的生活美学,往往需仰视方见其全貌,实无居高临下的自信。另一方面,对生活的细腻品味,对生活中美的敏感,对于闲暇日少,节奏激荡的现代人来说,本非所长,时代之大势使然;这让我们怀古之时,又颇生艳羡之意。
当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共业因缘,一味摹古并不是好主意。但无论怎样,总需先了解古人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其精神世界又有怎样的气象,方才谈得到推陈出新,找到当下的方式,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既有内涵、又有趣味,同时具有无限延展的空间。
这便是我们关注宋代茶文化,整理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了。
无论是理解古人的生活美学,还是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与着手。
一是知识与技术的层面。如同我们品一道茶,仅仅能说出真好!恐怕是不够的。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感受其结构与层次,从而有更好的体验。这方面古人是要言不烦,尤其是《茶录》与《大观茶论》,都能直指问题核心,对今日颇有启发。而作为巅峰时代贵族文化的代表,徽宗的品鉴理念,更是大大超越时代,其对口感中重量感、空间感、平衡感的把握,实际上与现代葡萄酒领域专业人士颇能沟通,而反观其后的茶叶品鉴,则似乎是退步了。
不仅如此,即便在对山场与工艺这些技术范畴的理解上,宋人似乎也超过当代。这多少令人困惑,但想想这个时代,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市场、销量、利润,那对于一些可能“无用”的知识与技术的忽略也便可以理解了。《东溪试茶录》中对山场分布,茶园划分,品种特性等方面的记述,不仅开了品茶山场文化的先河,甚至可以说是今人尚未逾越的高峰。在书中宋子安已经构建了细致的“口感地图”,而这正和我近年来对古树普洱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想想现在大多数的普洱山头茶著作非但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甚至对于茶园如何划分,树种的多样性等最基本的知识都视而不见,未免令人唏嘘。
黄儒的《品茶要录》则更多的关注工艺方面的问题。面对工艺,古人往往有更开放的视野,不会奉某某茶国家标准为圭臬,只是比较不同侧重点的口感差异,这也给今人颇多启发。更值得关注的是,古人的工艺的丰富性,这就又涉及到背后的观念了。
古人相信我们的世界运行阴阳相生,五行运化,有着内在的和谐,今人则往往不以为然。我们不必迷信古人的观念,这是对的,但是却往往忽略了今人的局限。什么局限呢?从工艺的角度说,现代人往往只关注一个参数,杀青到什么程度,焙火到什么程度,含水率达到多少,形成了一种线性的思维,无形中误以为只要达到这些参数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衡量一款茶的好坏,并不限于这些,以生物分子成分之多样,结构之复杂,可能有的内涵物质,有的参数我们并未充分认识。古人因为上述的观念,思维的发散,反而会做一些不厌其烦的工作。比如反复加水研磨,过黄时水火并用、多次锤炼。这些方法或许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这样的操作却大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众多的可能。
这些不仅在技术上对我们会有启发,在观念上,也会让我们的操作充满生机与趣味。而如果我们对《北苑别录》里面的工艺详细梳理的话,会发现,宋茶看似奇怪的工艺,和唐代以来的外丹、丹药传统密不可分。基本上每一个操作,都能在丹药制作中找到对应的依据。而丹药的背后是道家的自然哲学,是天人合一的理念。那我们所看到的工艺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还有众多的精彩等待我们去发掘。这也将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逐渐展开。
除了知识与技术、观念与哲学,宋人之所以站在文化之巅峰,还在于艺术与审美的高度。这个在本书关于《大观茶论》的附文中多有涉及,这里不再展开。我们想借此回到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也是上本书(《茶经》注)里面提出的问题:中国究竟有没有茶道?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对今天有无意义?
茶道这个词,英文可以译为“tea ceremony”,也可以译为“tea art”;因为英文历史上没有词语可以对应“道”,只能借用别的词语。这两个词初看只是翻译不同,实际上从礼仪“ceremony”入,还是从艺术“art”入,代表的则是不同的门径。很多人会认为,日本茶道是典型的从礼仪入手;看了这本书“点茶”的部分,可能会认为宋人会从艺术入手。这样来理解也可以,但是可能错过了主题。
考察日本茶道的历史,一休、珠光时代,也并无完备的仪式,即便有简单的仪式,也并未赋予太多的含义。珠光从一休那里得到的,更多的是禅者之间的点拨与默契。到千利休时代,方才逐渐成其范式,同时也渐形成侘寂之美学。盖道之将行,顺应时地而已。仪式化的茶道如果失去其历史与心态的语境,则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
如果说日本人对道的态度是顶礼膜拜,树碑立传。中国的古人多认为,道不可须臾离,更无须大书特书,如果这样做,已经是“背道而驰”了。禅宗有无数的公案,但都是鲜活而非死板的,这方才是道的本义。同样,虽然宋人达到了艺术的巅峰,点茶也可称是美轮美奂的艺术。但是这不过是道之运行,道之体现。如果将其命名为“道”,则无异于是对道真正的污染。这方是禅宗与道家皆达到高峰的宋代却没有形成所谓“茶道”的根本原因。
千年之下,习惯于现代知识体系的我们,对于茶,对于道,恐怕已无古人的自信。从这个角度说,日式茶道的程式化自有其市场,也无须排斥。只不过现代社会压力之下,人心看似强大却很脆弱,如果过于拘谨,层层包裹,难以舒展,这是求道之大忌。以趣味,以意乐进入,更容易让我们的警惕放松下来,邂逅不一样的世界。这方面恰是宋人的特长,巅峰时代的生活美学自有其深意。
无论从何而入,总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我们习茶、饮茶的初心,希望浓缩宋茶精华的这本书能帮到大家。
宋茶才是巅峰体验
做茶的第一难题
谈宋茶还是有犹豫的,因为宋茶骨髓里是贵族的东西。对于我这种被佛教道家洗脑的人,贵族的玩法不是不好,是太麻烦,太累。但是看这个时代很多人用很粗糙的体验去衡量宋茶,把古人看低了,又心有不甘,总是要啰嗦几句。
既然谈,我们不能光谈风月,这样很多人会说这都是装,其实真正的贵族恰恰是最不会装的人,因为根本就不在意这些东西好吗,只有向往又达不到的人才会装,不是吗?
契合这个时代,我们要从技术流的角度分析一下,宋茶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这样比较好交流一点。不知道一篇能不能说清楚,说到哪儿算哪儿吧。
大观茶论 宋代经典茶书八种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大观茶论 宋代经典茶书八种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书的质量一般,内容不错
评分好
评分好评
评分好评
评分啦啦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健健康康
评分书不错值得买。
评分书的语言很风趣,宋茶茶文化的高度!
评分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从蔡襄到宋徽宗,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细腻讲究也无可比拟。也许就因为此,走向了盛极而衰的道路,但是从这些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人创造了一个复杂瑰丽的茶世界。
评分好
大观茶论 宋代经典茶书八种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