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

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孙中原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1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4671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2215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读者,哲学研究者,墨学研究者,国学研究者、爱好者

该书在详细地占有墨学各方面的丰富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墨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墨学进行分门别类的准确细致钻研,并加以综合的高屋建瓴式的概括,墨学的历史真相和现实意义就一定可以更好地把握。由墨子及其后学所贡献的这一份珍贵文化遗产,也一定可以得到合理的继承和发扬。


内容简介

墨学研究是跟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化同步进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就愈能发现墨学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巨大的现代意义。如墨家崇尚自然科学技术和逻辑的精神,墨子后学感性和理性并重的认识论等,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墨家阐发积极防御军事思想的著作,与《孙子兵法》相配,恰似中国古代军事经典宝库中的双璧,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现时代,越发显示出其重要价值和意义。本书从横的方面,展开对墨学的分科研究。例如对墨家的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自然科学技术、军事等思想,无不详为论列。从纵的方面,探讨墨学的渊源流变及其影响。试图由分析而综合,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墨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

丛书简介:

本丛书为孙中原教授推出的介绍并解读的诸子百家逻辑学的大众化读物。该书选取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墨家著作《墨子》,道家著作《庄子》,名家著作《尹文子》、《公孙龙子》,杂家著作吕不韦所编《吕氏春秋》,法家著作《韩非子》,西汉刘安编《淮南子》,东汉王充著作《论衡》,近代欧阳健著作《言尽意论》和鲁胜著作《墨辩注序》中的逻辑故事,以平实、幽默的语言呈现诸子百家的逻辑智慧,展现了中国古代逻辑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良好格局。该书史料翔实,见解客观独到,便于当今读者从先人身上汲取智慧,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

孙中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1年逻辑研究生班毕业,1961—196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汪奠基、沈有鼎,专攻中国古代文献。著作有《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墨学通论》、《墨者的智慧》、《墨子及其后学》、《墨学与现代文化》、《逻辑哲学讲演录》、《中国逻辑学》、《中国逻辑研究》、《诸子百家的逻辑智慧》、《中华先哲的思维艺术》等30余部。论文200余篇。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千古华夏一显学:论墨学的创立和发展 1

第一节 石破天惊,横空出世:墨学的诞生 1

第二节 推陈出新,后来居上:墨学发展的新阶段 6

第二章 考虑平民的利益:墨家的经济、政治、伦理和教育学说 16

第一节 论生产、节约和商品交换:墨家的经济学 16

第二节 推崇贤才,倡导统一:墨家的政治学 30

第三节 兼相爱和交相利:墨家的伦理学 38

第四节 智少则学,智多则教:墨家的教育学 54

第三章 走向真理之路:墨家的哲学 60

第一节 从有神到无神:墨家的世界观 60

第二节 从三表法到“摹物”之学:一个杰出认识

论系统的诞生 78

第三节 同异交得,两而勿偏:辩证的方法论 113

第四章 名辩学的高峰:墨家逻辑 133

第一节 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墨家逻辑的宗旨 133

第二节 论语词、概念和范畴 141

第三节 论语句和判断 157

第四节 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174

第五节 论推理、证明和反驳 184

第五章 由工匠之巧中升华:墨家的自然科学和技术 241

第一节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墨经》的数学理论 241

第二节 举之则轻,废之则重:《墨经》的力学之谜 265

第三节 异彩纷呈,独树一帜:《墨经》的几何光学 284

第六章 积极防御战的经典:墨家的军事学 304

第一节 非攻:反对攻伐掠夺 304

第二节 救守:主张积极防御 309

第三节 由止楚攻宋到劝卫蓄士:为非攻救守而游说 320

第四节 举全城之民皆兵:防御战中的军队编制 331

第五节 备者国之重也:防御战中的武器装备 353

第六节 城者所以自守也:防御战中的工程设施 364

第七节 守城者以急伤敌为上:防御战中的战术 375

第七章 绝学重光待琢磨:墨学的命运和现代价值 384

第一节 长夜星光,空谷足音:墨学的中绝

和研究点滴 384

第二节 否极泰来,绝学再兴:墨学研究的重振

和展望 402

参考文献 418

后记 427


精彩书摘

(节选)

一个人家中富有,但缺乏良好的知识素养,或者一个人穷得身无分文,然而却具备良好的知识教养,这就是“有无”这两种对立性质共存于一人之身。一数跟不同的数比较度量,可以既多且少。如齐疆域比宋、鲁大,而比楚、越小,这是既多且少之一例。蛇和蚯蚓的运动方式可以既去(离开)且就(接近)。鸟儿折取梧桐树枝筑窝,这树枝必须既坚且柔:不坚固不足承重;不柔韧不利编织。利剑的作用在于消灭敌人,铠甲的作用在于保存自己,然而只有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所以利剑有类似于铠甲的作用,即既可致敌“死”又可保己“生”。这是“死生”两种对立性质共存于一剑之身。一位妇女比她女儿长一辈,但比她妈妈少一辈,这是“长少”两种对立性质共处于一人之身。一物的颜色比另一物白一些,但比第三物黑一些,这是“黑白”两种对立性质共存于一物之身。一个区域的“中央”,可以是另一个区域的“旁”边。一圆的中心可以位于另一圆的周边。这是“中央”和“旁”这两种对立性质共存于一空间之点。言论与行动,行动与行动,学问与实际,可以既有是又有非。“自以为是”者的错误在于没有同时“自以为非”。老母鸡孵雏,一定有雏鸡既成又未成的一个特殊阶段。小雏鸡即将破壳而出,而又未出壳之时,我们可以说它是“成”和“未成”的统一。兄弟三人中的老二,我们说他是“兄”或“弟”都合适。这是“兄弟”两种对立性质共存于一人之身。一个人身体处在这里,而思想(志)却跑往别处去了,这是“存亡”两种对立性质共存于一人之身,如《孟子·告子上》记载某人向弈秋学下棋,而他的心却想着跑出去用弓箭射天鹅,又如《吕氏春秋·审为》和《庄子·让王》记载“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古代“霍”字可以指一种水鸟鹤,也可以指一个人的姓。所以光说一个“霍”字,我们不知道是指一种水鸟,还是指一个人。这是由于水鸟的名称又被用作姓氏的缘故。一词多义现象也是对立统一的例子。一个合适的价钱,必是对卖者足够“贵”的,而对买者足够“贱”的。这是“贵

贱”两种对立性质共存于一种价钱之身。


前言/序言

前言

墨子(约前468 —前376)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由他创始的墨家学派代代相传,从公元前5 世纪到前3 世纪,在中国兴盛了数百年之久。从战国到秦汉,墨子跟孔子齐名,墨家与儒家并显,学者常以孔墨对举、儒墨并称。墨子及其后学所创立和发展的墨学,是包含多学科的

综合性学术思想体系,如对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自然科学技术、军事等,都有精深独到的创见,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秦汉以后,由于儒学特显,而致墨学中绝,几乎沦于无人研究的境地,直至清中叶到近现代,才逐渐由对《墨子》的校勘、训诂和考据,进而到研究。墨学研究是跟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化同步进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就愈能发现墨学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巨大的现代意义。如墨家崇尚自然科学技术和逻辑的精神,墨家后学感性和理性并重的认识论等,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墨家阐发积极防御军事思想的著作,与《孙子兵法》相配,恰似中国古代军事经典宝库中的双璧,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现时代,越发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从横的方面,展开对墨学的分科研究。例如对墨家的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自然科学技术、军事等思想,无不详为论列。从纵的方面,探讨墨学的渊源流变及其影响。试图由分析而综合,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墨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

当然,我们所谓墨学复兴,只是汲取墨学中的精华和

合乎今天需要的成分,并不是要全盘照搬墨学于今日。本书就是尝试对墨学做一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既曰尝试,也就只是笔者对墨学探索过程的一个阶段,其中的分析与结论均非自认为是最后的、不可更改的。笔者欢迎同仁的批评讨论。谨以此书献给一切关心墨学和中国文化与建设的人们。



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