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坚持民族学的广义文化概念,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的各种文化构成要素划分为33个方面,相应形成了哲学卷、伦理卷、心理卷、宗教卷、政治卷、历史卷、古籍卷、法律卷、社会卷、妇女卷、婚姻家庭卷、游牧卷、农耕卷、建筑卷、交通卷、贸易卷、科技卷、生态卷、教育卷、饮食卷、服饰卷、体育卷、娱乐卷、旅游卷、节日卷、礼仪卷、禁忌卷、文学卷、艺术卷、影视卷、工艺美术卷、傩文化卷、吉祥物卷等33个分卷,几乎涵盖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一个宏大而多元的文化体系。除了从总体上将西部少数民族的各种文化现象划分为以上不同的构成要素以外,各个分卷的专题民族文化志则更进一步地将某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分解。通过这种层层深人的描述和解析,使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各种鲜明特点得以充分地显现出来,为人们正确地认识了解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提供系统翔实的文本资料。
《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哲学卷》是“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丛书的分卷之一。
目录
导论
一、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综述
(一)对西部少数民族哲学通史的梳理与研究
(二)对西部少数民族哲学的专题研究
(三)少数民族哲学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及方法
二、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哲学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二)不同民族哲学思想发展不平衡
(三)尚未从其他文化形态中分化独立出来
(四)原始意识、原始思维内容丰富
(五)与宗教关系密切,受宗教影响较深
第一章 古传创世史诗中的哲学思想萌芽与发展
第一节 原始崇拜和吉传创世史诗中的哲学思想意识
一、自然崇拜意识
二、图腾崇拜意识
三、灵魂崇拜意识
四、祖先崇拜意识
五、原始崇拜中的哲学思想意识
第二节 西部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史诗中哲学思想的萌芽与发展
一、西部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与万物起源思想
二、西部少数民族创世史诗与万物起源思想
三、西部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特点及其结构
第二章 宇宙及其万物起源观
第一节 宇宙起源神话中的哲学思想
一、开天辟地观念
二、沟通天与地的天梯观念
三、顶天载地的观念和大地漂浮的观念
四、天塌地陷与补天治水的观念
五、开辟神话中的宇宙观
六、日月星辰等天象的起源观念
第二节 人类起源神话中的哲学思想
一、对人类起源的各种臆想和猜测
二、对人类、自然演生及其本源的认识
第三节 文化起源神话中的哲学思想
一、文化起源神话与英雄祖先崇拜
二、其他文化现象的起源
第四节 西部少数民族哲学的思想渊源
第五节 西部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的发展
一、气本原说
二、雾露、雾罩等说
三、混沌说
四、卵生世界和以“本无空”为源的宇宙演变体系
五、茶叶是万物的“阿祖
六、”二宗“本原说
七、”三坛“、”四素“、”五行“说
第三章 宗教哲学思想
第一节 西部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中的哲学思维意识
一、自然崇拜中的哲学思维意识
二、图腾崇拜中的哲学思维意识
三、灵魂观念、祖先崇拜与英雄崇拜中的哲学思维意识
第二节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的哲学思想
一、本教的哲学思想
二、毕摩教的哲学思想
三、东巴教的哲学思想
四、汗归教的哲学思想
五、摩教的哲学思想
六、本主崇拜的哲学思想
七、萨满教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内化”于外来宗教中的西部少数民族哲学思想
一、西部少数民族中的伊斯兰教哲学思想
二、西部少数民族中的佛教哲学思想
三、西部少数民族中的道教哲学思想
四、西部少数民族中的基督教哲学思想
第四章 传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事物发生与演化的古朴观念
一、事物发生的观念
二、事物演化的观念
三、事物相分相配的思想
第二节 军事辩证法思想
一、依智高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二、岑家兵法中的辩证法思想
三、成吉思汗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第三节 医学辩证法思想
一、藏族《四部医典》中的辩证法思想
二、蒙古族医学“三要素”论和“五行”说中的辩证法思想
三、傣族医学“四塔'五蕴”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节 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辩证法思想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思想
二、对人体及生命的辩证认识
三、丧葬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
四、服饰文化中的辩证观念
五、祭祀、择日、占卜、问卦中的原始辩证观念
第五章 认识论思想
第一节 学而知之的生知观
一、人生能知却无知
二、眼有所见,心有所知
三、学读而知的生知观
第二节 受宗教影响的认知观
一、大道(真主)可知
二、“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三、“心知”的认识论和“忘我见真机”的认识方法
四、藏传佛教哲学的认识论
第六章 无神论思想
第一节 西部少数民族无神论思想的萌芽与发展
一、西部少数民族的万物有灵及鬼神思想
二、西部少数民族无神论思想的萌芽与发展
第二节 西部少数民族无神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原始自发的唯物主义世界本原观和宇宙生成观
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人类起源和发展观
三、怀疑鬼、神,并对鬼、神进行批判的思想
四、注重实践,肯定人类自身力量的思想
五、具有一定体系的科学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观
第三节 西部少数民族无神论思想的特点
一、鲜明的唯物主义立场
二、对鬼神强烈的反抗和斗争精神
三、不断走向理论化、体系化
四、重人轻神的思想
五、直观性和具体性、类比和联想并存的思维特点
六、孕育、寓意于神话中,尚缺乏彻底性
第四节 西部少数民族无神论思想的意义
一、进一步彰显了文明的曙光来到人间
二、肯定了世界本原的物质性
三、歌颂了劳动,肯定了人的力量
四、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运动和发展的辩证性
……
第七章 社会历史思想
第八章 社会政治思想
第九章 社会伦理道德思想
精彩书摘
《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哲学卷》:
基诺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的基诺山地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基诺族女始祖的神话《阿嬷尧白》说,女始祖尧白造了天地之后,就召集各民族来分天地。基诺族没参加。她虽生气走了,但走到孔明山时想到基诺族不分天地,日后会有困难,便抓一把茶籽撒在曼卡寨和龙帕寨的土地上,此地遂成了盛产茶的地方。尧白请人为基诺族造字,叫基诺人去认。他们记不住,便写在了牛皮上,回来过河时,因牛皮被弄湿而拿到火上烤。结果烤煳,字迹看不清楚。他们心想,若吃在肚里,便可记在心上了,就把牛皮吃了,所以基诺族始终没有文字。《玛黑、玛妞和葫芦里的人》,讲的是葫芦生人的故事。葫芦里走出了布朗族、基诺族、傣族。
拉枯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普洱、临沧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族在宗教信仰上主要供奉天神厄莎,认为厄莎是创造宇宙万物和人类并决定人们吉凶祸福的大神。厄莎被供奉在深山老林,非本族人不得接近。著名的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就是叙述天神厄莎创世的故事。另一部创世史诗《勐呆密呆》(意即造天造地)说,古时没有天地,也无日月,世间黑茫茫一片。宇宙像是空的蛛网,天神厄莎和他的助手像蜘蛛居住在蛛网中间。厄莎叫扎罗去造天,叫娜罗去造地。七天七夜后,因扎罗贪玩,天造小了;娜罗勤快,地造大了。厄莎把地收拢,从此大地上有了高山、深箐、大河与洼地。厄莎种下芭蕉,用脚手汗造出青蛙、螃蟹,令它们去找来了水。厄莎又造出花木鱼虾、飞禽走兽。万物俱备后,只是没有人。厄莎种出葫芦,从葫芦里生出扎笛、娜笛兄妹俩。后来兄妹结婚,繁衍了人类。
佤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和沧源地区。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德昂语支。佤族最著名的创世史诗是《司岗里》(又称《葫芦的传说》)。它是解释人类万物起源的神话。“司岗里”有两种解释。西盟一带说“司岗”即石洞,“里”即出来,意即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与神话故事《我们是怎样生存到现在的》讲人从洞出来相一致。沧源与澜沧等地说“司岗”即葫芦。人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司岗里》在解释人类的起源时说,在洪荒时代,海天相连,从遥远的天边,漂来一只小船。船上有个葫芦、有头黄牛。黄牛饿了就舔葫芦,葫芦终于被舔开,葫芦耔落下大海,从海水中露出了地面,形成了最高的山峰司岗。后来在司岗上结了个大葫芦,百鸟啄、百兽抓,葫芦坚硬如岩石,谁也打不开。还是勤劳机灵的小米雀找到葫芦眼,整整啄了九年,终于啄开了葫芦,原来人类住在里面。阿佤先从葫芦里走出来,佤族是大哥。佤族关于人类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人从洞出。此说流传在以西盟山为中心的大佤地区。不仅认为佤族出于石洞,而且认为人类各族祖先都出于石洞。据说石洞就在距西盟之西约二十五公里的“巴格岱”。其二,人从葫芦出。此说流传在以沧源为中心的小佤地区。小佤有“葫芦王地”之称,传说人类出于葫芦。其三,人是泥捏的。神话故事《人类的祖先》说,原来世上只一人,他觉得寂寞,便用泥捏了两个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变成活人,长大成婚,生儿育女。佤族的宗教信仰是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混合体。万物都有精灵,因而有为数众多的祭仪。一般在猎头祭谷时,就唱创世史诗《司岗里》。
布朗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以及普洱、临沧地区。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布朗族最著名的创世神话是神巨人顾米亚和他的十二个儿子造天造地。《顾米亚》说,从前没有天地、没有人类.到处是黑沉沉的云雾。顾米亚立志要开天辟地创造万物。他剥犀牛皮做天,两眼做星星,皮肉做地,骨变石头,血变水,牛毛变各种花草树木,骨髓变各种鸟兽虫鱼。又把四条腿做成四根柱子,竖在东西南北角上,抵住了天,并抓一条大鳌鱼把地驮住。可是天上的太阳九姊妹与月亮十兄弟,不甘心顾米亚所取得的成就,他们集中热力,想毁灭大地的一切。于是庄稼枯死,树木萎谢,石头也被晒化。现在螃蟹无头,鱼无舌头,蛇无脚,蛙无尾巴,都是那时被晒掉的。顾米亚造了弓箭把多余的日月一一射落,剩下一个太阳一个月亮,藏到大石洞里去,成了夫妻。大地上没有太阳,万物不能生长,百鸟百兽都去请太阳,由大公鸡担保顾米亚不再射他们,太阳和月亮才答应出来。太阳是女的,胆子小,白天走;月亮是男的,胆子大,夜里走。月初和月尾的晚上,日月在石洞里相会。布朗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有几种说法:一说人是从天上漏下来的;二说人是泥造的;三说人是木雕的;四说人是葫芦生的。
……
前言/序言
21世纪之初.中国政府启动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将西部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推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使其成为中国西部发展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国发[2000]33号《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规定,中国西部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区市(统称为西部地区)。根据以上区域划分的原则,在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分布着49个少数民族,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回族、土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锡伯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傣族、哈尼族、基诺族、佤族、景颇族、德昂族、布朗族、拉枯族、阿昌族、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彝族、苗族、瑶族、布依族、水族、侗族、土家族、壮族、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等。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少数民族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将直接影响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2001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其他地区的民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实际工作中比照有关政策措施予以照顾。
西部大开发分别包括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在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方面,如何充分有效地认识和发掘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功能,使其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从应用民族学的角度来看,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包括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出发对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生产方式、民族贸易、民族旅游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也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对民族政治、民族法律、民族道德、民族宗教、民族心理等社会结构及文化要素的调适、引导和传承,还有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出发对民族教育、民族科技、民族文学、民族艺术、民族古籍等传统知识及文化要素进行的传承、改造和创新。在对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突出经济效益的开发利用与关注社会效益的保护传承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两者并重.或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高度关注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可以说,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前所未有的宏伟规划.作为以民族群体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中国民族学研究者,如何在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就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其实,早在西部大开发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部分民族学研究者就参与了由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前期研究准备工作,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随着21世纪初西部大开发的正式启动,中国民族学研究者再一次站在了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的前沿阵地,除了直接参与西部各省区市政府部门有关当地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对策研究以外.为了正确认识把握西部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继承和弘扬西部少数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还有不少学者撰写了一些与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著作,在研究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在肯定以上事实的同时也应该承认,目前有关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成果仍处于零散、单一、粗浅的初期阶段,在学术界尚未形成大的气候和雄厚的优势.远远适应不了西部大开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客观现实需要。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状态,我们策划并组织全国的有关学者撰写了这套《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以便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优秀产品,同时也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献上一份厚礼。与国内其他同类的书籍相比。
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哲学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