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學趣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讀物

墨學趣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讀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孫中原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4671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2215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讀物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7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讀者,哲學研究者,墨學研究者,國學研究者、愛好者

該書在詳細地占有墨學各方麵的豐富資料的基礎上,總結墨學研究的曆史經驗和教訓,對墨學進行分門彆類的準確細緻鑽研,並加以綜閤的高屋建瓴式的概括,墨學的曆史真相和現實意義就一定可以更好地把握。由墨子及其後學所貢獻的這一份珍貴文化遺産,也一定可以得到閤理的繼承和發揚。


內容簡介

墨學研究是跟中國學術文化的現代化同步進行的。隨著研究的深入,就愈能發現墨學的重要曆史價值和巨大的現代意義。如墨傢崇尚自然科學技術和邏輯的精神,墨子後學感性和理性並重的認識論等,都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墨傢闡發積極防禦軍事思想的著作,與《孫子兵法》相配,恰似中國古代軍事經典寶庫中的雙璧,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現時代,越發顯示齣其重要價值和意義。本書從橫的方麵,展開對墨學的分科研究。例如對墨傢的經濟、政治、倫理、教育、哲學、邏輯、自然科學技術、軍事等思想,無不詳為論列。從縱的方麵,探討墨學的淵源流變及其影響。試圖由分析而綜閤,運用邏輯和曆史相統一的方法,對墨學進行全麵係統的探索。

叢書簡介:

本叢書為孫中原教授推齣的介紹並解讀的諸子百傢邏輯學的大眾化讀物。該書選取儒傢經典《論語》、《孟子》、《荀子》,墨傢著作《墨子》,道傢著作《莊子》,名傢著作《尹文子》、《公孫龍子》,雜傢著作呂不韋所編《呂氏春鞦》,法傢著作《韓非子》,西漢劉安編《淮南子》,東漢王充著作《論衡》,近代歐陽健著作《言盡意論》和魯勝著作《墨辯注序》中的邏輯故事,以平實、幽默的語言呈現諸子百傢的邏輯智慧,展現瞭中國古代邏輯理論體係承上啓下的良好格局。該書史料翔實,見解客觀獨到,便於當今讀者從先人身上汲取智慧,受到啓迪。


作者簡介

孫中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颱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中國邏輯學會原副會長。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1961年邏輯研究生班畢業,1961—1964年師從中國科學院汪奠基、瀋有鼎,專攻中國古代文獻。著作有《中華大典?哲學典?諸子百傢分典》、《墨學通論》、《墨者的智慧》、《墨子及其後學》、《墨學與現代文化》、《邏輯哲學講演錄》、《中國邏輯學》、《中國邏輯研究》、《諸子百傢的邏輯智慧》、《中華先哲的思維藝術》等30餘部。論文200餘篇。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韆古華夏一顯學:論墨學的創立和發展 1

第一節 石破天驚,橫空齣世:墨學的誕生 1

第二節 推陳齣新,後來居上:墨學發展的新階段 6

第二章 考慮平民的利益:墨傢的經濟、政治、倫理和教育學說 16

第一節 論生産、節約和商品交換:墨傢的經濟學 16

第二節 推崇賢纔,倡導統一:墨傢的政治學 30

第三節 兼相愛和交相利:墨傢的倫理學 38

第四節 智少則學,智多則教:墨傢的教育學 54

第三章 走嚮真理之路:墨傢的哲學 60

第一節 從有神到無神:墨傢的世界觀 60

第二節 從三錶法到“摹物”之學:一個傑齣認識

論係統的誕生 78

第三節 同異交得,兩而勿偏:辯證的方法論 113

第四章 名辯學的高峰:墨傢邏輯 133

第一節 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墨傢邏輯的宗旨 133

第二節 論語詞、概念和範疇 141

第三節 論語句和判斷 157

第四節 論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 174

第五節 論推理、證明和反駁 184

第五章 由工匠之巧中升華:墨傢的自然科學和技術 241

第一節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墨經》的數學理論 241

第二節 舉之則輕,廢之則重:《墨經》的力學之謎 265

第三節 異彩紛呈,獨樹一幟:《墨經》的幾何光學 284

第六章 積極防禦戰的經典:墨傢的軍事學 304

第一節 非攻:反對攻伐掠奪 304

第二節 救守:主張積極防禦 309

第三節 由止楚攻宋到勸衛蓄士:為非攻救守而遊說 320

第四節 舉全城之民皆兵:防禦戰中的軍隊編製 331

第五節 備者國之重也:防禦戰中的武器裝備 353

第六節 城者所以自守也:防禦戰中的工程設施 364

第七節 守城者以急傷敵為上:防禦戰中的戰術 375

第七章 絕學重光待琢磨:墨學的命運和現代價值 384

第一節 長夜星光,空榖足音:墨學的中絕

和研究點滴 384

第二節 否極泰來,絕學再興:墨學研究的重振

和展望 402

參考文獻 418

後記 427


精彩書摘

(節選)

一個人傢中富有,但缺乏良好的知識素養,或者一個人窮得身無分文,然而卻具備良好的知識教養,這就是“有無”這兩種對立性質共存於一人之身。一數跟不同的數比較度量,可以既多且少。如齊疆域比宋、魯大,而比楚、越小,這是既多且少之一例。蛇和蚯蚓的運動方式可以既去(離開)且就(接近)。鳥兒摺取梧桐樹枝築窩,這樹枝必須既堅且柔:不堅固不足承重;不柔韌不利編織。利劍的作用在於消滅敵人,鎧甲的作用在於保存自己,然而隻有消滅敵人纔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所以利劍有類似於鎧甲的作用,即既可緻敵“死”又可保己“生”。這是“死生”兩種對立性質共存於一劍之身。一位婦女比她女兒長一輩,但比她媽媽少一輩,這是“長少”兩種對立性質共處於一人之身。一物的顔色比另一物白一些,但比第三物黑一些,這是“黑白”兩種對立性質共存於一物之身。一個區域的“中央”,可以是另一個區域的“旁”邊。一圓的中心可以位於另一圓的周邊。這是“中央”和“旁”這兩種對立性質共存於一空間之點。言論與行動,行動與行動,學問與實際,可以既有是又有非。“自以為是”者的錯誤在於沒有同時“自以為非”。老母雞孵雛,一定有雛雞既成又未成的一個特殊階段。小雛雞即將破殼而齣,而又未齣殼之時,我們可以說它是“成”和“未成”的統一。兄弟三人中的老二,我們說他是“兄”或“弟”都閤適。這是“兄弟”兩種對立性質共存於一人之身。一個人身體處在這裏,而思想(誌)卻跑往彆處去瞭,這是“存亡”兩種對立性質共存於一人之身,如《孟子·告子上》記載某人嚮弈鞦學下棋,而他的心卻想著跑齣去用弓箭射天鵝,又如《呂氏春鞦·審為》和《莊子·讓王》記載“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古代“霍”字可以指一種水鳥鶴,也可以指一個人的姓。所以光說一個“霍”字,我們不知道是指一種水鳥,還是指一個人。這是由於水鳥的名稱又被用作姓氏的緣故。一詞多義現象也是對立統一的例子。一個閤適的價錢,必是對賣者足夠“貴”的,而對買者足夠“賤”的。這是“貴

賤”兩種對立性質共存於一種價錢之身。


前言/序言

前言

墨子(約前468 —前376)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傢、科學傢、教育傢、軍事傢和社會活動傢。由他創始的墨傢學派代代相傳,從公元前5 世紀到前3 世紀,在中國興盛瞭數百年之久。從戰國到秦漢,墨子跟孔子齊名,墨傢與儒傢並顯,學者常以孔墨對舉、儒墨並稱。墨子及其後學所創立和發展的墨學,是包含多學科的

綜閤性學術思想體係,如對經濟、政治、倫理、教育、哲學、邏輯、自然科學技術、軍事等,都有精深獨到的創見,在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秦漢以後,由於儒學特顯,而緻墨學中絕,幾乎淪於無人研究的境地,直至清中葉到近現代,纔逐漸由對《墨子》的校勘、訓詁和考據,進而到研究。墨學研究是跟中國學術文化的現代化同步進行的。隨著研究的深入,就愈能發現墨學的重要曆史價值和巨大的現代意義。如墨傢崇尚自然科學技術和邏輯的精神,墨傢後學感性和理性並重的認識論等,都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墨傢闡發積極防禦軍事思想的著作,與《孫子兵法》相配,恰似中國古代軍事經典寶庫中的雙璧,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現時代,越發顯示齣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本書從橫的方麵,展開對墨學的分科研究。例如對墨傢的經濟、政治、倫理、教育、哲學、邏輯、自然科學技術、軍事等思想,無不詳為論列。從縱的方麵,探討墨學的淵源流變及其影響。試圖由分析而綜閤,運用邏輯和曆史相統一的方法,對墨學進行全麵係統的探索。

當然,我們所謂墨學復興,隻是汲取墨學中的精華和

閤乎今天需要的成分,並不是要全盤照搬墨學於今日。本書就是嘗試對墨學做一宏觀和微觀的分析。既曰嘗試,也就隻是筆者對墨學探索過程的一個階段,其中的分析與結論均非自認為是最後的、不可更改的。筆者歡迎同仁的批評討論。謹以此書獻給一切關心墨學和中國文化與建設的人們。



墨學趣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讀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墨學趣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讀物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墨學趣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讀物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墨學趣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讀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墨學趣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讀物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