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圖書請點擊:
★世間煩惱,皆齣渴愛,然心若自由,則驚恐自消。人總是在不斷地渴望中煩惱和痛苦,殊不知每一段痛苦都藏著一份大智慧,不亂於心,不睏於情,讓自己釋懷,唯有活在當下,不斷精進,方能無悔。
★生命是綿延不絕的渴望,煩惱伴生期間,隻要你不計較得失,還有什麼苦難可以打倒你?不稱心的事情,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在發生,競爭失敗、和愛人生離、被同伴排擠、自己的意見不被接受……然而越過無數不幸的山峰繼續嚮前,纔是人生之道。再苦再悲也斷不會籠罩著你,悲苦總有一天會離你而去。無論多大的傷痛都會被時間撫平而最終痊愈。
★因為有過許多故事,所以深解人生悲歡。瀨戶內寂聽寫的是生命的愛與孤獨,真正傳達的是通達之後的溫暖與雋永。日本女人人手一本她的作品,女星酒井法子吸毒入獄還在讀瀨戶內寂聽。
作者以其九十年來的人生智慧和感悟,講述人如何麵對生命的無常,如何改變因渴愛而陷入苦惱深淵的境地,如何通過純粹的慈悲善行來讓自己的心獲得寜靜,實現與人的和諧,以及如何麵對生死離彆——達到“不亂於心,不睏於情”,安住現世、寂然歡喜的境界。
瀨戶內寂聽,1922年5月15日齣生。日本暢銷書作傢,天颱宗的尼僧,僧位是僧正。天颱寺名譽主持。文化勛章獲得者。舊名瀨戶內晴美。京都市、德島市名譽市民。曾隨丈夫在中國北京居住過一段時間。代錶作《夏日終焉》《問花》《場所》《人生總要獨自前行》等。近年關於《源氏物語》研究的著作多有問世。著名演員宮澤理惠曾在電視劇《女子一代記》係列中扮演過她。座右銘是“活著就是為瞭去愛”。
獲奬作品
《女子大學生麯愛玲》獲1956年新潮同人雜誌奬;
《田村俊子》獲1961年田村俊子文學奬;
《夏日終焉》獲1963年女流文學奬;
《問花》獲1992年榖崎潤一郎奬;
《源氏物語現代語譯》獲1998年NHK放送文化奬;
《場所》獲2001年野間文藝奬;
《風景》獲2011年泉鏡花文學奬。
★日本尼僧桂冠作傢,與大江健三郎齊名、日本文化勛章獲得者瀨戶內寂聽著作,獨攬多項大奬;安妮寶貝稱她的作品“講述世間變幻易碎之事,具有不可更改的美和佛性”。
★安妮寶貝、稻盛和夫、鹽野七生、宮澤理惠、酒井法子、蔡瀾等極力推薦;
Chapter 1
積纍善行,遠離渴愛
世間一切煩惱,皆齣渴愛 / 02
慈悲是通往幸福的捷徑 / 06
每一段痛苦都藏著一份大智慧 / 10
為瞭今天不再遺憾而好好生活 / 15
Chapter 2
佛陀在世時,煩惱比我們還多
建築的偉大,在於它聚集瞭誌同道閤的人 / 22
為何釋迦牟尼被稱為如來佛 / 24
從憂鬱的青年到拋傢棄子的“負心漢”? / 31
“四門齣遊”確有其事? / 36
誌嚮和熱愛是偉大行為的雙翼 / 40
最可怕的是因不幸而生成的怨恨 / 44
理想是人生的太陽,值得用一生去踐行 / 49
點亮自己心中的明燈 / 55
Chapter 3
讀懂瞭“四大真理”,便讀懂瞭人生
不論人生多麼不幸,堅強的人總會從中獲得一點收益 / 60
人生必有風險,然而引人入勝亦在於此 / 65
隻要你不計較得失,還有什麼苦難可以打倒你? / 71
死不是最大的損失,雖生猶死纔是 / 76
智慧的驕傲在於善於利用大自然和機遇的饋贈 / 81
絕不濫發粗淺道理的釋迦牟尼 /90
Chapter 4
偉大的思想帶來偉大的財富
生活是綿延不絕的渴望,煩惱伴生其間 / 94
人生最大的喜悅在於為彆人帶來瞭幸福 / 100
我們和虛無的真正界綫,不是死亡而是活動的停止 / 103
所謂信仰就是完全信任托付 / 108
唯有活在當下方能無悔 / 113
信仰是心中的綠洲,行為是它的投影 / 116
修養的本質,最終要歸結到美德情操上來 / 121
人與動物的區彆—— 在於懂得反省和懺悔 / 129
認真地審視當下,忍耐至關重要 / 131
人生需要不斷精進,沒有什麼比昨天的成功更危險 / 133
Chapter 5
誠心正意,常懷感恩,人生纔會更快樂
佛的慈悲是毫不惋惜地不斷給予的愛 / 138
人性中最不容褻瀆的是母性的光輝 / 141
有堅定信仰的人,纔能活齣無畏的人生 / 150
逃瞭“謙虛”這堂課,生活就會讓不幸來給你補 / 154
沒有信念,絕不會有內心的強大 / 158
所有幫助過你的人,都是菩薩的化身 / 174
Chapter 6
為什麼《心經》是偉大的經典
《心經》全文 / 181
如果有玄奘的精神,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183
從6000000 字到266 字 / 189
內心寜靜,智慧自齣 / 192
心牢囚不住貪欲,我們就會淪為欲望的奴隸 / 200
為什麼越在意越痛苦? / 207
做不好心如止水,很可能就成瞭心如死水 / 210
迷茫源自於內心對未知世界的恐懼 / 215
每個人的心中有一座富礦,等待自己去發掘 / 223
崇高的人格,在於為彆人的幸福而努力付齣 / 225
Chapter 7
苦纔是人生,然而佛 卻一再強調“世界的美好”
積極探索生命意義的動力,恰恰源自於死亡驅動力 / 234
命運必會厚待熱愛生活的人 / 239
最真誠的懷念是繼承前人的誌嚮 / 245
有一種成功是用自己的方式過完一生 / 253
Chapter 8
想想人和人的“緣分”
祈福 / 258
以鮮花緻以崇高的敬意 / 262
將負能量轉化為動力 / 266
“和顔施”—— 微笑是最好的禮物 / 269
想想人和人的“緣分” / 27
無法分彆,隻因愛自己勝過愛他人
人類之愛即為渴愛,而渴愛皆為愛自己。
由於自己想被人重視,所以去愛他人。無論對戀人、丈夫、孩子多麼體貼溫柔,到頭來後還是視自己為珍寶。
因為希望彆人愛自己,所以自己去愛彆人……大概這就是渴愛的真實含義吧。而“忘己利他”的佛門慈悲與渴愛正好相反。
以前,曾有一位女演員到我的寂庵中尋求指點。這位女演員非常時尚、優秀,而且麗質脫俗。若說起她的名字,恐怕大傢也早有耳聞。
她有一個交往瞭七年的戀人,但是有一天她突然被告知那人要和她分手。她自然是不願分開,但是她麵對戀人的決絕也不知如何是好。
聽完她的傾訴,我這樣問道:“他既然已經決定和你分手,你就應該知道無法改變他的意念吧。那麼你為什麼還不果斷放棄呢?”
隨後,她告訴我說,相戀七年卻不得不以這樣的方式分道揚鑣,自己是多麼痛徹心扉。
她的遭遇固然令人憐憫,但這隻不過是渴愛的結局。
她不願和戀人分手,其因不在於她對他愛得深沉。也許我的錶達聽起來冷血無情,但這大概僅僅是因為她深感自己在七年間對愛情的執著付齣付諸東流吧。
“迴想這七年歲月,記憶中不會都是不堪迴首的憂傷, 總會有快樂難忘的時光吧?你的心靈深處,也應該珍藏著他對你愛的迴憶吧?”
我安慰她說:“迴憶中隻要有幾段關於愛的浮光掠影,難道就不能稱為幸福嗎?”她說:“不,因為有迴憶,反而更心酸。”
這也是渴愛之故吧?
我們的悲哀在於,將他人的付齣拋之腦後,心裏想的全是自己的付齣。諸如“那時我還給你買過東西”“我曾精心為你做過可口飯菜”之類,我們總是清楚地守著自己為彆人做瞭什麼,而彆人為自己做瞭什麼卻絲毫不記得瞭。
此外,即便腦海中全是美好的迴憶,我們也不會就此滿足。打開迴憶的匣子,越迴想就會越期待更多的幸福感,所以到後來反而會品嘗到種種酸苦。若真心愛對方,難道不該幫助對方實現其心中所想嗎?若對方執意分手,那麼即使心中有萬般辛酸苦楚你也應該毅然決然地答應。
慈悲是通往幸福的捷徑
不過,我們斷不能去責備她。
不僅是她,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是因為愛戀人而去付齣,我們隻是期望自己沉醉於有愛的世界。皆因愛使人心情舒暢,所以我們會去愛他人。
正如我們想著收獲他人之愛一樣,彆人也不會單單去愛我們。即便對方喜歡自己,但因為人類的貪欲沒有止境,也全然不會對此心滿意足。於是,人們妄想著得到“更多的、再更多的”愛。正因為這種愛是渴愛,所以愛得內心飢腸轆轆。如此一來,即便經曆歲月流逝,人類也永遠不會滿足, 因此最終將深陷煩惱境地。
若說一切痛苦煩惱皆齣自渴愛,這也絕非誇大其詞。
上述例子雖為男女戀愛,然而父母子女、公司同事、朋友之間的愛,也是同樣的道理。
看到辛辛苦苦養育大的兒子隻知道疼愛嬌妻,父母就會覺得兒子對自己不管不顧。如若記憶中隻有自己疼愛兒子, 那麼父母就會心懷不滿。加之再不能從兒子那裏得到關愛, 父母就會覺得忍無可忍,這樣一來,一切罪責都會歸咎到兒媳身上。
或者可以再舉一例。某人在公司拼命工作,到後來卻得不到任何人的認可,由此而導緻的不滿歸根結底也是渴愛。本想著上司能錶揚自己,結果卻沒有得到隻言片語的鼓勵贊美。要真能做到沒有芥蒂不以物喜,他就會自得其樂、工作充實,其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容易隱忍。人人都渴望得到認可,人人都盼望獲得贊揚。故而此心不滅,煩惱自生。
擺脫苦難的渴愛地獄,布施純粹的慈悲善行—— 此即為釋迦牟尼的訓示。如若放棄原本盼望得到對方愛的給予,那麼此生將盡遊極樂之地。
如果你的丈夫說:“你變成瞭黃臉婆, 我渴望年輕美女。”那麼你最好泰然處之,彆無他法。
丈夫變心,妻子自身也多少應負一些責任。迴想我的經曆,年輕時也沒有濃妝艷抹,而丈夫一迴傢便呼呼大睡。和彆人的丈夫相比,我也曾埋怨他一無是處,就連吃完飯也是隻管擦擦嘴。在這種境況下期待丈夫的愛,豈不是有些過於緣木求魚瞭嗎?
如果丈夫嘴裏突然蹦齣那樣的話,那你就可以想著迴他一句:“啊,好哇,那我也去找年輕帥小夥。”這樣就會舒暢很多吧?盡量想開點,放鬆點,你的丈夫會在這期間放棄第三者而迴到你的身邊。故而你不必過於憂心。
如若他真心不歸,我想那也是因為緣分已盡。即便百般苦惱也無濟於事,反而會因這種渴愛而令自身痛苦不已。
20 多年前,一位聲名顯赫的女舞蹈傢背叛瞭一直在她背後默默支持、陪伴她成長的男子,和小她13 歲的藝人結為連理,外界也對此事議論紛紛。
然而,因為年輕的丈夫相貌俊美,也頗有名氣。所以七八年後他便和另一個年輕的女子戀愛起來,和比他年老的原配分道揚鑣。被拋棄後,她痛苦不堪,形容枯槁。
我安慰她說:“你一身的舞蹈纔能無人能及,所以希望你依靠自己這一技之長好好生活。即使你想挽迴這個移情彆戀的男人的心,結果注定也是慘痛的。”
後來她從痛苦中奮起,並果斷選擇瞭離婚,她的技藝也得到瞭很大精進,數年後她獲得瞭舞蹈界最高奬項。
最近,和她離婚的那個男人的妻子拜訪瞭她。告訴她雖然兩人已結婚20 餘年,但是丈夫仍然到處尋花問柳、喜新厭舊,並且要和自己離婚。而此時該女人麵對的痛苦也正好和自己之前所帶給彆人的痛苦一樣發酵瞭齣來。
人生如此,而渴愛都是那樣的虛幻無常。
本書自2000年4月由集英社首次齣版以來,九年歲月一晃而過。今年也是我齣傢的第二十七個年頭。現在我已經在京都嵯峨野結起寂庵,增建瞭嵯峨三賀堂,我在那裏寫經、講法、坐禪,而且成瞭寂庵的主人。
此外,我還擔任瞭坐落於岩手縣北限淨法寺町的天颱寺住持一職,從而迎來瞭我與佛結緣的又一個春天。進山後, 我自然也成瞭天颱寺的第八十三世住持。
大概就在那時,我還就任瞭敦賀女子短期大學的校長一職,走馬上任後立刻就投入到工作中去。
總之,我成日裏馬不停蹄。
就在這忙碌的日子裏,我除瞭完成本書的撰寫外,還齣版瞭幾本其他著作。這一切宛若奇跡。
我對待工作和命運的態度都不是為求自己所需,而是盡可能自然處之,隨遇而安。
這也許就是齣傢的功德吧。即使我內心仍有恐懼,但是依然在繼續挑戰未知的自己。
書中所寫的便是通過當時我切身真實嶄新的經曆,將身心接受佛教的熏沐一點一滴,逐次呈現。
除瞭手之所觸、身之所感和腦之所思外,本書再無其他遊目騁懷之處。
所以,這本書栩栩如生地呈現齣瞭我從對佛教一無所知到踏上齣傢這一人生大冒險後的吃驚、發現和感動的經曆。
我想,這不正好可以讓像我一樣原本和佛教並無多少緣分的人去細讀並理解嗎?隨著歲月流逝,讀者日增,內心的充實感日漸加深。
我每日都會收到各種各樣錶達愉快感想的讀者來信。
九年間,社會上呈現齣瞭超齣我們想象的各種紛繁蕪雜、光怪陸離的眾生相,導緻的混亂,讓人們不知所以然。每年有超過三萬名自殺者的事實已不容小覷,而父母殺子、子弑父母的消息似乎也時有所聞,天崩地裂等自然災害更是反常地頻頻來襲。
世界和平猶如夢幻。
何處發齣聲響——這是地獄。
縱然如此,我們也不可放棄。
從現在起,請平心靜氣,且讓佛法縈繞耳際。何為真實,何為人類,我們必須用發現之眼重新審視。
我衷心地希望這本書對大傢有所幫助。而手捧此書者, 也皆為有緣之人。
願佛法普照大傢!
瀨戶內寂聽
2009 年8 月
拿到這本《不亂於心 不睏於情》時,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以為又是一本心靈雞湯式的讀物。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被書中那股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文字深深吸引。作者以一種近乎於白描的手法,勾勒齣瞭人性的幽微之處,以及我們在情感漩渦中常常錶現齣的掙紮與彷徨。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論,而是通過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讀者去自我探索。書中關於“心”的闡述,讓我意識到,內心的平靜並非來自外部世界的完美,而是源於我們自身對情緒的認知和管理。那些曾經睏擾我的煩惱,在作者的筆下,似乎都找到瞭閤理的解釋,甚至變得不那麼可怕瞭。而對於“情”的解讀,更是充滿瞭智慧。它並沒有否定情感的重要性,而是提醒我們,在愛與被愛中,在付齣與收獲中,我們要保持一份清醒,不被占有欲、不被失落感所吞噬。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用他的人生智慧,悄悄地為你點亮一盞燈,讓你在黑暗中,也能看到前行的方嚮,並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然。
评分剛讀完這本書,腦子裏像炸開瞭鍋,又好像被一股清泉洗滌過一樣,感覺特彆復雜。它裏麵講的那些道理,不是那種大道理,而是特彆實在,特彆接地氣。比如,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說的是麵對選擇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被“應該”和“想要”撕扯,但真正重要的是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活在彆人的期待裏。這讓我猛然驚醒,我過去多少次為瞭迎閤彆人,或者為瞭“看起來”很正確,而放棄瞭自己真正的渴望?書裏還講到瞭“放下”,這可不是說讓你變成無情無義的人,而是說,有些事情,我們真的要學會和它和解,然後把它留在身後。我以前總覺得,隻要我還記得,我就還沒放下,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放下,是即使你想起瞭,心裏也不會再有波瀾,它隻是變成瞭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阻礙你前進的包袱。還有關於“人際關係”的部分,講得太到位瞭!它剖析瞭我們在與人交往中,那些隱藏的期待和不自覺的控製,讓我看到原來我以為的“愛”,有時候也是一種“睏”。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很多過去的影子,讓我不得不去麵對,去思考,然後去改變。
评分這部作品,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位智者在與我促膝長談。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滲入我疲憊的心田,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我特彆欣賞它對“心”的解讀,那種不偏不倚,不急不躁的審視,仿佛帶領我穿越瞭重重迷霧,看到瞭事物本來的麵貌。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心若無瀾,波瀾不驚”,這句話簡單卻蘊含著極高的智慧。它並非要求我們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是引導我們去理解情感的本質,去認識到,那些讓我們痛苦的情緒,往往源於我們對事物預設的期待,以及我們對“應該”和“不應該”的執著。作者並沒有給齣現成的答案,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引導,讓我自己去尋找答案。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方式,讓我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是被鼓勵著去獨立思考的。尤其是在關於“情”的探討上,作者的視角極為獨特,它不僅僅是描繪愛情的甜蜜與苦澀,更是將“情”的範疇拓展到瞭親情、友情,乃至對事物、對生命的依戀。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在這些“情”中的位置,以及我是否被這些“情”所束縛,而忘記瞭自我。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初見時便勾起瞭我內心深處的某種共鳴。“不亂於心,不睏於情”,寥寥數字,卻像一束光,照亮瞭許多我曾徘徊的角落。拿到書的那一刻,我並未急於翻開,而是讓這個名字在腦海中反復迴響,試圖去捕捉它所承載的沉甸甸的哲學意味。我猜想,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處理情緒的書,更可能是一條通往內心平靜的道路,或者是一種曆經世事後,看透繁華的智慧。我想象著作者是如何在字裏行間,構建一個能夠安撫躁動不安的心靈的空間,如何用文字的力量,解開纏繞在情感裏的結。或許,書中會有無數的叩問,引導我去審視自己那些難以名狀的焦慮和執著;或許,它會提供一些看似簡單卻深刻的道理,讓我重新認識“情”與“心”的界限,以及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種恰當的平衡。我對書中可能齣現的各種故事、案例充滿瞭好奇,它們是否能摺射齣我自身的生活經曆?它們是否會以一種齣人意料的方式,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然後引發我對自己過往情感的深刻反思?我期待著,通過閱讀,能獲得一種內在的力量,一種在紛繁的世界中,依然能夠保持清醒、不被外界紛擾所裹挾的沉穩。
评分這是一本會讓你思考很久的書。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改變瞭。它講的“不亂於心”,不是讓你變得麻木,而是讓你在麵對各種紛擾時,依然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一時的情緒所左右。我以前是個特彆容易糾結的人,一點小事都能在心裏琢磨半天,然後把自己搞得很纍。這本書給瞭我一種新的視角,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亂”,是因為我們太在意彆人怎麼看,太害怕犯錯,太想控製那些無法控製的東西。作者用瞭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講得特彆生動。比如,他講到一個人在職場上受瞭委屈,糾結於到底是忍耐還是爆發,最後卻發現,真正的解決之道,不在於外在的衝突,而在於內心對這件事的定位。這讓我茅塞頓開,我原來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怎麼做”,卻忽略瞭“怎麼想”。而“不睏於情”的部分,更是讓我對“情”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是說要無情,而是說,我們要看清楚“情”的本質,它有它的美好,也有它的局限性,我們不能讓它成為束縛我們的枷鎖。
評分寶貝很好,很喜歡,下次再買希望可以有優惠哦!
評分都是些很走心的話
評分性價比不錯,快遞員及時
評分願一切安好,往事不迴頭(隨機發放簽名本),質量不錯,價格實惠,性價比高,值得購買。
評分不惑之年,不暖之心,不睏於自己
評分第一次購買,正在看,
評分應該還不錯吧!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心情煩躁靜靜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