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茂元先生的論文,分析細膩深入,素為學界所重。《晚照樓論文集》初版於1981年,為馬茂元先生的文學論文選集,是馬茂元先生古典文學研究的代錶作。*書匯集瞭馬先生鼎盛之年的18篇代錶論文,包含楚辭、唐詩、古代散文等多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內容相當精闢,分析細膩深入,素為學界所重,堪稱凝聚瞭馬茂元先生一生的文章精華,是作者治學的集大成之作。
馬茂元(1918-1989),字懋園,安徽桐城人。當代文藝理論傢,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享有崇高威望。上海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教授。1938年畢業於無锡國學專修學校。曾任安徽省教育廳編審、秘書。建國後,曆任上海*一師範學院教師、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作傢協會會員。專於唐詩、楚辭研究。著有《古詩十九頭初探》、《晚照樓論文集》,編有《楚辭選》、《唐詩選》。是我國的楚辭、唐詩研究專傢,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七)文學,意識的産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瞭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齣用文字錶達齣來的東西。
評分研究唐代文學必讀之書,很多篇章分析得很精彩。
評分耶林(1818-1892),生於德意誌北部的一個小鎮上,父親是一位執業律師。耶林以其不朽成就,得以與薩維尼、祁剋並列,成為19世紀西歐偉大的法學傢,也是新功利主義(目的)法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不僅對西歐,而且對全世界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耶林的《為權利而鬥爭》是他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的著作。
評分(四)官,漢代置於州郡及王國,或稱“文學掾”,或稱“文學史”,為後世教官所由來。漢武帝為選拔人纔特設“賢良文學”科目,由各郡舉薦人纔上京考試,被舉薦者便叫“賢良文學”。“賢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學”則指精通儒傢經典的人。魏晉以後有“文學從事”之名。唐代於州縣置“博士”,德宗時改稱“文學”,太子及諸王以下亦置“文學”。明清廢。
評分研究唐代文學必讀之書,很多篇章分析得很精彩。
評分真實性等。
評分幫朋友買的,希望他會喜歡~
評分(一)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書寫的書籍文獻統稱為文學。現代專指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錶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故又稱“語言藝術”。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將文學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現代通常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文學等體裁。在各種體裁中又有多種樣式。
評分(三)指辭章修養,元結《大唐中興頌序》:“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