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学外语有听、说、读、写,学哲学也有。“听”是听课,“听”别人“说”;“说”是表达自己的意见、观念。“听”、“说”结合起来就是“对话”,有人说是“辩论”。
我觉得,我们做哲学的,还是要多注意一点儿“写”;反过来说,学哲学的学生、研究生,要多注重一些“读”。“听课”不能代替“读书”。读书是我们学哲学的最主要的方式,没有什么别的方式比它更重要。
——叶秀山
内容简介
《哲学要义(修订版)》根据我国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在北大哲学系给本科生开设的“哲学导论”课讲稿整理而成。它以论带史,以史显论,将西方哲学的千年历程和作者50年来研究哲学的丰富经验,融合在对哲学理论的论述中娓娓道来,深富哲学的内在张力;哲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哲学的危机和哲学的可能、哲学的权利、形而上学与哲学、存在论的古今变异、知识论与存在论、宗教与价值论,等等,以面对面的讲述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既是哲学系新生和哲学爱好者极好的入门读物,也是哲学研究者和教学者很好的参考书。?本书自2006年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曾获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题名、第三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本次重新校订再版,纠正了原版中的一些错误。
作者简介
叶秀山,男,生于江苏扬中,祖籍镇江。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1956年从该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由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研究员并该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该院哲学系主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专攻西方哲学,兼及美学,旁及中国传统哲学。著有《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等,其专著及论文、随笔收入《叶秀山文集》四卷;近年专著《西方哲学史导论》上编,以及论文若干。
目录
(大学入门丛书》编辑旨意
前 言
第一讲 哲学的危机与哲学的权利
第二讲 哲学的道路与学习哲学的最佳途径
第三讲 如何理解“哲学”?
第四讲 形而上学与哲学
第五讲 何谓“存在”?——传统存在论(上)
第六讲 如何“存在”?——传统存在论(下)
第七讲 传统存在论向现代存在论过渡
第八讲 现代存在论
第九讲 “语言是存在的家”
第十讲 知识论
第十一讲 经验科学知识论与存在论
第十二讲 价值论
第十三讲 通向宗教的价值论
附录 哲学十四讲
跋
精彩书摘
1 哲学的危机
进了这个哲学门,应该说前面的道路并不那么平坦,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笔直的平坦大道。哲学门里面五光十色,矛盾重重,有时候甚至可以说危机四伏。哲学面临着危机。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啊?不是。我们的前辈,一些大哲学家也谈过这个问题。比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前言里说,哲学发生了问题,哲学被败坏了,哲学产生了危机;胡塞尔说得更严重,他有一本书就叫《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有一阵子,西方人和西方哲学家愿意谈危机,不回避危机,那么哲学的危机到底是什么呢?我在这里要谈的是哲学本身的危机,哲学精神方面的问题。
这个危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黑格尔和胡塞尔的意思来看,危机就是生死存亡问题,就是有没有哲学的问题。这个危机是永久性的危机,哲学总是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总是在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如果没有这种危机,实际上也就没有了哲学。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现在,哲学都是在危机之中生存发展的,危机就是存亡问题。实际上,哲学永远面临着有没有哲学、要不要哲学的问题;哲学永远面临着存亡的问题。
整个哲学史都会让你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远的不说,从近代以来,哲学到底面临什么具体问题以致发生危机?它遇到什么挑战以致不断考虑生死存亡问题?应该说,哲学的危机最集中表现在哲学被忘掉了,被遗忘了。哲学被遗忘了,没有哲学了,这是最可怕的危机。
我想要说的就是,哲学的危机在于哲学常常在做着非哲学的事情。用一个不一定准确的词来说,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是“准哲学”,也就是“it seems”。它不是,但它还有点像,这就是“it seems”和“it is”的区别。它也有一些哲学名词,也有一些概念范畴,非常像哲学,但实际上它不是。这就是为古希腊所强调的哲学传统的理论——似乎是,但不是(it seems,it is not)。我并没有批评和贬低“准哲学”的意思。这些做“准哲学”的人如果很有思想,很有灵感,可以做得非常好。他们从生活的体会出发,从某一种学科出发,从对社会的体察出发,例如对于伦理道德问题、社会风尚问题等提出很深入的看法,非常好,非常有启发性,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也很有效果。但是,他们做的不叫哲学,所以我把它称做“准哲学”。近几十年来,这样的“准哲学”比比皆是。
2 哲学的三大权利
刚才讲到哲学存在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想讲的是,哲学有危机,有挑战,当然也有机遇。哲学被掩盖的精神要开显出来,就必须理解到哲学也有一种权利。它并非指政治权利,哲学有自身的权利。我们可以在精神和物质的一般意义的区分下来谈权利这个问题。哲学不保证你能够发财,不保证你能够得到幸福,哲学并不给你这样的权利。那么哲学到底给你什么权利呢?哲学给你精神上的权利。我在这里提三个权利,这三权虽有区别,但不分立。
第一,哲学给你理解的权利,给你认知的权利。这就是说,我要知道这个世界。这种觉悟并不是人人都有,而哲学启发你精神的活力,所以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永远是一个启蒙的任务。启蒙是什么?启蒙就是敢于认知,有知道一切的勇气。哲学给你这种勇气,告诉你你可以理解,你有能力理解,只要你想理解,你就能理解。认知和理解这个世界是理智的、理性的,因此哲学是理性的学问。哲学流派中有一种我们所谓的反理性主义者,但他们反的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种理智。包括叔本华、尼采等人,他们反对康德和黑格尔意义上的“理性”,但他们绝不反对“理智”。哲学流派中有一种我们所谓的反理性主义者,但他们反的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种理智。包括叔本华、尼采等人,他们反对康德和黑格尔意义上的“理性”,但他们绝不反对“理智”。哲学给我们的权利让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用现在的话说叫“知情权”。哲学就是让这个世界,让这一切经验的细节向哲学敞开它的秘密,让不会说话的日月山川都说话,把它的意义、它的秘密都展现在哲学的面前。这是我归纳的哲学的第一个权利。
第二,哲学给予你自由的权利,即自由权。在某种意义上说,认知、理解也是一种自由。希腊人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让知识脱离了一般技术,让科学脱离了实用的范围。希腊人是第一批从悠闲中生出智慧的人。所谓悠闲并不是指无所事事,而是从生活的繁重的压迫中脱离出来,是一种求知的自由。理性本身不仅是静观的(理论性的),而且理性本身就是动力,这个动力就叫自由。所以,哲学不仅给你理论的自由,而且给你道德的自由、实践的自由。这些自由全是理性意义上的,不夹杂任何感觉材料,不是为吃为喝,为冷为暖。驱动你发生行为的原则是一个自由的原则,这个原则意味着自由权是比刚才我们所说的第一个权利更高的权利。自由是什么意思呢?理性的自由是什么呢?自由就是创造,哲学给予你创造的权利,而创造也就意味着自由。自由必然是创造,创造就是从无到有,原来没有的让它有。哲学维护创造的权利,维护绝对的新事物,所以创造也是创新。至于什么是“新”,我们以后也会讲到,哲学永远是新的,因为它维护创造、创新的权利。
第三,哲学给予你追求真理的权利。真理的权利是认知的权利与自由的权利(创造的权利)这两者结合。哲学就是追求真理的学问。真理不是像经验科学那样,重在原理、原则、公式和命题。哲学所说的真理不仅仅是命题的真理,不仅仅是命题的真假值。哲学的真理恰恰是前述的认知形式和自由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性的知识和实践性的知识的结合——这就是哲学的真理观。真理意味着理解与自由,意味着理解的自由和自由的理解。
3 学习哲学的最佳途径
某种意义上说条条道路通哲学,哪条路你都能走到哲学上去。但是,这些路有的比较长一点儿,有的要绕个弯子,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要找到自己最佳的途径,只有自己去走,没有事先规定好了的。所以,所谓条条道路通哲学,即意味着你去做,做哲学,不要事先就去琢磨什么方法合适。黑格尔批评康德的知识论先谈知识的条件,认为在认识之前要先看看认识的条件,就好像学游泳不下水,天天在那里研究该怎么游。其实学游泳没别的,就是下水扑腾。以前我不会骑自行车,总问别人自行车该怎么骑、怎么学,问急了,别人说学自行车没别的,就是“蹬”。所以,做哲学最重要的就是你去“做”,去实践。
如果具体一点儿来谈,我们学哲学,根据哲学的对象、哲学的问题,有什么可以建议的呢?我认为,做哲学有两条路:一条是上升的路,一条是下降的路。上升的路就是从经验到哲学:从一般的经验,包括各门学科的经验、生活的经验,从这里开始积累,上升到哲学的思想、哲学的理论或哲学的学问。另一条是下降的路。一般来说,从事哲学专业的人常常走的是这条下降的路——从哲学到经验。经验是慢慢积累的,从哲学的理路、哲学的领域里走出来看这个大千世界,这样来回几趟,你的哲学作为学问来说就丰富了。
但哲学不仅仅是经验总结,也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概括。哲学完全有权利作为一个出发点,但你要不停留在这个出发点,不止于这个出发点。哲学不能停留不动,哲学恰恰是要动的。哲学作为一个出发点,在这个出发点上你要动起来。这个出发点尽管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会比较抽象一点儿,但是慢慢就会丰富起来。只要你们深入下去,深入实际经验,它就会丰富起来。 我们说研究哲学有这样两条路,并强调专业的哲学方法,并不是说排斥另一种方法和道路,无非是指出来,从一般的经验总结里面很难开显出哲学的境界,这需要一种特出的才能和特出的悟性;而哲学作为学科自身也有几千年的发展经验,足资我们学习、参考。
……
前言/序言
哲学要义(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