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通行四十多年的点校本《新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订,通校了原点校者当年未能寓目的四个宋元本,并扩大校勘范围,利用北宋吴缜《五代史纂误》、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南宋钱端礼编《诸史提要》、题南宋吕祖谦编《五代史详节》、元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以及宋类书、文集等早期传世文献所引《新五代史》文字及碑碣墓志等出土文献,以资他校。增加了1100余条校勘记;改正标点千余处。此外新增5幅宋元版本彩色书影,新附3篇序跋,并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参考文献。
修订本采用「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系列的统一装帧,印制精良,首印为编号纪念版,既可供平时翻阅,也可满足收藏之需。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习称《新五代史》。
全书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共53年的历史。与《旧五代 史》五代各朝分别成编的体例相比,《新五代史》打破朝代界限,将各朝本纪、列传总合在一起,依时间先后编排,并将列传加以分类。内容上,《新五代史》补充 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行文方面,欧阳修追求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倡导重一统、明血亲、砺士节、黜势利,文笔简隽,寓意深邃,自宋代以来即立于 官学,盛行于世。
点校本《新五代史》整理工作*初由陈垣、柴德赓承担,1971年后转由华东师范大学完成,于1974年出版。原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酌了当时通行的明清诸本,并吸取了前人一些研究成果,纠订了部分错谬。
本次修订,除了仍以百衲本为底本之外,抽换了所有的通校本,在充分版本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初期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南宋刊宋元 递修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刊宋修本、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元宗文书院刊明修本等四个宋元本为通校本,重做校勘,增加校勘记1100多条,改动标点1000余处。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文献学家,专治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于唐代文学文献的搜集和考订、唐宋作家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后以个人之力完成《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等重要文献整理工作,发表论文数百篇。
书影彩页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组织机构
《新五代史》整理人员名录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缘起
点校本《新五代史》修订前言
点校本《新五代史》修订凡例
《第一册》
卷一
梁本纪第一
太祖上
卷二
梁本纪二
太祖下
卷三
梁本纪三
末帝
卷四
唐本纪第四
莊宗上
卷五
唐本纪第五
莊宗下
卷六
唐本纪第六
明宗
卷七
唐本纪第七
愍帝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
《第二册》
《第三册》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点校本《新五代史》修订前言(节选)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习称为《新五代史》。全书七十四卷,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一
唐末的动乱,可以追溯到唐懿宗咸通后期的桂林戍卒叛乱,至唐僖宗广明以后,战乱遍及全国,各地割据自守,在中原则形成朱全忠与沙陀李克用互相争雄的局面。至唐哀帝天佑四年(九○七),占据优势的朱全忠受唐禅,建立后梁。李克用父子据河东与之抗衡,复经十七年战争,李存勖于同光元年(九二三)称帝灭梁,建立后唐。此后石敬瑭建后晋(九三六),刘知远建后汉(九四七),郭威建后周(九五一),都是河东沙陀势力分化的结果。与此同时,北方的契丹日益强盛,成为影响五代历史走向的重要外部因素,而各地割据势力先后称王建号者有岐李茂贞、前蜀(国号汉)王建、吴越钱镠、燕刘守光、吴杨隆演、闽王审知、南汉刘龑、楚马殷、后蜀孟知祥、南唐李昪、北汉刘旻等,占据数州之地而形同割据者则有荆南(即南平)高季兴、夏州李仁福、灵武韩洙等。后世取其大端,习称为五代十国时期。严格地说,这一时期仅包括后梁建立到宋受周禅的五十三年,但如以唐僖宗乾符后期河东沙陀势力崛起为起点,以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吴越纳土为终点,约有一百年。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后,先后出兵征服后蜀、南汉,并迫使荆南归顺,政局稳定,统一可期,乃于开宝六年(九七三)诏参知政事薛居正监修五代史,历时一年半成书,凡一百五十卷。《薛史》主要依据五代各朝实录删削而成,大量保存了五代实录的原始记录,但因成书仓促,失于本纪太繁,列传仅次履历,拙于叙事,史笔无法,美恶失实,颇为后人诟病。
宋王朝完成国家统一后,实力增强,更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和士人的道德敦尚,因此时人不满于薛撰《五代史》,多有重修之议。宋仁宗天圣五年(一〇二七)二月「知宁州杨及上所修《五代史》」。庆历初翰林学士盛度建议重修《唐书》后,时居相位的宋庠即有奏札请同时重修《五代史》。他认为薛书「虽粗成卷帙,而实多漏略,义例无次,首末相违」,「其五代帝纪则殆是全写实录,别传则更同铭志,比于唐史,抑又甚焉」。而当时秘府所藏「五代实录、诸国僭伪之篇,往往完具,若得裒类而通阅,犹足以整齐年月,补缉散亡,勒成新书,或矫前病」。并推荐其弟刑部员外郎宋祁、翰林侍读学士李淑承担编纂。可知在欧阳修之前,宋人已有重修《五代史》的尝试。
……
我本身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爱好者,尤其是对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经典著作。最近,我正在系统地梳理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明清,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轴和认知框架。在我现有的阅读清单中,二十四史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而《新五代史》作为其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朝代,其历史记载对于理解宋朝的兴起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一直以来都倾向于选择那些经过专业人士点校、修订的版本,因为我深知古籍点校的难度和重要性。这套《新五代史》的精装本,光是“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的标签就足以吸引我。打开书本,粗略翻阅,其排版清晰、注释详实的特点立刻显现出来。我尤其看重的是它能够帮助我准确地理解原著的意涵,避免因为版本差异而产生的误读。作为一名文化爱好者,拥有一套质量上乘、学术严谨的经典史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次入手《新五史》的修订本,纯粹是因为我最近正在沉迷于中国古代的军事史,而五代时期恰好是战乱频仍、军事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宋朝军事发展的书籍,其中多次提到五代时期对宋朝军事制度的深远影响,例如兵种的演变、战术的革新等等。因此,我迫切地想直接翻阅原始史料,了解当时真实的军事状况,看看那些名将是如何运筹帷幄、建功立业的,又有哪些战役是至今仍值得研究的经典。 这套精装版的《新五史》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一些篇章,就能感受到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军事制度、军队编制、武器装备以及重要战役的记载,相信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军事特点,并为我的军事史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书本的装帧也很精美,作为长期阅读的史料,这样的品质非常令人满意。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古代服饰和生活方式特别感兴趣的人。我喜欢通过历史文献来想象古代人们的衣食住行,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五代十国时期,虽然短暂,却是一个文化融合、风貌多样的时代,我想了解那个时期人们的穿着打扮,宫廷的礼仪,以及不同地域的风俗人情。 这套《新五代史》精装本,我虽然还没开始深入阅读,但它所包含的丰富历史信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关于当时官员、贵族,甚至普通百姓的服饰描述,看看他们的服饰风格有什么特点,是否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我也对当时的饮食文化、居住环境,以及社会风俗非常好奇。这本书的精装设计本身就很吸引人,让我觉得阅读过程会是一种享受。我相信,通过阅读这套书,我能够更生动地“看见”五代时期的生活百态,满足我对古代生活方式的探究欲。
评分收到这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新五代史》的精装本,简直是欣喜若狂!我一直以来都对五代十国那段跌宕起伏、群雄逐鹿的历史时期怀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各种版本的史书,要么点校不够严谨,要么注释不够详尽,要么排版让人难以卒读。这套书的出现,无疑是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 首先,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精装硬壳,纸质厚实,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既有质感又不费眼力。套装共三册,分量十足,摆在书架上就透着一股庄重与学术的气息。打开第一册,扑面而来的是修订后的点校本所带来的严谨与规范,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在学术研究上的诚意与投入。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经过了精心的考究,这对于深入理解原典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其详尽的注释,不仅解释了生僻的字词,更对史事背景、人物关系进行了补充说明,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较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评分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和权力斗争有着浓厚的兴趣。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这段历史充满了权谋斗争和政治博弈。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原始史料,深入了解这段时期各个政权的运作方式,君臣关系,以及导致王朝覆灭的深层原因。 这套《新五代史》修订本,其严谨的点校和详实的注释,对于理解复杂的政治斗争细节至关重要。我打算仔细研究那些关于政治制度的记载,比如官僚体系的设置,科举制度的萌芽,以及地方军事首领的权力运作。我也对当时不同政治派系之间的权力博弈,君主是如何巩固统治,或者如何被推翻的,有很强的探究愿望。这本书的精装设计和三册套装,也让我觉得非常适合作为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相信通过阅读,我能够对五代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权力运作有一个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
评分《魏書》是一部記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東魏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魏收。全書130卷(含子卷),包括本紀十二篇12卷,列傳九十二篇98卷,志十篇20卷。不計子卷為114卷。全書完成于北齊天保初年,搜羅史料翔實豐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書》成書後,漸有散佚,至北宋時期,全闕者27卷,不全者3卷。魏收之後,學者利用《北史》和唐人《高氏小史》補殘缺卷次。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
评分《辽史》,元脱脱等奉敕撰修,是研究辽朝历史基本、重要的史料。 全书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记载从耶律阿保机即可汗位至辽朝灭亡二百余年的历史,兼及辽末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史事。
评分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评分太好了!非常好的版本,大爱!
评分修订本采用「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系列的统一装帧,印制精良,首印为编号纪念版,既可供平时翻阅,也可满足收藏之需。
评分夫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文忠公的正统儒家思想让人看得有点闹心。国破,臣就得殉葬,这样的话在五代之际岂不是会发生数次朝中大臣集体自杀事件。场面是可怕的,后果是严重的。文学水准大过史学意义,个人褒贬过于强烈。
评分遗憾,不是一版一印的,去年7月第二次印刷的,第二次印了3000套,一版一印可遇而不可求,转念一想,我是因为读书而买书并非为了藏书而买书,假设这套书从未有过一版一印之规定那我还会不会买?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万事随缘不必强求。
评分复旦的陈尚君教授是唐五代文学历史的领头人,仇鹿鸣兄是高中的学弟,才女学妹心目中的男神。新版纸张和印刷都好。欧阳先生文学功底扎实,不过不太适合搞历史,大刀阔斧删材料的手法过于生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