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新版《邓云乡集》装帧精美,已购多种,值得收藏。
评分邓云乡教授,学名邓云骧(1924.8.28----1999.2.9)山西省灵丘东河南镇人。上海红学界元老,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青少年时期,先后在北京西城中学、师范大学和私立中国大学求学。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评分《邓云乡集:清代八股文》介绍清代八股文普及读物。全书分了十八个题目,全面地介绍清代八股文的方方面面,如八股文的流变和历史、八股文与科举考试的关系,八股文的特征、八股文名篇等等,旨在让读者对此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八股文有弊端,但它在训练中国人思维的严密性和辩证性方面,确实仍有其可取之处。
评分写的很不错,是对八股文比较客观评价制作,知识点不少,分析的也比较到位,读完挺有收获的。
评分战时中国外交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取决于中国本身的努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各国本身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同时,由于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弱国,就其综合国力而言与当时的其他三个大国不能同日而语,其他国家也还没有真正以平等态度对待中国,因此在战时外交中仍然留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不论是成就还是欠缺,它们作为一种历史现象都有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陶文钊、杨奎松、王建朗编写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介绍了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联合苏联与争取德国中立、反对英美妥协与争取外援等内容。目录序言引言第一章 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第一节 从华北交涉到淞沪抗战第二节 国际社会的最初调停第三节 中国争取国联的支持第四节 九国公约会议无所作为第二章 联合苏联与争取德国中立第一节 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
评分这些意见,对于古文与时文或“俗下文字”是在文学史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并且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斗争着的倾向来说,无疑地是正确的。但从整个文学史实及其社会背景来加以考察,则中唐古文家如何对待进士科举及应举之文乃至其他“俗下文字”,其情况又似乎还要复杂一些。
评分《邓云乡集:云乡琐记》作者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有深厚文史功底。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其著作多描绘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之变化,或明清以来文人文事钩沉,探究众说纷纭的历史文化现象,文笔隽永,富有情致,常道人之所未道。邓先生将其书斋命为“水流云在之室”,以云为精神故乡,读邓云乡,手中捧的不是书,而是中华传统文化往昔的历史和衰老垂危的生命。
评分邓云乡集:清代八股文邓云乡集:清代八股文
评分————余英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