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卡尔·威特天才教育全书:教育还得靠父母》的特点是将“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原理+游戏”相结合,讲解语言轻松、简洁,用一说就懂、一看就会的平实文字,将“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的原理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阐述明白,读来绝无负担感。另外最大的特色是每章节针对相应的原理,搭配了十分简单、易操作,而且适合中国孩子身心成长特点的亲子小游戏。对孩子的全面成长和心智发育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卡尔·威特天才教育全书:教育还得靠父母》通过儿童潜能递减法则、卡尔?威特的家庭教育法、学习、训练五官、培养好习惯、独立生活、培养孩子优秀的心理素质、教孩子掌握与人交往的能力8个方面,全面、科学地培养孩子心智全面健康发展。而针对这8个方面的小游戏,也是非常简单、有趣的,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爱上这些小游戏,让“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的优秀理论,能够结结实实地落地。
相信,在读过这本书后,家中的孩子不仅会变得更聪明,而且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也会更其乐融融。
内容简介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怎样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孩子不爱学习,特别贪玩怎么办?”
“孩子很任性怎么办?”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很懂事,自家的孩子却总是很叛逆?”
……
别急,只要翻开本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众所周知,卡尔?威特是教育界的奇才,他把一个出生后被认为有些先天不足、略显痴呆的婴儿呕心沥血地培养成一位举世瞩目的“神童”。这个孩子在成为“神童”之前,其不足之处要比上面提到的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多得多,也严重得多。可以说,上述问题相比于卡尔?威特当初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问题,简直就是“小儿科”。
卡尔?威特之所以能在教育孩子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甚至是奇迹,无疑是得益于他科学的教育方法。
要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给出了很好的方法,根据“儿童潜能递减法则”,抓住挖掘孩子巨大潜能的黄金时期,便可事半功倍地达到效果。
要想让孩子爱学习、不贪玩,在“学习是一件快递的事情”这章中,你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慢慢爱上学习,寓教于乐。
要想让孩子听话,就要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找到孩子“任性叛逆”的心理动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这些恰好可以在“培养孩子优秀的心理素质”一章中找到答案。
教育孩子是每个父母都关心的问题,本书正好针对父母常见的头疼问题,给出了切实可行又简单的解决方案——让父母在轻松中教、让孩子在快乐中学,让亲子关系在游戏中变得融洽。
作者简介
李利,美国PAT资格认证国际育婴导师,中国亲子教育活动创始人之一,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央电视台宝宝大赛专家评委。从事幼儿教育近20年,在国内著名的早期亲子教育机构及幼儿园加盟连锁机构分别担任要职,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总体发展情况,擅长幼儿教育领域亲子、音乐教育、幼儿园课程等相关培训。研发多套特色型、综合型0~3岁早期亲子课程、幼儿园托班全套课程,并多次在母婴杂志及各地大型幼儿园传授交流,得到了幼儿园教师的认可和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卡尔·威特: 儿童潜能递减法则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卡尔· 威特经典游戏
快乐手指偶/ 五颜六色的绒线球
残酷训练会扼杀孩子的天赋
卡尔· 威特经典游戏
精油按摩/ 抓抓小丝巾
第二章 卡尔·威特的家庭教育法
正确喂养
卡尔· 威特经典游戏
……
第三章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第四章 训练五官
第五章 培养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第六章 独立生活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第七章 培养孩子优秀的心理素质
第八章 教孩子掌握与人交往的能力
附录
宝宝健康发育监测卡
精彩书摘
让孩子愉快进食
为了让小卡尔不在饮食问题上受到影响,卡尔· 威特特别注意培养他的饮食习惯,在吃饭时,尽力让小卡尔愉快地进餐。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得太少或者害怕孩子不会吃,就餐时如临大敌,全副精力应对,这不行、那也不对,挑这样、拣那样,无形中就给孩子造成了一种压力。久而久之,孩子把吃饭当成一种负担,这不仅给孩子的进食带来了影响,还会给父母带来多余的麻烦。父母们应该知道,只要向孩子提供足够的食物,完全可以确信他绝不会挨饿。只要孩子不太贪吃,就应该让他觉得吃东西是一件重要和愉快的事情,一件自己想做和能做的轻松自然的事情。
卡尔·威特的经验
让孩子愉快地进食有利于增进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来说,食物不应该是一种款待,也不应该是一种义务,千万不要用食物贿赂他,也不要用不让他吃来惩罚他。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和精力把食物当作奖励、惩罚或威胁的手段来调教孩子。
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他的就餐情绪。因为人的情绪好坏对胃肠的消化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孩子情绪不好时,会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造成食欲缺乏、消化功能紊乱。要把管教孩子和进食食物分开,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进食气氛和环境,让孩子独立自主、自由轻松地用餐。
卡尔·威特经典游戏
多彩果蔬汁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准备:水果、蔬菜若干种,玻璃杯练习方法:1.父母把不同颜色的水果和蔬菜打成汁,如苹果汁、梨汁、柚子汁、西芹汁、胡萝卜汁、黄瓜汁等。2.先一一让孩子品尝,说出是什么味儿,比如胡萝卜汁微甜,有一种浓浓的胡萝卜味儿,溅在身上会把衣服染黄;柚子汁酸甜中有一点苦味;西瓜汁是漂亮的红色;黄瓜汁是漂亮的淡绿色;苹果汁刚打出来是浅茶色,一会儿就变成深茶色啦!3.把打出来的这些漂亮汁水放在一个个小玻璃杯里,让孩子自创鸡尾果蔬汁,即将两三种果蔬汁组合到一起,观察它自然的分层现象,尝试哪些鸡尾果蔬汁混合后的味道最好。4.引导孩子给鸡尾果蔬汁起名,如“海边晚霞”“粉红女孩”“彩虹船”“清风好凉”等。
米饭变熊猫
适合年龄:3~6岁
用具准备:米饭、餐具、果酱
练习方法:1.让孩子洗干净手,自己来做卡通便当。2.方案一:将一小碗白米饭倒扣成熊猫胖鼓鼓的脸,用黑米饭围成熊猫的“黑眼圈”,旁边用芦笋和芹菜做成“箭竹”。3.方案二:让孩子用芝士和番茄酱两种颜色的意大利面,堆出加菲猫脸上和身上的“花纹”,然后用煮熟的蘑菇来塑造加菲猫的铜铃大眼,用煮熟的一片南瓜来当它的大嘴,用香菜来铺就加菲猫出没的草地。4. 方案三:摊一个圆圆的煎蛋做娃娃的脸庞,两颗葡萄做娃娃的眼睛,一颗樱桃做娃娃的嘴。5. 游戏结束后,让孩子把饭吃掉。
小提示
现在很多父母遇到的喂养难题是,孩子吃饭时大部分蔬菜碰都不碰;豆子花生,都说“夹不起来”;筷子用不好,也不会用小叉子吃面条,小手很笨拙,所以动不动就要求父母喂饭;还有的孩子,动不动提议“去吃麦当劳”,嫌自家吃饭“太没劲”,因为没有漂亮的引导员姐姐带着做游戏,等等。这一系列的头疼事,其实都可以通过父母带着孩子做餐桌游戏来解决。餐桌游戏锻炼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还让他爱上和爸妈围桌吃饭的温馨感觉。
……
前言/序言
《教育的基石:点燃孩子内在的光芒》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探索,它并非直接提供一套固定的“天才培养公式”,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支持孩子健康成长、激发其潜能的家庭环境。本书主张,教育的根基在于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真诚的理解以及持续的引导。它倡导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哲学,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远胜于结果,并致力于帮助父母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可靠的同行者和最智慧的引路人。 一、 洞察孩子心灵的地图:理解是爱的起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速成”的教育理念所裹挟,却常常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本书首先强调的是“理解”这一教育的核心要素。它引导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同解读一张精细的心灵地图,去认识孩子的情感需求、认知特点、兴趣所在以及潜在的挑战。 看见孩子的“不一样”: 本书不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而是鼓励父母去发现并接纳孩子与生俱来的特质。无论是安静内向的孩子,还是活泼外向的孩子,亦或是对某个领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这些“不一样”都是宝贵的。父母需要学会观察,倾听孩子在不经意间的表达,捕捉他们情绪变化的信号。例如,孩子因为一次挫败而垂头丧气,这可能不是简单的“闹脾气”,而是他正在经历失望和自我怀疑。父母的理解和陪伴,能帮助孩子走出低谷,而非简单地责备。 解码孩子的语言: 孩子的语言不仅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他们的行为、肢体动作,甚至是沉默。本书提供了一系列观察孩子行为的视角,帮助父母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一个孩子频繁地触摸某个玩具,可能是在探索其材质和结构;一个孩子在独处时哼唱旋律,可能是在内化和创造;一个孩子回避与陌生人交流,可能是在保护自己的安全感。理解这些“非语言信号”,能够让父母更准确地回应孩子的需求,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 共情而非同情: 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而同情则是一种旁观的怜悯。本书推崇的是共情式的教育。当孩子因为考试不理想而难过时,父母可以表达:“我知道你这次没考好,心里一定很难受,我能理解你的失落。”而不是简单地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下次努力就好了。”这种共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更有勇气去面对问题。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渴望独立和自主。本书强调,在适当的范围内,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是培养其自主性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穿衣、玩耍方式、甚至是阅读内容的选择上,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即使他们的选择并非最优,也能从中学习和成长。 二、 筑牢家庭的爱之巢:安全感是成长的土壤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而爱与安全感则是滋养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土壤。本书认为,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能够赋予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和面对挑战的韧性。 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并非简单的“人在身边”,而是指全身心的投入和高质量的互动。本书鼓励父母放下手机,暂时搁置工作,与孩子一起玩耍、阅读、聊天,或者仅仅是静静地依偎。这些看似微小的时刻,却能累积成孩子内心深处最宝贵的安全感。例如,在晚餐时段,一家人放下电子设备,分享一天的趣事,这种仪式感的建立,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孩子需要知道,无论他们成功与否,父母的爱永远都在。本书倡导的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意味着父母的爱不附加任何条件。孩子考了满分,父母爱他;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依然爱他,但会引导他认识错误并承担后果。这种无条件的爱,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让他们敢于冒险,不怕失败。 情绪的疏导与接纳: 孩子的情绪如同潮水般起伏不定,父母是他们情绪的第一个港湾。本书指导父母如何有效地疏导孩子负面情绪,例如愤怒、沮丧、恐惧等。这包括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不压抑,不评判,并用平和的语气和行动帮助他们平复。例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父母可以先安抚:“我知道你很难过,因为你的玩具被拿走了。”然后再引导他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家庭规则的建立与执行: 规则的建立并非为了束缚孩子,而是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的行为界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本书强调,家庭规则应该温和而坚定,并且在执行时保持一致性。例如,关于睡前时间的规定,父母需要共同遵守,避免因为一方的妥协而让孩子感到困惑。合理的规则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律,并理解社会的基本秩序。 三、 播撒智慧的种子:引导孩子发现自我 当孩子拥有了坚实的爱与安全感作为后盾,他们便能更积极地探索外部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本书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智慧的种子”,并悉心呵护其发芽、生长。 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 好奇心是学习的源泉。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方法,例如鼓励提问,提供探索的机会,以及创造体验式的学习环境。与其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不如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例如,在户外散步时,与其解释树叶为什么会变黄,不如问孩子:“你觉得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呢?我们找找看有没有答案?”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独立思考尤为重要。本书鼓励父母多与孩子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讨论一个社会现象时,可以问孩子:“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你觉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发展多元智能: 现代教育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学术评估。本书强调,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不同领域展现出天赋,例如逻辑思维、语言能力、空间想象、音乐、运动、人际交往等。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尝试不同领域的机会,并观察和支持他们在某个领域的闪光点。例如,鼓励孩子参加音乐课、绘画课、体育活动,观察他们对哪种活动表现出更持久的热情和天赋。 过程导向的学习: 竞争激烈的社会容易让父母过度关注分数和排名,却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要性。本书倡导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理念,鼓励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并从中积累宝贵的经验。例如,当孩子在某个项目上未能达到预期时,更应关注他付出的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成长,而非仅仅停留在失败的结果上。 榜样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本书强调,父母自身的学习态度、生活方式、对待困难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的终身学习、积极乐观、勇于担当,将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四、 应对挑战与成长:韧性与智慧的传承 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孩子必然会遇到挫折、失败和挑战。本书致力于帮助父母成为孩子应对这些困难的“教练”和“支持者”,培养孩子面对逆境的韧性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正确看待失败: 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而非终点。本书指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不是沉溺于沮丧。这包括允许孩子表达失落,引导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他们重新尝试。例如,孩子在比赛中失利,父母可以首先给予安慰,然后一起复盘比赛过程,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并鼓励他下次再接再厉。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解决方案是重要的能力。本书鼓励父母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代劳。例如,当孩子找不到某个玩具时,可以引导他回忆放在哪里,或者一起寻找,而不是直接帮他找到。 积极的自我对话: 孩子内心的声音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情绪。本书指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对话模式。例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引导他说:“虽然很难,但我可以试试看。”或者“即使这次不行,下次我也会做得更好。” 情绪的自我管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本书提供了一些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方法,例如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或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家庭的学习型社区: 本书还倡导将家庭打造成一个持续学习的社区。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体验新的事物,共同成长。这种共同的学习经历,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点燃孩子对知识和未知世界的持久热情。 《教育的基石:点燃孩子内在的光芒》并非一本关于“如何制造天才”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好父母”的指南。它回归教育的初心,强调爱、理解、支持与引导的力量,致力于帮助每一位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看见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并点亮他们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这是一种长期而充满智慧的投资,其回报将远超任何物质上的成功,是孩子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