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资本论>正义: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共分为六章,分别为“价值决定经济增长”“‘成正比’问题”“价值转型”“对价值转型的责难及其错误”“平均利润率”“西方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等。全书以《资本论》在当今学术界所引起的争议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解,对于《资本论》核心原理的掌握,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了解,通过六个争议主题的“擂台赛”,驳斥了当前学术界对于《资本论》的不当解读,基本上解决当今《资本论》在学术界的争议,为我们还原了一部真实的《资本论》,是马克思《资本论》最恰切的注脚。
作者简介
余斌,男,湖北武汉人,196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和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曾获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应用经济学博士后,通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和《列宁全集》第二版共110余卷和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学贯西经、马经,人称“经济学界的鲁迅”。
著有《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耻辱——彻底否定资本结构无关论》(2001年)、《微观经济学批判》(2004年,2014年修订版)、《管理中的定量分析——中国本土案例解析》(2008年)、《经济学的童话》(2008年)、《经济学的真相——宏观经济学批判》(2010年)、《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2011年),主编《中国电子政务工程推广应用指南》(2005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政治经济学》(2014年),合译《民主制中的以色列地方权力》(2005年),合著《被交锋——公平与效率的苦斗》(2011年)、《微观经济学真相》(2013年)。其中《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一书,已于2014年3月在日本出版发行日文译本。
目录
引子:《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是不对的
第一章 价值决定与经济增长
抽象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几种含义
国际价值与等价交换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与按比例配置资源
第二章 “成正比”问题
一定长度的工作日表现为相同的价值产品
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规律
为什么“成正比”是错的?
第三章 价值转形
价值转形究竟是不是伪问题?
剩余价值的分配与账面剩余价值率
二次价值转形
第四章 对价值转形的责难及其错误
斯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的计算错误
斯蒂德曼的非难的基础性错误
联合生产条件下的价值决定与价值转形
存在固定资本时价值量的计算与价值转形
第五章 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商业资本与商业价格
第六章 西方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
拿什么理解资本主义
丧失掉的经济哲学
未能演化的竞争过程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资本论》正义:怎样理解资本主义》:
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问题上,比较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后者相对于前者的“倍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只给出了原则性的回答:“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经验证明,这种简化是经常进行的。一个商品可能是最复杂的劳动的产品,但是它的价值使它与简单劳动的产品相等,因而本身只表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确定的。”
陈其人认为卢彬的下述观点是正确的:“熟练劳动所生产的生产物之价值,最低限度不但足以补偿生产该生产物(例如金玉工的制成品)所直接消耗的劳动,而且足以补偿事前学习此种职业时所耗费的劳动以及师傅教授所需的劳动。”但是,是否要在学习后制作的第一件金玉器上,补偿全部事前的学习耗费呢?如果是,那么制造下一件金玉器时,就不必补偿了,从而再次制作金玉器时的劳动就要按简单劳动算了;如果不是,那么就要将补偿分摊到此人一生所制造的全部金玉器上,但是,谁知道此人会活多久,会不会改行,从而在谁也不知道此人要制造多少件金玉器时,又如何算出每件金玉器的分摊额呢?当然,有人会说,可以按金玉器师傅们平均一生所生产的金玉器来分摊。如果这样,每件金玉器上所分摊的并不多。事实上,复杂劳动者制作的产品越多,其事前所学的技术就越像免费的自然力一样发挥作用。其补偿如果不是可以忽略的,也是很小的。孙尚清也设想以各种劳动力培养费用的比例,作为复杂劳动同简单劳动间的各种比例来加以换算。但是,复杂劳动力与复杂劳动不是一回事。能力与付出并不一定对应,大学生去扫马路并不比中学生去扫马路的劳动更复杂,尽管前者的培养费用高。要比较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倍数,还得看劳动过程中的实际付出。在一些工厂里,有的工程师是专门应对机器故障的,在机器没有出故障时无事可做,其劳动时间与其待在工厂里的时间并不一致。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他一天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也许在这一天里他实际只劳动了一个小时)多于普通工人紧张的一天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而金玉工人相比普通工人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高,主要还是因为在制造金玉器时付出的(抽象)劳动多,精力必须高度集中,不能出一点差错,正因为这种付出要比简单劳动大,其价值才高,同时,这个劳动也容易失误,一旦失误就会出现损失,而这种损失(平均水平的损失)自然要分摊到好的制成品中。因此,单看好的制成品的劳动时间,会低估实际上的平均劳动时间。
还要说明的是,很多复杂的技能是通过干中学掌握的,并不要求事前学得很多,而是干得越多,掌握得越好。因此,劳动者的技能跟机器不同,机器在工作中会磨损,要折旧,而劳动者的技能在工作中没有损失,只有长进,那么劳动者是否应该补偿消费者让他有机会生产金玉器,以提升其劳动力价值,从而为此向消费者转让部分价值呢?马克思曾经指出:“使用机器的基本原则,在于以简单劳动代替熟练劳动,从而也在于把大量工资降低到平均工资的水平,或把工人的必要劳动减低到平均最低限度和把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减低到简单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的水平。”于是,从技术的进步会使复杂劳动变成简单劳动,使得学习复杂劳动的努力白费的角度来说,才谈得上补偿事前的学习努力。但同样的问题仍然存在,那就是如何在制造的产品中分摊这种补偿。
孙尚清还设想,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按现行的工资等级表,以工资等级系数作为换算的依据,把工资等级系数看作是复杂劳动同简单劳动间的各种比例的表现。但是,这种设想实际上是因果倒置,因为工资等级系数本来是应当根据复杂劳动同简单劳动间的各种比例来制订的。
李翀也认为,要估算劳动化简乘数,不能从工资差别着手。劳动力的价值并不等于劳动创造的价值。他给出了一个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不借助交换价值来分析劳动化简乘数的办法。假设有两个生产部门,投在这两个部门的劳动力数量分别是Li和L。,每个劳动力的年工作日是T1和T2,劳动力价值是W1和W2。假定两个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等。另外,把第一个部门的劳动取作标准劳动,于是经过一番计算之后得出,第二个部门劳动的化简乘数是:(W2/T2)/(W1/T1)。
但是,如果不借助交换价值,那么这里的劳动力价值又是如何给定的呢?更重要的是由于假定剩余价值率相等,因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之比在这里就简化为复杂劳动力价值与简单劳动力价值之比,而后者恰恰是从工资差别来着手的。这里的另一个问题是,既然不同部门中每个劳动力的年工作日不同,那么,他们的剩余劳动时间就会有不同,又如何确定他们的剩余价值率相等呢?
……
前言/序言
《资本论》正义:怎样理解资本主义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