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包含《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及"补遗",清末民初江南藏书家邓邦述所撰。《群碧楼善本书录》六卷,为民国十六年(1927)邓邦述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让售藏书时所编。《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七卷,为邓邦述鬻书后,根据寓中遗存之书编成。均详记卷数、册数、作者、行款、藏书印,后缀邓氏题跋。各书原有藏家题跋、标记、小注、藏章及位置等,亦一一记录,为后人版本调查与鉴定提供依据。
这本书实在是太有趣了,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没想到读起来却津津有味,完全停不下来。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一点都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学者,更像是拉着你一起逛古董市场的老朋友。他把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讲得清晰明了,让人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时不时蹦出来的俏皮话和独家“内幕消息”,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读者的尊重,不像有些书,密密麻麻的让人望而生畏。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佳作,读完之后不仅学到了新东西,心情也变得格外愉悦,绝对是值得珍藏的。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久违的阅读的纯粹快乐。它没有太多花哨的修饰,语言朴实无华,却直击人心。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内敛,如同深秋的湖水,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我喜欢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仿佛作者正坐在我面前,用他独特的视角,慢慢为我揭开历史的面纱。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因为过于平淡而让人昏昏欲睡,也不会因为过于激昂而让人感到疲惫。它更像是一壶陈年的老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醇厚的甘甜。读完后,心中留下的是一种宁静而充实的满足感,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阅读体验,非常值得推荐给那些追求内在丰盈的灵魂伴侣们。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从封面设计到内文排版,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出版方对书籍品质的极致追求。我是一个对细节非常挑剔的读者,但这本书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内容上,作者对主题的把握极其精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让人感到非常扎实。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论证过程中所引用的那些一手资料,那种详实可靠的感觉,让人对书中的观点深信不疑。书中穿插的一些精美插图和图表,更是锦上添花,极大地辅助了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对于想要系统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这是一部真正能够震撼人心的著作,它以一种近乎于史诗般的宏大视角,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逝去的辉煌与哀愁。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那种凝练而富有张力的笔触,将历史的厚重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其中对于某些历史转折点的深刻反思所打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如同精密的乐章,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需要停下来,细细回味其中的深意,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很多当代作品所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面映照历史的棱镜,让我们得以从新的角度审视过去。
评分天哪,我刚刚读完了一本让我心神为之一振的书,简直是如沐春风,让人爱不释手!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厚实的纸张触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油墨的芬芳。内容上,这本书的选材极其讲究,作者仿佛是一位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的寻宝者,为我们挖掘出了许多尘封已久的珍宝。尤其是那些关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轶事,写得生动活泼,仿佛昨日重现,让我不禁拍案叫绝。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不同时代文风演变的细腻剖析,那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论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眼界都被拓宽了许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历史和文学的朋友们!
评分京东就是物流快。包装真不咋地。
评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代典籍浩如烟海。面对大量的书籍,如何进行保存、整理、流传和连用,就显得颇为重要。我国自古有重视藏书的优良传统。除宫廷官府专藏之外,私人藏书蔚然成风。历代藏书家往往耗尽财力和尽力,穷搜珍籍,手自编目、题跋、校勘,甚或抄写、刻印,以广流传,对于保存文化,厥功甚伟。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书籍的刻印、流通和收藏均处于全盛时期,因而藏书家辈出。如明代毛晋之汲古阁、范钦之天一阁,清代钱谦益之绛楼、黄丕烈之百宋一廛、瞿镛之铁琴铜剑楼、陆心源之皕宋楼等,俱曾称雄一时,为时人所艳头羡。然而,世事无常。由于兵燹水火、虫咬鼠啮以及家道中落等因素,私家藏书能促使者寥寥。如天一阁之被盗,绛云楼之毁于火,皕宋楼之售于日本静嘉堂,常令后人不胜惋惜。所幸藏书主人大多编撰有书目上、题跋等,雪泥鸿爪,不致湮没无闻。
评分邓邦述(1868-1939),字孝先,号正闇,又号沤梦词人,晚号沤梦老人、群碧翁,江宁(今南京)人。年17随父邓嘉缜入黔,读书省城。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二十七年人湖北巡抚端方幕,三十一年端方奉派为出国考察宪政大臣,邓邦述作为随员同往欧美考察。第二年六月回国,即参与新官制的厘订之事。三十三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邓邦述前往东北,同年十一月徐世昌奏保他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宣统二年(1910)五月,邓邦述任吉林民政司使,宣统三年十一月解职。民国元年年底奉派为东三省盐运使,几个月后即行去职,改应赵尔巽聘为清史馆纂修。1918年他作为江苏省代表参加安福国会。1921年夏南归,移居吴县。一度因家境困难,到南京与南昌谋事。抗战期间避难于邓尉山中,直至1939年去世。
评分京东就是物流快。包装真不咋地。
评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本社的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出版过历代书目题跋著作二十余种,其中除了广为人知的藏书著述、如《汲古阁书跋》、《绛云楼题跋》、《澹生堂藏书约》、《流通古书约》等外,还有不少较为稀见的书目,如《赵定宇书目》、《百川书志》、《古今书刻》、《旧山楼书目》、《鸣野山房书目》等等。这些书籍内容上各有特点,或记载书名、卷册,或品评、议论,或校勘、辨伪,或叙书林掌故,或谈鉴藏之道,是古籍研究者、收藏家们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将近半个世纪过去,这些当年印数不多的书,如今已难觅踪影,故我社特重新影印出版。其中《唫香仙馆书目》、《旧山楼书目》原分二册,今合为一册;《汲古阁书跋》、《重辑渔洋书跋》原为二册,亦合为一册;《澹生堂藏书约 藏书记要》、《藏书绝句 流通古书约 古欢社约 藏书十约》、《武林藏书录》、《吴兴藏书录 皕宋楼藏书源流考》原分四册,现併作一册。原版各册前之出版说明、序等均予保留。本丛书第一辑共二十二种,分为十册,名曰《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以飨读者。
评分《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包含《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及'补遗',清末民初江南藏书家邓邦述所撰。《群碧楼善本书录》六卷,为民国十六年(1927)邓邦述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让售藏书时所编。《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七卷,为邓邦述鬻书后,根据寓中遗存之书编成。均详记卷数、册数、作者、行款、藏书印,后缀邓氏题跋。各书原有藏家题跋、标记、小注、藏章及位置等,亦一一记录,为后人版本调查与鉴定提供依据。
评分《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包含《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及'补遗',清末民初江南藏书家邓邦述所撰。《群碧楼善本书录》六卷,为民国十六年(1927)邓邦述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让售藏书时所编。《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七卷,为邓邦述鬻书后,根据寓中遗存之书编成。均详记卷数、册数、作者、行款、藏书印,后缀邓氏题跋。各书原有藏家题跋、标记、小注、藏章及位置等,亦一一记录,为后人版本调查与鉴定提供依据。
评分中唐书家柳公权,又筑一重镇,作品若《玄秘塔》、《神策军》、《蒙诏帖》、《送梨帖跋》等,骨峻气遒。晚唐以降至五代,兵燹频仍,文事废弛,迨杨凝式出,书坛方为之一振,其作品若《卢鸿草堂十志图跋》、《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超脱清逸,别有异趣。 唐人擅篆隶者,有李阳冰、韩择木、徐浩、史惟则、尹元凯、李隆基等。唐诗人中,雅善书法者不乏其人,可惜墨迹鲜有流传,因此贺知章《孝经》、杜牧《张好好诗并序》等弥足珍贵。 隋唐墨迹中,名家之作固可珍贵,但敦煌隋人写经楷书《大般涅经》,唐人写经草书《因明入正理论后疏》等,均挥洒自如而妙合法度。
评分凑字数,大家见笑了!唐初,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 ,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这时,行草书尚守晋法,以右军为宗,没有什么新意。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钟绍京、陆柬之、王知敬与唐太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