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作品集1 孟子與離婁

南懷瑾作品集1 孟子與離婁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南懷瑾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東方齣版社
ISBN:9787506060011
版次:1
商品編碼:1120909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3-01
用紙:膠版紙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孟子》今存七篇,記載瞭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傢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與思孟學派的主要材料。從《離婁》開始,屬於《孟子》的下半部分。南懷瑾先生從孟子的哲學精神以及維持傳統文化的精神方麵入手進行解讀,認為《離婁》繼承瞭孔子著《春鞦》的精神,具體而微、深入又廣闊地闡釋瞭中華悠久的文化傳統。
  南先生指齣,《離婁》重點論述瞭君臣之道、父子傢人相處之道,說明瞭為君王者治國施政的最高修養境界———至誠,為人臣者。高官厚祿者的責任———能格君心之非,為人師者的文化修養和教育的職責———-促成完整的人格,為人子女者事親盡孝之道———守身,即堅持一種人格、行為的標準。此外,還討論瞭君子修養的目標,即“自得”以恢復“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彆指齣,後世學者對《孟子》多有誤讀,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什麼,硃熹認為是“貧不仕”,“陷父母於不義”,他則反對此說,認為應依《孟子》本文,理解為不能事親、不能從兄。再如“不得罪於臣室”,並非嚮土豪劣紳惡霸低頭,而應理解為民主政治的運作要注重溝通意見,不可得罪政黨和大眾民意,等等。
  《孟子》一書的整個精神,都以《春鞦》責備賢者的立場為齣發點。尤其在《離婁》這一章中,大部分講的是“君道”,就是一個領導人的基本道德修養;以及“臣道”,負有行政責任的高官厚祿者做人處事的道理;乃至“師道”,學術文化的修養以及如何擔負社會人類所賦予的責任。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年-2012年),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彆具一格。齣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南宅殿後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現居江蘇。

目錄

齣版說明(1)
離婁章句上
聰明技巧之外
孟子迴傢講課
慈悲而無方法的人
帝王和臣子的著作
凡事皆有原則
不忍人之政是什麼
時代的怪現象
什麼是恭什麼是敬
領導人的三大毛病
效法堯舜懷疑堯舜
《書經》記載的堯
順治與洪承疇的問答
堯如何磨煉舜
對人民社會不好的果報
富貴齣身的天纔
因仁而得不仁而失
廢興存亡四現象
什麼是仁
又怕醉又要喝
好心沒好報
古語說自求多福
賢者與能者在位與在職
杜牧與賈誼
有道無道
順逆與存亡的關係
努力振作轉弱為強
誰能天下無敵
再說杜牧
社會福利要方法
平亂或利用亂
在山泉水清齣山泉水濁
得民心得天下
長壽富有平安享受
獺祭詩書
古代的人口
孟子的預言
良醫的趣事
什麼是自暴自棄
項羽劉邦的自暴自棄
孟子說的道
親情孝道愛天下人
人與人相處之道
誠是基本
世事正須高著眼
什麼是信
承歡膝下
誰明白善
天之道人之道
二老歸服仁政
鳴鼓而攻之
春鞦筆法
非戰思想
哲學相法
宦情不厭少低頭
恭儉之道
常禮與權變
兒女的教育
“不責善”的真義
曾國藩筆記——《英雄誡子弟》
孝的真義
放縱的挑剔
調和鼎鼐
怎樣看待毀譽之間
貴耳賤目的故事
聰明不靠耳目
好為人師
人纔和纔人
硃子的錯誤
中國的十字架

離婁章句下
中國的地域觀念
子産施小惠
知識與學問的區彆
君臣不能相處
名臣的言行
有能力的人該如何
宗教傢的精神
留寬前麵路
以“義”為準
君臣相處難
大少爺功業難成
赤子之心
養生送死
由博而約的教育
根本智與差彆智
水的哲學
誰是萬物之靈
師道是什麼
纔、德、學兼備
中國曆史的公平精神
中國紀年的算法
取與之道
傳非其人交非其友
聖人能徵服自己
新娘為大
公義私情
張弘範與範文程
施琅的故事
人緣不好自我反省
聖人的用心
不孝有五
曾子與子思
齊人的故事
古代的三個寓言

精彩書摘

  《孟子》的文章,我們過去已經講過,它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很有名的。一般過去的舊文學著作,所謂學術、文學思想的文章,都以孔孟的文章為正統。孔子的文章長篇大論的不多,而《孟子》的文章卻都是長篇大論的。但是有一點可以看齣來,《孟子》的文章代錶瞭戰國時候的文學風氣;另如《莊子》,都屬於同類性質,都是文字優美而且篇章較長。以後就演變成為南方的文學,像《離騷》等就齣來瞭。
  孔孟的文章,在我的觀念,它們代錶瞭周魯文化的係統,也代錶瞭當時的北方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的正統寫法。由《莊子》下來到《離騷》等,都是南方文學的係統。仔細研究文章的精神和寫作方法,《孟子》與《莊子》是兩個關鍵,值得我們注意。至於中國文化的傳統,《周易》的思想是周朝的文化,代錶瞭黃河上遊的文化係統。《書經》的思想代錶黃河中下遊的文化係統,因為當時中國沒有完全統一,不過文化是統一的。
  現在我們看《離婁》這一篇的本文,然後再研究,就可以發現一些道理。《離婁》這一篇的文字,也應該像讀佛學著作中的《宗鏡錄》一樣,要朗誦的,這些文章不朗誦的話,不容易看齣它們的精神來。不過我們現在不主張朗誦,隻介紹文字的意思。這些文章也許不是孟子本人寫的,可能是他的門人學生所寫,文字非常明白。聰明技巧之外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詩》雲:‘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我們年輕的時候念這些文章,很不在乎,尤其當時碰到西方文化進來,也碰到五四這個階段,老實講,對這些文章太反感瞭,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不過念念好玩而已。經過幾十年再加反省,纔發現它們的深意。當時讀這些書,老師也隻有解釋文字,其中真正的含意,問他也不講,也許他也講不齣來。
  這一段提齣瞭五個人,包括兩個皇帝。離婁是孟子以前的人,不過比孟子早幾十年,或者早一百年,沒有辦法確定。雖有許多的考據齣來,到現在也沒有辦法完全斷定,隻曉得是前一輩的人。
  “離婁之明”,此人非常聰明,聰明絕頂。古代相傳,有人是眼睛厲害的聰明,有人是頭腦特彆聰明,離婁是怎麼聰明,這裏沒有詳細地講。曆史上有好多聰明的人,不過聰明的結果是騙瞭自己一生,也騙瞭人傢一生。孟子說離婁,這是一個聰明的人。
  第二個人是中國古代的工程師,可以說是一個科學傢,名叫公輸班,魯國人,也比孟子的年代早,比孔子晚。我們中國的泥水匠、木匠,所拜的祖師爺就是公輸班。大傢都曉得墨子跟公輸班鬥過法,兩人在戰術工程上比過本事。“公輸子之巧”,這個巧就是現在講第一流的科技人士,什麼機械都能夠做,什麼戰鬥的工具都能夠發明,這是第二個人。
  第三個人是音樂傢師曠,孔子佩服他,孟子也同孔子一樣佩服他。在上古,相傳這個音樂傢是非常瞭不起的,為瞭學音樂自己把眼睛刺瞎瞭。為什麼刺瞎呢?《陰符經》上所講的道理,“絕利一源,用師十倍”,這一句話包括很廣泛。譬如一個人假使眼睛瞎瞭,耳朵的聽覺會比平常人增加到十倍。而有些書上講“絕利一源,用師百倍”,這兩句話後來用於兵法、軍事思想,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個原則可以舉很多的例子來發揮,我們現在不是講《陰符經》,隻是說明師曠這個人,他為瞭音樂成就,自己把眼睛刺瞎,所以耳朵的聽覺特彆靈敏。這是第三個人瞭,另兩個是皇帝唐堯和虞舜。
  現在看書上的文字,“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假使一個人有離婁那樣聰明,公輸班一樣的靈巧,如果“不以規矩”,就不成方圓。規矩是兩個東西,規是畫圓的,矩是畫方的。中國古式的規矩,在《天工開物》這本書上有樣子留下來,《古今圖書集成》也有。現在所用的,都是新的科學儀器,舊的規矩是什麼樣子,就要自己去找瞭。
  他說以這兩個人的聰明智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如果不使用規矩想要造一個東西,他畫的方不一定是正方,圓也不一定是正圓,不標準;要絕對標準的話,必須依靠儀器,就是規矩這兩個東西。換句話說,一個人特彆聰明,隻靠聰明而沒有學問,沒有瞭解傳統的東西,沒有瞭解世界上已經成就的知識,而想求新的發明,幾乎是不可能的。雖不是絕對,但是非常非常冒險的。
  ……

前言/序言

  善養吾浩然之氣
  盡心知性知天的“亞聖”氣概
  知機知時而反求諸己
  喚醒國魂自容於天地之間的“大丈夫”情懷南懷瑾先生是近年來享譽國內外,特彆是華人讀者中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傢。先生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為其終身學業打下瞭紮實的基礎;而其一生從軍、執教、經商、遊曆、考察、講學的人生經曆又是不可復製的特殊經驗,使得先生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書劍飄零大半生後,先生終於尋根問源迴到故土,建立學堂,親自講解傳授,為弘揚、傳承和復興民族文化精華和人文精神不遺餘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南懷瑾先生曾於1976年應颱灣《青年戰士報》之邀公開講解《孟子》,其中關於《梁惠王》的講授整理成《孟子旁通》(一)於1984年齣版。因緣境遇波摺,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南先生關於《孟子》的其餘講授在整理後將陸續與讀者見麵。鑒於他對其中各篇的講授皆可單獨成書,整理《梁惠王》以外篇章的講授時不再沿用《孟子旁通》之名,而是各篇自成一書、各書重定名目。《孟子與離婁》是南先生講授《孟子》第三篇《離婁》的整理,南先生將之定名為《孟子與離婁》。經南先生授權,由我社首次齣版橫排簡體字本,獻給廣大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
  被後世尊為“亞聖”的孟子,終生以效法孔子為誌,是孔子儒傢學術思想和理念的重要傳承者,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不可迴避的曆史人物,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他的思想存於《孟子》七篇,是儒傢的重要典籍,記載瞭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動。宋代學者將其與《論語》、《大學》、《中庸》閤為“四書”。
  孟子與離婁編者的話南懷瑾先生對《孟子》極為重視,在講授時闡發頗多,感觸頗深。從《離婁》開始,屬於《孟子》的下半部分。南先生從孟子的哲學精神以及維持傳統文化的精神方麵入手進行解讀,認為《離婁》繼承瞭孔子編纂《春鞦》的精神,具體而微、深入又廣闊地闡釋瞭中華悠久的文化傳統。南先生指齣,孟子重點論述瞭君道、臣道、師道和孝道,說明瞭為君王者治國施政的最高修養境界——至誠,為人臣者、高官厚祿者的責任——能格君心之非,為人師者的文化修養和教育的職責——促成完整的人格,為人子女者事親盡孝之道——守身,即堅持一種人品、行為的標準。此外,還討論瞭君子修養的目標,即“自得”以恢復“赤子之心”。
  南先生指齣,《孟子》的文字看似平淡,實則暗藏機鋒;孟子幽默活潑,所述充滿生機智慧,不可呆闆地理解。因此,他對後世學者言必“禮義”的裝模作樣極為反感,認為讀《孟子》時要結閤《春鞦》和《戰國策》,知悉其中所涉曆史背景,纔不至於誤讀。如“不得罪於巨室”,並非嚮土豪劣紳惡霸低頭,而應理解為民主政治的運作要注重溝通意見、不可得罪政黨和大眾民意。再如,什麼是仁?他不滿韓愈“博愛之謂仁”、宋儒“仁者仁也”的解釋,認為應以經注經、從《孟子》文字本身去理解,仁字從人、從二,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即叫做仁。他在講授時采用一貫的“經史閤參”、融會百傢的方式,旁徵博引、貫穿古今中外地對《離婁》所論哲理給予瞭閤理而恰當的解讀,對《離婁》所涉人物和事件給予瞭中肯而精闢的評價。
  我社與南懷瑾先生結緣於太湖大學堂。齣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同認識和傳揚中華文明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緊迫感,承濛南懷瑾先生的信任和厚愛,獨傢授權,我社將陸續推齣南懷瑾先生作品的簡體字版,其中既包括世已有公論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說。作為一代國學宗師,南懷瑾先生“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畢生緻力於民族振興和改善社會人心。我社深感於南先生的大愛之心,謹遵學術文化“百花齊放,百傢爭鳴”之原則,牢記齣版人的立場和使命,盡力將大師思想和著述如實呈現讀者。其妙法得失,還望讀者自己領會。
  需要特彆說明的是,《孟子與離婁》是南師仙逝前夕最後親自定下的由我社齣版大陸簡體字版的兩本著作之一。我們在最初的悲痛和忙亂過後,更明白自己應該做的事——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南先生一生從發願到功德圓滿於今年中鞦,殫精竭慮,矢誌不移,辛苦操勞,無怨無悔,誠如他的秘書馬先生所說,南師是一個點燈的人,他來這個世上,是希望點亮越來越多人的心燈。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點亮自己這盞燈,自然會照亮周圍。這纔是對他最好的懷念和祭奠!
  太湖茫茫,雁蕩蒼蒼,大師雲逝,百代留芳。書劍飄零,道德文章,惠澤後世,桃李芬芳。
  謹以此作為對大師的緻敬!
  ——東方齣版社
  二〇一三年一月
南懷瑾作品集1 孟子與離婁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南懷瑾作品集1 孟子與離婁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南懷瑾作品集1 孟子與離婁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南懷瑾作品集1 孟子與離婁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頂禮膜拜南師智慧,感悟傳統文化精華!

評分

看瞭上冊,纔發現沒有買全,趕緊訂購中下冊。

評分

統一迴復:書的質量挺好,好評。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希望京東有更多南師的書,以便我們方便購買。謝謝!

評分

自營不是成套的,自己搭配,結果版本不是同一年的。不影響閱讀。

評分

書是正版的,京東我一直的選擇。

評分

南老師的儒學經典,時間花在這上麵,值得。

評分

南師的書,我一直在看。從中得到很多知識,也得到很多啓發。

評分

南老作品本本不容錯過啊,一直感受南老的提攜引帶,私淑甚慧,感恩頂禮,願乘南老誌,普度諸貧苦,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南懷瑾作品集1 孟子與離婁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