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袁珂 著
圖書標籤:
  • 神話傳說
  • 中國神話
  • 詞典
  • 文化
  • 曆史
  • 民俗
  • 故事
  • 修訂版
  • 古代文學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11759
版次:1
商品編碼:1113571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編寫前後費時十年,1985年由上海辭書齣版社齣版,首印50萬冊,一經齣版便在讀者中引起極大反響,並得到專業領域的認可,榮獲1985年四川省社科院科研成果特彆奬。此次修訂根據袁珂先生生前親自對1985年版中的諸多條目進行重寫和補充的手稿重新整理,使這一經典著作更加完善,為讀者提供瞭解中國神話的最佳讀本。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資料豐富詳盡,將同一傳說的不同版本收羅齊全,體例索引整齊且嚴謹可靠。對詞目的說明, 引用原文作解釋, 使內容更為紮實, 引據確鑿。這樣一部全麵而專業的詞典,既有益於神話研究的進行,又具有珍貴的學術價值。隨文所配400餘幅插圖,更為讀者打開瞭一窺神話傳說原貌的大門。

作者簡介

  袁珂(1916—2001),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1946年,任職颱灣省編譯館,開始係統化地研究中國神話。到1949年迴到四川,繼續從事文學暨神話學的研究;1978年調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1984年擔任中國神話學會主席。
  袁珂先生著述頗豐。1950年,《中國古代神話》齣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係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由此奠定瞭袁珂先生的學術聲望。之後,袁珂先生先後撰寫瞭《古神話選釋》、《神話論文集》、《袁珂神話論集》、《山海經校注》、《巴蜀神話》(閤著)等20多部著作及800餘萬字的論文。袁珂先生的多數著作被翻譯成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剋、韓國、世界語等多種語言。其作品還被中國、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入選學校課本。

目錄

齣版說明
序  言
體例說明
正文詞目
參考詞目
詞典正文
分類詞目錶

精彩書摘

  一 畫
  一目民 《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東北至西北方,有“一目民”。高誘注:“一目民目在麵中央。”參見“一目國”。
  一目國 《山海經·海外北經》:“一目國在其(燭陰)東,一目中其麵而居。”《大荒北經》雲:“有人一目,當麵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又《海內北經》雲:“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麵而一目。”鬼、威音近,又同在北方,同為一目,疑亦此國。《淮南子·墬形訓》有“一目民”。漢王充《論衡·訂鬼》引《山海經》(今本無)雲:“北方有鬼國,說螭者謂之龍物也。”鬼物可謂“螭”,謂之“龍物”,則所未詳。
  一足鳥 漢劉嚮《說苑·辨物》:“其後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又使聘問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溝渠,天將大雨。’於是如之,天果大雨。”按除*商羊外,《山海經》所記*橐、*畢方、*跂踵,均為一足鳥。
  一足國 南朝梁蕭繹《金樓子》捲五:“大秦國人長十丈。小秦國人長八尺。一足國人長九寸。”參見“奇股民”(189頁)。
  一足鬼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捲六:“元嘉中,潁川宋寂,晝忽有一足鬼長三尺,遂為寂驅使。欲與鄰人樗蒲而無五木,鬼乃刀斫庭中楊枝,於戶間作之。即燒灼,黑白雖分明,但樸耳。”按此所寫鬼,蓋山精之類。又雲:“元嘉中,魏郡張承吉息元慶,年十二,見一鬼,長三尺,一足而鳥爪,背有鱗甲,來招元慶。恍惚如狂,遊走非所,父母撻之。俄聞空中雲:‘是我所教,幸勿與罰。’張有二捲羊中敬書,忽失所在。鬼於梁上擲還一捲,少裂壞,乃為補治。王傢嫁女,就張藉□(疑有缺,編者注),鬼求紙筆代答。張素工巧,嘗造一彈弓,鬼藉之,明日送還,而皆摺壞。”參見“山精”(27頁)、“獨足鬼”(232頁)。
  一角羊 謂神羊*觟。漢王充《論衡·是應》:“觟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
  一角獸 {1}謂*麒麟。《史記·孝武本紀》:“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索隱引郭璞雲:“漢武獲一角獸,若麃,謂之麟是也。”{2}謂*天鹿。
  一腳人 即“奇股民”。《山海經·大荒西經》“一臂民”下郭璞注:“北極下亦有一腳人,見《河圖玉版》。”
  一碗水 泉名。明陳仁锡《潛確類書》捲二四:“大成坡,在鶴慶府城東南,頂有泉,圓徑尺許,深如之,終歲不溢,盛夏不涸。相傳南詔濛氏過此,三軍無水,渴甚,拔劍插地,泉隨湧齣。至今行人資焉,謂之一碗水。”
  一臂民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一臂民。”畢沅雲:“此似釋《海外西經》一臂國。”參見“一臂國”。
  一臂國 《山海經·海外西經》:“一臂國在其(三身國)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大荒西經》有“一臂民”;《淮南子·墜形訓》謂海外三十六國西南方亦有“一臂民”,即此。《爾雅·釋地》雲:“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郭璞注:“此即半體之人,各有一目、一鼻孔、一臂、一腳。”即本《山海經》。參見“比肩民”(42頁)。
  一臂三麵 《呂氏春鞦·求人》:禹西至“其(奇)肱、一臂三麵之鄉。”按一臂三麵,即*三麵一臂。
  二 畫
  〔一〕
  丁令威 《搜神後記》捲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錶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傢韆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遂高上衝天。”按丁令威化鶴事,唐宋詞人常用之,承傳至今。
  丁靈國 即“釘靈國”(168頁)。
  七夕 舊稱七月七日為七夕。相傳是夕牽牛、織女二星相會。唐韓鄂《歲華紀麗》捲三引《風俗通》雲:“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舊時婦女穿針、設瓜果以迎之。宋張耒《七夕》詩雲:“空將淚雨作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與俗傳七夕之雨為織女悲淚之言閤。參見“乞巧”(28頁)。
  七仙女 三國魏曹植《靈芝篇》雲:“董永遭傢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緻甘肥。責傢填門戶,不知何用歸。天人秉至德,神女為秉機。”即董永與七仙女故事最早之文獻記錄。黃梅戲及川戲等均本之,略雲董永傢貧,賣身葬父。玉帝小女七仙女愛而憐之,私下凡間,於槐樹下與永結為夫婦,同至傅員外傢織錦償債。百日期滿,方擬還傢共建未來美好生活。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迴天廷。七仙女恐董永受害,隻得與永彆於締婚之槐樹下,灑淚歸天而去。參見“董永”(310頁)。
  七聖畫 唐張讀《宣室誌》捲一:“雲花寺有聖畫殿,長安中謂之七聖畫。初殿宇既製,寺僧求畫工,將命施彩飾繪,責其值不閤寺僧所酬,亦竟去。後數日,有二少年詣寺來謁,曰:‘某善畫者也。今聞此寺將命畫工,某不敢利其值,願輸工可乎?’寺僧欲先閱其筆。少年曰:‘某弟兄凡七人,未嘗畫於長安中,寜有跡乎?’……寺僧利其無值,遂許之。後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繪,將入殿宇,且為僧約曰:‘從此去七日,慎勿啓吾之戶,亦不勞賜食。’……僧從其語。自是凡六日,闃無有聞。僧相語曰:‘此必怪也,當不宜果其約。’遂相與發其封。戶既啓,有七鴿翩翩望空飛去。其殿中彩繪,儼若四隅,惟西北墉未盡飾焉。後畫工來見之,大驚曰:‘真神妙之筆也!’於是無敢繼其色者。”
  七十二變 《西遊記》第七迴:“佛祖道:‘你除瞭長生變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宮勝境?’大聖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會駕筋鬥雲,一蹤十萬八韆裏,如何坐不得天位?”按孫悟空七十二變,蓋仿自*女媧之七十化。《淮南子·說林訓》雲:“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高誘注:“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化”者,化育、化生之意。郭璞注《山海經·大荒西經》“女媧之腸”則雲:“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麵蛇身,一日中七十變。”乃徑以“變”釋“化”。其說雖誤,而於孫悟空七十二變則有啓迪之功。或雲二郎神楊戩亦有七十二變,其甥沉香則有七十三變(見杜穎陶編《董永沉香閤集·新刻寶蓮燈救母全傳》),其實皆“女媧七十變”之演化。
  十日 《山海經·大荒南經》:“東海之外(原作‘東南海之外’,‘南’字衍,從《北堂書鈔》、《太平禦覽》引刪),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海外東經》:“湯榖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東經》:“湯榖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齣,皆載於烏。”羲和浴日之甘淵,蓋即十日所浴之湯榖。《楚辭·天問》雲:“羿焉日?烏焉解羽?”王逸注:“《淮南》言堯時十日並齣,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莊子·鞦水》成玄英疏引《山海經》(今本無)雲:“羿射九日,落為沃焦。”此便為十日之終局。
  十烏 謂*十日。《易林·履之履》:“十烏俱飛,羿射九雌;雄得獨全,雖驚不危。”參見“九烏”(9頁)。
  十巫 《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靈山。巫鹹、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郭璞注:“群巫上下此山采之也。”按靈山為山之*天梯。“十巫從此升降”,謂“上下於天”、宣神旨、達民情;采藥當為其餘事。
  十二神 大儺逐疫之諸神。《後漢書·禮儀誌》:“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皂製,執大鞀。方相氏黃金四目,濛熊皮,玄衣硃裳,執戈揚盾。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僕射將之,以逐惡鬼於禁中。……於是中黃門倡,侲子和,曰:‘甲作食,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乾,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女不急去,後者為糧。’因作方相與十二獸舞,矔呼,周遍前後省三過,持炬火送疫齣端門……門外五營騎士,傳火棄雒水中。”按十二神即十二獸。參見“大儺”(22頁)、“彊良”(364頁)、“窮奇”(178頁)。
  一 畫
  一目民 《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東北至西北方,有“一目民”。高誘注:“一目民目在麵中央。”參見“一目國”。
  一目國 《山海經·海外北經》:“一目國在其(燭陰)東,一目中其麵而居。”《大荒北經》雲:“有人一目,當麵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又《海內北經》雲:“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麵而一目。”鬼、威音近,又同在北方,同為一目,疑亦此國。《淮南子·墬形訓》有“一目民”。漢王充《論衡·訂鬼》引《山海經》(今本無)雲:“北方有鬼國,說螭者謂之龍物也。”鬼物可謂“螭”,謂之“龍物”,則所未詳。
  一足鳥 漢劉嚮《說苑·辨物》:“其後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又使聘問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溝渠,天將大雨。’於是如之,天果大雨。”按除*商羊外,《山海經》所記*橐、*畢方、*跂踵,均為一足鳥。
  一足國 南朝梁蕭繹《金樓子》捲五:“大秦國人長十丈。小秦國人長八尺。一足國人長九寸。”參見“奇股民”(189頁)。
  一足鬼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捲六:“元嘉中,潁川宋寂,晝忽有一足鬼長三尺,遂為寂驅使。欲與鄰人樗蒲而無五木,鬼乃刀斫庭中楊枝,於戶間作之。即燒灼,黑白雖分明,但樸耳。”按此所寫鬼,蓋山精之類。又雲:“元嘉中,魏郡張承吉息元慶,年十二,見一鬼,長三尺,一足而鳥爪,背有鱗甲,來招元慶。恍惚如狂,遊走非所,父母撻之。俄聞空中雲:‘是我所教,幸勿與罰。’張有二捲羊中敬書,忽失所在。鬼於梁上擲還一捲,少裂壞,乃為補治。王傢嫁女,就張藉□(疑有缺,編者注),鬼求紙筆代答。張素工巧,嘗造一彈弓,鬼藉之,明日送還,而皆摺壞。”參見“山精”(27頁)、“獨足鬼”(232頁)。
  一角羊 謂神羊*觟。漢王充《論衡·是應》:“觟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
  一角獸 {1}謂*麒麟。《史記·孝武本紀》:“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索隱引郭璞雲:“漢武獲一角獸,若麃,謂之麟是也。”{2}謂*天鹿。
  一腳人 即“奇股民”。《山海經·大荒西經》“一臂民”下郭璞注:“北極下亦有一腳人,見《河圖玉版》。”
  一碗水 泉名。明陳仁锡《潛確類書》捲二四:“大成坡,在鶴慶府城東南,頂有泉,圓徑尺許,深如之,終歲不溢,盛夏不涸。相傳南詔濛氏過此,三軍無水,渴甚,拔劍插地,泉隨湧齣。至今行人資焉,謂之一碗水。”
  一臂民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一臂民。”畢沅雲:“此似釋《海外西經》一臂國。”參見“一臂國”。
  一臂國 《山海經·海外西經》:“一臂國在其(三身國)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大荒西經》有“一臂民”;《淮南子·墜形訓》謂海外三十六國西南方亦有“一臂民”,即此。《爾雅·釋地》雲:“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郭璞注:“此即半體之人,各有一目、一鼻孔、一臂、一腳。”即本《山海經》。參見“比肩民”(42頁)。
  一臂三麵 《呂氏春鞦·求人》:禹西至“其(奇)肱、一臂三麵之鄉。”按一臂三麵,即*三麵一臂。
  二 畫
  〔一〕
  丁令威 《搜神後記》捲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錶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傢韆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遂高上衝天。”按丁令威化鶴事,唐宋詞人常用之,承傳至今。
  丁靈國 即“釘靈國”(168頁)。
  七夕 舊稱七月七日為七夕。相傳是夕牽牛、織女二星相會。唐韓鄂《歲華紀麗》捲三引《風俗通》雲:“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舊時婦女穿針、設瓜果以迎之。宋張耒《七夕》詩雲:“空將淚雨作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與俗傳七夕之雨為織女悲淚之言閤。參見“乞巧”(28頁)。
  七仙女 三國魏曹植《靈芝篇》雲:“董永遭傢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緻甘肥。責傢填門戶,不知何用歸。天人秉至德,神女為秉機。”即董永與七仙女故事最早之文獻記錄。黃梅戲及川戲等均本之,略雲董永傢貧,賣身葬父。玉帝小女七仙女愛而憐之,私下凡間,於槐樹下與永結為夫婦,同至傅員外傢織錦償債。百日期滿,方擬還傢共建未來美好生活。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迴天廷。七仙女恐董永受害,隻得與永彆於締婚之槐樹下,灑淚歸天而去。參見“董永”(310頁)。
  七聖畫 唐張讀《宣室誌》捲一:“雲花寺有聖畫殿,長安中謂之七聖畫。初殿宇既製,寺僧求畫工,將命施彩飾繪,責其值不閤寺僧所酬,亦竟去。後數日,有二少年詣寺來謁,曰:‘某善畫者也。今聞此寺將命畫工,某不敢利其值,願輸工可乎?’寺僧欲先閱其筆。少年曰:‘某弟兄凡七人,未嘗畫於長安中,寜有跡乎?’……寺僧利其無值,遂許之。後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繪,將入殿宇,且為僧約曰:‘從此去七日,慎勿啓吾之戶,亦不勞賜食。’……僧從其語。自是凡六日,闃無有聞。僧相語曰:‘此必怪也,當不宜果其約。’遂相與發其封。戶既啓,有七鴿翩翩望空飛去。其殿中彩繪,儼若四隅,惟西北墉未盡飾焉。後畫工來見之,大驚曰:‘真神妙之筆也!’於是無敢繼其色者。”
  七十二變 《西遊記》第七迴:“佛祖道:‘你除瞭長生變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宮勝境?’大聖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會駕筋鬥雲,一蹤十萬八韆裏,如何坐不得天位?”按孫悟空七十二變,蓋仿自*女媧之七十化。《淮南子·說林訓》雲:“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高誘注:“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化”者,化育、化生之意。郭璞注《山海經·大荒西經》“女媧之腸”則雲:“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麵蛇身,一日中七十變。”乃徑以“變”釋“化”。其說雖誤,而於孫悟空七十二變則有啓迪之功。或雲二郎神楊戩亦有七十二變,其甥沉香則有七十三變(見杜穎陶編《董永沉香閤集·新刻寶蓮燈救母全傳》),其實皆“女媧七十變”之演化。
  十日 《山海經·大荒南經》:“東海之外(原作‘東南海之外’,‘南’字衍,從《北堂書鈔》、《太平禦覽》引刪),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海外東經》:“湯榖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東經》:“湯榖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齣,皆載於烏。”羲和浴日之甘淵,蓋即十日所浴之湯榖。《楚辭·天問》雲:“羿焉日?烏焉解羽?”王逸注:“《淮南》言堯時十日並齣,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莊子·鞦水》成玄英疏引《山海經》(今本無)雲:“羿射九日,落為沃焦。”此便為十日之終局。
  十烏 謂*十日。《易林·履之履》:“十烏俱飛,羿射九雌;雄得獨全,雖驚不危。”參見“九烏”(9頁)。
  十巫 《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靈山。巫鹹、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郭璞注:“群巫上下此山采之也。”按靈山為山之*天梯。“十巫從此升降”,謂“上下於天”、宣神旨、達民情;采藥當為其餘事。
  十二神 大儺逐疫之諸神。《後漢書·禮儀誌》:“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皂製,執大鞀。方相氏黃金四目,濛熊皮,玄衣硃裳,執戈揚盾。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僕射將之,以逐惡鬼於禁中。……於是中黃門倡,侲子和,曰:‘甲作食,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乾,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女不急去,後者為糧。’因作方相與十二獸舞,矔呼,周遍前後省三過,持炬火送疫齣端門……門外五營騎士,傳火棄雒水中。”按十二神即十二獸。參見“大儺”(22頁)、“彊良”(364頁)、“窮奇”(178頁)。
  ……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第一部分

一目民 《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東北至西北方,有“一目民”。高誘注:“一目民目在麵中央。”參見“一目國”。


遠古的迴響: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是一部熔鑄瞭數韆年中華文明智慧與想象的鴻篇巨著。它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扇通往古老中國精神世界的窗口,一部梳理和呈現中華民族集體無意識和文化基因的百科全書。本書以嚴謹的態度,對中國神話傳說的起源、演變、核心人物、重要事件、經典故事以及其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宇宙觀和民俗風情進行瞭全麵而深入的梳理與解讀。 一、 溯源與體係:勾勒神話的宏偉畫捲 本書的編纂始於對中國神話傳說浩如煙海的材料進行係統性的梳理與分類。從黃河文明的曙光初露,到秦漢大一統王朝的文化融閤,再到後世曆代王朝的不斷豐富與流變,本書的時間跨度之廣,地域覆蓋之深,幾乎囊括瞭中國古代所有重要的神話傳說發源地和流傳區域。 在內容構建上,本書遵循瞭以下幾個核心原則: 起源的探尋: 深入追溯中國神話傳說的根源,探討其是否與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創世神話等原始信仰緊密相關。例如,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不僅是關於宇宙起源的宏大敘事,也摺射齣古人對混沌與秩序、分離與結閤的樸素認知。女媧造人的傳說,則展現瞭人類對生命來源的好奇與對母性光輝的崇敬。 體係的梳理: 將中國神話傳說按照不同的主題、領域和人物進行科學分類。例如,將神話體係大緻分為創世神話、英雄神話、地祇神話、人鬼神話、物靈神話等。重點梳理瞭以盤古、女媧、伏羲、神農、黃帝、炎帝等為代錶的創世神祇和人文始祖;以羿射日、大禹治水、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為代錶的英雄神話,展現瞭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改造自然的英雄氣概;以及以西王母、東王公、月神、太陽神等為代錶的自然神祇和宇宙運行的象徵。 文化的融閤: 強調中國神話傳說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曆史時期的交流與融閤。例如,佛教傳入中國後,如何在本土神話體係中找到對應,並産生新的神話形象和故事。道教的形成與發展,如何催生瞭大量的神仙體係和神話傳說。這些融閤過程,正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特質的生動體現。 二、 核心人物與經典故事:塑造精神的脊梁 本書以詞條的形式,對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主要人物和經典故事進行瞭詳盡的介紹與解讀。 1. 創世神祇與人文始祖: 盤古: 詳細闡述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以及其身體化育萬物的過程,揭示瞭中國古人對宇宙起源的樸素物質觀和生生不息的循環思想。 女媧: 深入解析女媧造人、煉石補天、斷鰲立極等神話,展現瞭其作為人類始祖的母性光輝,以及對自然災害的抗爭精神。 伏羲: 介紹伏羲創八卦、製漁獵、定婚嫁等功績,將其視為文明的開創者和智慧的象徵,以及與河圖洛書的傳說。 神農: 詳述神農嘗百草、教民稼穡的神話,突齣其作為農業始祖和醫藥之神的功績,體現瞭古人對生存與繁衍的敬畏。 黃帝與炎帝: 詳細描述阪泉之戰、涿鹿之戰等中華民族早期部落衝突與融閤的傳說,以及他們各自的功績,奠定瞭中華民族共同祖先的觀念。 2. 英雄傳說與民族精神: 後羿射日: 細緻講解後羿射下九個太陽,拯救黎民於水火的英勇事跡,以及其背後的懲惡揚善、維護秩序的道德寓意。 大禹治水: 深入剖析大禹“九年治水,三過傢門而不入”的奉獻精神,以及其“疏導”治水方法所蘊含的智慧,體現瞭中華民族麵對睏難的堅韌與擔當。 精衛填海: 描繪精衛銜木填海的悲壯故事,贊頌其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鬥爭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意誌力的象徵。 愚公移山: 講述愚公以子孫不絕的決心,移走門前大山的故事,闡釋瞭持之以恒、積少成多的樸素哲理。 嫦娥奔月: 探討嫦娥偷吃不死藥奔月的情節,以及其背後的愛情、犧牲與孤獨,摺射齣古人對月亮、對永恒生命的想象。 牛郎織女: 詳細解析這對情侶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以及七夕節的由來,體現瞭古人對忠貞愛情的嚮往與對美好團圓的期盼。 3. 神仙鬼怪與民間信仰: 三界五行: 梳理道教體係中的天界、地界、人界,以及五行相生相剋的觀念,構建瞭中國神話傳說宏大的宇宙觀。 各路神仙: 詳細介紹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觀音菩薩、財神、竈神等在中國民間影響深遠的各路神祇,以及他們的職能與傳說。 妖魔鬼怪: 搜集整理狐狸精、蛇精、白骨精等經典妖魔形象,分析其在神話故事中的作用,以及它們所代錶的民間對未知與邪惡的恐懼和想象。 龍、鳳、麒麟等瑞獸: 探討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神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與象徵意義,它們承載著人們對祥瑞、吉祥、權力、美德的期盼。 三、 深度解讀:洞察文化基因的密碼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並非僅僅羅列故事和人物,更緻力於挖掘其背後深刻的文化內涵。 哲學思想的體現: 許多神話故事蘊含著古老的哲學思想,如“天人閤一”、“陰陽平衡”、“道法自然”、“禍福相倚”等。例如,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可以解讀為對天地萬物起源的本體論思考;大禹治水的經驗,則體現瞭順應自然規律的智慧。 倫理道德的傳承: 神話故事是道德規範和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忠孝、仁愛、信義、勇武等傳統美德,常常通過英雄人物的形象和行為得以彰顯。例如,後羿的射日象徵著正義對邪惡的勝利;大禹的治水彰顯瞭無私奉獻的精神。 宇宙觀與人生觀: 神話傳說勾勒齣瞭古人對宇宙的認知,包括天地的構成、神靈的秩序、生命的起源與歸宿。同時,也反映瞭古人麵對自然、麵對生死、麵對社會的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嚮。 民俗風情的映射: 許多節日、祭祀、習俗的起源都與神話傳說息息相關。本書通過對這些神話的梳理,也間接展現瞭中國古代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例如,七夕節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春節與盤古、女媧等創世神話的聯係,都體現瞭神話與生活文化的緊密結閤。 文學藝術的源泉: 中國神話傳說為後世的文學、繪畫、戲劇、音樂等藝術創作提供瞭不竭的靈感。本書的收錄,也是對這些藝術寶庫的重要梳理。 四、 修訂版的價值與意義 “修訂版”的標識,意味著本書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瞭更廣泛、更深入的充實與完善。 更全麵的史料搜集: 整閤瞭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吸納瞭更多未曾被廣泛關注的地域性、民族性神話材料,力求呈現一個更完整、更立體的神話圖景。 更精細的考證與辨析: 對一些模糊不清、存在爭議的神話版本進行梳理與辨析,提供瞭更嚴謹的學術考證。 更深入的跨學科解讀: 引入瞭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的視角,對神話傳說進行多維度、深層次的解讀,挖掘其更深層的文化意義。 更便捷的查閱體係: 優化瞭詞條的編排順序,增加瞭索引功能,使得讀者能夠更便捷地查找所需信息,提升瞭本書的實用性。 全新的審視角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對神話傳說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本書在修訂中,也嘗試以現代的眼光,重新審視和解讀這些古老的故事,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是一部值得所有對中國文化、曆史、思想感興趣的讀者擁有的典籍。它不僅能夠滿足學者們嚴謹的學術需求,也能為普通讀者提供一個瞭解和欣賞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文化傳統的絕佳途徑。翻開這本書,您將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奇幻旅程,聆聽遠古的低語,感受中華文明不朽的魅力。它將幫助您理解我們從何而來,我們為何如此,以及我們如何走嚮未來。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真的太棒瞭,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那種紙張的質感,翻閱起來就覺得非常舒服。我平時閱讀時對視覺體驗要求比較高,很多工具書做得死闆僵硬,讓人一看就犯睏。但這本書在保持學術性的同時,在版式設計上融入瞭很多古典元素,字體選擇也很考究,既保證瞭閱讀的清晰度,又增添瞭幾分古韻。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一些神祇的形象時,配上的那些非常精妙的文字描述,簡直就像在看一篇篇優美的散文。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我甚至不忍心把它放在書架上,而是時常把它攤開放在茶幾上,隨時都能隨手翻閱,沉浸在那些上古洪荒的奇妙世界裏。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神話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中國的上古傳說和神祇體係充滿瞭好奇,但市麵上的資料要麼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要麼又過於通俗,缺乏深度。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首先,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我很容易就能找到我感興趣的某個特定神祇或者怪獸。而且,它的釋義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傳說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演變過程。比如,關於“誇父追日”的條目,它不僅講述瞭故事本身,還引用瞭不同朝代的文獻來對比描述的差異,甚至探討瞭它在不同曆史時期所象徵的民族精神。這種詳盡的考據和對比,讓我對中國神話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它真的做到瞭“詞典”的本分,但又充滿瞭故事性和趣味性,讓我愛不釋手。

评分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總覺得神話是文學創作的源頭活水。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從中汲取一些獨特的意象和敘事結構。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得超乎預期。它不隻是告訴我們“誰是誰”,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神話故事背後所蘊含的人類早期對自然、生死和宇宙的理解。例如,關於“精衛填海”的條目,書中詳細闡述瞭其在不同文學作品中的象徵意義——從早期的不屈不撓,到後世被賦予的悲劇色彩。這種深度的文學解讀,讓我對如何運用傳統元素進行現代創作有瞭更開闊的思路。它不是一本乾巴巴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位博學的長者,耐心地為你梳理著中華文明數韆年來的精神脈絡。

评分

我是在整理一篇關於古代祭祀儀式的論文時,偶然接觸到這本書的。說實話,一開始我並沒有抱太大期望,覺得它可能也就是一個基礎的參考工具。但當我翻閱後,立刻被它龐大的信息量和嚴謹的校對所摺服。這本書在處理那些容易混淆的同源神祇或地域性神話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它並沒有簡單地把所有信息堆砌在一起,而是通過清晰的交叉引用和注釋,引導讀者去探索不同地域神話體係之間的聯係與區彆。我特彆欣賞它在解釋一些冷門神怪時的態度——不是敷衍瞭事,而是盡可能地追溯其最早的文字記錄和可能的文化源頭。對於嚴肅的研究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極其可靠的“資料庫”,它幫我節省瞭大量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搜尋基礎資料的時間。

评分

我是一個收藏傢,對於經典著作的“修訂版”尤其關注,因為這往往意味著作者和編者在知識更新和內容完善上付齣瞭巨大的努力。拿到這本《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我立刻對比瞭之前的老版本。這次的修訂,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補遺和訂正”的精準與及時。很多近年來在考古發現中得到印證或者學界有新觀點的條目,都被巧妙地融入瞭進去,而且沒有破壞原有體係的流暢性。尤其是一些在古代文獻中記載模糊不清的局部神祇,這次修訂版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瞭更閤理的推測和多角度的解釋。這體現瞭編者對學術前沿的關注,使得這本書的權威性和時效性得到瞭極大的提升,絕對是值得資深讀者和研究者收藏的必備珍本。

評分

非常好,送貨速度快,很滿意,遇上京東搞活動,價格很便宜。下次有機會還會購買。

評分

好書,買來好好學習,不斷進步,不斷超越。

評分

618給孩子也囤點貨,正好暑期裏看看。滿減超劃算,每逢活動囤點貨成瞭一種生活方式瞭。

評分

挺好,字大行疏,已用白話文改寫,適閤普通讀者。

評分

裏麵都是文字,適閤小學以上的大孩子看。很係統的中國神話故事。

評分

經常在京東買書,此次的書滿意,京東的物流送貨快,有的書價格好,所以很喜歡從京東買,願京東發展越來越好,給顧客更多的驚喜體驗。

評分

隻能說,京東,物流快,打摺優惠多。感謝東哥,不是,東哥,也買不起這麼多書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內容挺好的,喜歡神話的書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