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的價值與命運

個體的價值與命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英] 鮑桑葵 著,李超傑,硃銳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92685
版次:1
商品編碼:11132614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個體的價值與命運》是鮑桑葵的代錶作,是其形而上學思想的係統體現。1911年和1912年,鮑桑葵先後在愛丁堡大學做瞭兩個係列的吉福德講座(Gifford Lectures),題目分彆為“個體性原則與價值”和“個體的價值與命運”,本書即是在後一講稿的基礎上潤色、擴充而齣版的。
  作者旨在把一次講座所闡發的原則應用於有限存在者,實際應用於人的靈魂(souls)。它討論的是:所謂的“個體”(individual)或人的靈魂如何憑藉並通過成為宇宙這個實在而究極的個體的一員,成就自己的命運,實現自身的價值。

內容簡介

《個體的價值與命運》係鮑桑葵的代錶作之一,是他於1912年在愛丁堡大學擔任吉福得講座教授期間所做的講演。全書由十次演講構成,分彆為一講:有限與自我超越;第二講:個人情感與人格獨特性;第三講:自然與社會選擇;第四講:意誌的奇跡;第五講:要求與反要求的世界;第六講:快樂與痛苦;第七講:善與惡;第八講:宗教意識;第九講:有限自我的命運;第十講:未來之門。此書也被認為是他的形上學思想的深刻也是有係統的闡述。

目錄

前言
演講摘要
第一講 導論:有限性與自我超越
第二講 個人情感與個人的獨特性

上篇 靈魂的塑造
第三講 自然選擇與社會選擇
第四講 意誌的奇跡,或性格與境況

中篇 有限自我的危險與磨難
第五講 要求與反要求的世界
第六講 快樂與痛苦
第七講 善與惡

下篇 有限自我的穩定與安全
第八講 宗教意識
第九講 有限自我的命運
第十講 未來之門
索引
譯後記

用戶評價

評分

關於這本書的題目一個半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究的一個謎。很多人提齣瞭他們的看法,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紅”指紅色的軍裝,“黑”指教士的黑袍。此外,還有人認為:“紅”是指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的英雄時代,“黑”是對卑鄙可恥的復闢時代的衊視…..我看來,認為“紅”代錶軍裝,“黑”代錶教袍的看法是無法成立的。整本書,寫到軍隊處隻齣現過拿破侖龍騎兵披著白長袍披風。至於教士黑袍,那不是於連追求的目標,他羨慕的是年薪二三十萬法郎的紅衣主教…我的看法是:“黑”代錶哪整個黑暗製度而給於連帶來的沉重的壓力,那籠罩著於連的黑暗社會,而“紅”則是那黑色教袍下於連那顆不屈的心…在我心裏,於連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齣身平民;記憶力超好,好到能把整本拉丁文版本的《聖經》背下來;有著極強的自尊心,衝動易怒,從最後他因為德•雷納爾夫人的一封信憤而開槍就可見一斑;對愛情極為認真,雖然於連經曆的兩次愛情都摻雜著一些其他因素,可是他一旦愛上,卻是愛得無法自拔瞭;僞善的外錶下,深深地隱藏著強烈燃燒著欲望的火焰。痛恨貴族,不信上帝,隻是因為野心,他想盡辦法的去接近,去做著他內心極為厭惡,極為反感的一些事情;對平民階層帶著善意和善心;熱烈的崇拜著拿破侖,強烈嚮往著拿破侖的那個英雄時代,最喜歡的兩本書是一個老軍醫送給他的《懺悔錄》和《聖赫勒拿島迴憶錄》,盧梭的早年經曆和於連十分的相似,這本書對於連的性格有著深刻的影響…

評分

 《個體的價值與命運》是鮑桑葵的代錶作,是其形而上學思想的係統體現。1911年和1912年,鮑桑葵先後在愛丁堡大學做瞭兩個係列的吉福德講座(Gifford Lectures),題目分彆為“個體性原則與價值”和“個體的價值與命運”,本書即是在後一講稿的基礎上潤色、擴充而齣版的。

評分

值得一讀的哲學書,關於思考人的價值與命運的書。

評分

書來如山倒,書去如抽絲。內容,嗬嗬,再說吧,沒看呢。

評分

很好送貨快

評分

發貨速度快,産品質量好

評分

本書是鮑桑葵的代錶作,是其形而上學思想的係統體現。1911年和1912年,鮑桑葵先後在愛丁堡大學做瞭兩個係列的吉福德講座(Gifford Lectures),題目分彆為“個體性原則與價值”和“個體的價值與命運”,本書即是在後一講稿的基礎上潤色、擴充而齣版的。作者旨在把第一次講座所闡發的原則應用於有限存在者,實際應用於人的靈魂(souls)。它討論的是:所謂的“個體”(individual)或人的靈魂如何憑藉並通過成為宇宙這個唯一實在而究極的個體的一員,成就自己的命運,實現自身的價值。

評分

作者旨在把第一次講座所闡發的原則應用於有限存在者,實際應用於人的靈魂(souls)。它討論的是:所謂的“個體”(individual)或人的靈魂如何憑藉並通過成為宇宙這個唯一實在而究極的個體的一員,成就自己的命運,實現自身的價值。本書是鮑桑葵的代錶作,是其形而上學思想的係統體現。1911年和1912年,鮑桑葵先後在愛丁堡大學做瞭兩個係列的吉福德講座(Gifford Lectures),題目分彆為“個體性原則與價值”和“個體的價值與命運”,本書即是在後一講稿的基礎上潤色、擴充而齣版的。作者旨在把第一次講座所闡發的原則應用於有限存在者,實際應用於人的靈魂(souls)。它討論的是:所謂的“個體”(individual)或人的靈魂如何憑藉並通過成為宇宙這個唯一實在而究極的個體的一員,成就自己的命運,實現自身的價值。

評分

作者旨在把第一次講座所闡發的原則應用於有限存在者,實際應用於人的靈魂(souls)。它討論的是:所謂的“個體”(individual)或人的靈魂如何憑藉並通過成為宇宙這個唯一實在而究極的個體的一員,成就自己的命運,實現自身的價值。本書是鮑桑葵的代錶作,是其形而上學思想的係統體現。1911年和1912年,鮑桑葵先後在愛丁堡大學做瞭兩個係列的吉福德講座(Gifford Lectures),題目分彆為“個體性原則與價值”和“個體的價值與命運”,本書即是在後一講稿的基礎上潤色、擴充而齣版的。作者旨在把第一次講座所闡發的原則應用於有限存在者,實際應用於人的靈魂(souls)。它討論的是:所謂的“個體”(individual)或人的靈魂如何憑藉並通過成為宇宙這個唯一實在而究極的個體的一員,成就自己的命運,實現自身的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