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

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劉和平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2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齣版集團 , 中國對外翻譯齣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00128540
版次:1
商品編碼:1080023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譯翻譯文庫·口筆譯教學與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6
正文語種:中文,法語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中譯翻譯文庫”是中國對外翻譯齣版有限公司對翻譯類學術專著和兼具學術著作及教材性質的圖書的總體規劃,以中國原創翻譯類學術著作為主,兼顧部分國外優秀翻譯類學術著作的中譯版,包括翻譯思想與理論研究叢書、翻譯史研究叢書、口筆譯教學與研究叢書、翻譯名傢研究叢書、經典作品翻譯與傳播研究叢書、行業翻譯與翻譯産業研究叢書、翻譯名傢自選集、翻譯與跨學科研究叢書等

內容簡介

《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作者劉和平)是“中譯翻譯文庫·口筆譯教學與研究叢書”之一。通過《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讀者可以瞭解雙語思維的基本特徵,領會口譯思維技能的特點及其可訓練性,把握口譯推理教學法的理論基礎,習得口譯訓練方法,從而事半功倍,譯所不能。

作者簡介

劉和平(1955-),北京語言學院法語本科畢業,在法國巴黎高等翻譯學院獲得翻譯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兼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翻譯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目前為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同時從事口筆譯工作。譯作有《釋意學派口筆譯理論》、《街心花園》、《世界六十位作傢和他們的母親》等、著作有《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並發錶翻譯研究論文多篇。

精彩書評

本書詳解口譯之基本程序,描述雙語思維之特徵,分析思維模式之影響,論證口譯中認知補充與推理思維之必要,揭示口譯之規律與奧秘,製定口譯教學大綱,理論高屋建瓴,方案實際可行。
——李淩鴻(英語專業碩士、法語專業博士、藿慶法語聯盟中方主任、中國對外翻譯齣版有限公司“中譯翻譯文庫·中譯翻譯教材·中譯美國文庫·中譯歐盟文庫·中譯法國文庫”特約編輯)
高於語言層麵訓練,跨越主題訓練模式,剖析翻譯思維機製,提高口譯技能技巧。使口譯技能和質量建立在堅實的自動自發基礎之上,是口譯研究與教學的正確路徑,也是本書的主要觀點。
——袁仁輝(四川師範大學曆史學學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法學歐盟法方嚮博士生、NAETI英語一級筆譯、國際美國研究學會會員、“中譯翻譯文庫·中譯翻譯教材·中譯美國文庫·中譯歐盟文庫·中譯法律文庫·巾譯曆史文庫”策劃編輯)

目錄

期待和展望--《中譯翻譯文庫》總序一
給力翻譯與翻譯研究--《中譯翻譯文庫》總序二

前言
改版重排前言

第一章 思維科學與口譯程序
1.1 口譯思維的基本特徵
1.1.1 翻譯思維中的言語理解和言語生成特點
1.1.2 分析綜閤是口譯理解的基本特徵
1.1.3 口譯中的信息整閤、聯想和邏輯推理
1.1.4 口譯中的理解與脫離原語語言外殼
1.1.5 翻譯方法論:語言分析和對比研究
1.2 翻譯的技能意識與翻譯教學法
1.2.1 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
1.2.2 心理素質與口譯教學法
1.2.3 中西思維和語篇特點與口譯教學法

第二章 口譯教學大綱
2.1 引言
2.2 學員及入學水平測試
2.2.1 基本要求
2.2.2 入學水平測試
2.2.2.1 語言水平測試
2.2.2.2 理解和重新錶述能力測試
2.2.2.3 智力和心理測試
2.3 教學內容和安排
2.3.1 譯前準備(共20課時)
2.3.2 介紹講解翻譯程序(共10課時)
2.3.3 主題準備,術語準備與翻譯(共22課時)
2.3.4 交傳筆記技術(共42課時)
2.3.5 交傳綜閤訓練(共36課時)
2.4 口譯教材的選擇及進度
2.4.1 口譯材料的真實性
2.4.2 口譯材料的難度和長度
2.4.3 錄音、錄像等材料的使用
2.4.4 教學進度
2.5 結業水平測試
2.5.1 參加測試的考官
2.5.2 結業考試
2.5.2.1 對發布信息的反應速度和態度
2.5.2.2 信息理解的完整率、準確率、清晰度和邏輯性
2.5.2.3 應變能力與心理素質
2.5.3 考試手段和方法
2.5.3.1 現場演講和翻譯
2.5.3.2 錄像
2.5.3.3 口譯測試評估錶格(供參考)

第三章 口譯推理教學法應用
3.1 譯前準備
3.1.1 聽意義--信息的接收和分析
3.1.2 信息的快速分析
3.1.3 信息的視覺化和現實化
3.1.4 數字反應訓練
3.1.5 將單一意義的詞同意思結閤
3.1.6 邏輯推理與記憶--抓信息層次和主乾
3.1.7 啓動被動記憶
3.1.8 麵對信息作齣積極反應
3.1.9 錶達的清晰與正確--避免“找詞”
3.2 口譯程序
3.2.1 理論的作用和講解方法
3.2.2 口譯的三個步驟
3.2.2.1 意義與認識補充
3.2.2.2 脫離原語語言外殼--抓住意義
3.2.2.3 錶達
3.3 交傳筆記
3.3.1 筆記原則
3.3.2 記什麼?
3.3.3 怎麼記?
3.3.4 筆記訓練
3.3.4.1 講話的口語特點
3.3.4.2 啓動被動記憶的成分
3.3.4.3 記筆記與不記筆記的錶述
3.3.4.4 使用譯入語記錄
3.3.4.5 教師演示與評論
3.3.4.6 隻記必要的內容
3.3.4.7 邊記邊分析
3.3.4.8 開頭與結尾
3.3.4.9 具有鮮明特點的錶達方式
3.4.交傳技能綜閤訓練
3.4.1 敘述語體講話成功翻譯分析
3.4.1.1 形象化、現實化
3.4.1.2 啓動被動記憶
3.4.2 論證語體講話成功翻譯分析
3.4.2.1 邊聽邊分析
3.4.2.2 邊聽邊綜閤
3.4.2.3 認知知識的作用
3.4.2.4 筆記與記憶,成功的代碼轉譯
3.4.2.5 錶達的質量:清晰為首要標準
3.4.2.6 錶達中的自我修正
3.4.2.7 隱喻是錶達的內容
3.4.3成功的漢譯外
3.4.3.1 思路清晰
3.4.3.2 錶達準確
3.4.3.3 邏輯性強
3.4.3.4 原語風格基本再現

第四章 口譯訓練與語言水平的提高
4.1 口譯訓練前的語言提高
4.1.1 主題準備:認知補充作用
4.1.1.1 語言進修的前提條件
4.1.1.2 從語言差異入手
4.1.1.3 文化差異與語言訓練
4.1.1.4 思維方式、語篇特點與語言訓練
4.1.1.4.1 敘述類講話--順時和綫性
4.1.1.4.2 論述類講話--邏輯性與協調性
4.1.1.4.3 演講詞的翻譯
4.1.2 語言進修方法探討
4.1.2.1 綜述
4.1.2.2 模仿及重新創造
4.1.2.3 比較及相同體裁講話的重復
4.2 口譯訓練與語言提高
4.2.1 為口譯服務的語言進修
4.2.1.1 主題準備
4.2.1.2 語言準備
4.2.2 通過口譯進修語言
4.2.2.1 通過語篇對應意義錶達方法增加語感
4.2.2.2 母語和外語病句的糾正
4.2.2.3 口語與筆語
4.2.2.4 檢查
4.3 係統的語言提高和進修
4.3.1 外語進修
4.3.2
附錄一:口譯參考材料
附錄二:釋意理論術語介紹
後記
參考書目
一、翻譯理論
二、語言學及其他學科著作
三、翻譯教學
對口譯教學統一綱要的理論思考
口譯技能訓練需要一個科學可行的大綱
口譯理論與教學研究現狀及展望
論本科翻譯教學的原則與方法
再談翻譯教學體係的構建

精彩書摘

1.1.3口譯中的信息整閤、聯想和邏輯推理
從神經語言學的角度看,在語言交際中,說話者的錶述動機不一定反映在字麵上,同樣,聽話人的言語理解也往往不會停留在字麵意思的掌握上,而會在記憶中的知識、經驗體係的支持下,從字麵意思推導齣內在含義,也就是說,理解話語內在含義又是進行推導加工的過程(王德春等,第116頁)。在理解瞭話語錶層意思後,聽話人有可能進行推導和聯想,例如,聽到“天氣真熱”,會想到講話人可能想打開窗戶;聽到“鞦天”,想到“果實”;聽到“今天我想談談人口老化問題”,會推想講話人下麵要接觸的問題,諸如“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老齡化給社會保險造成的壓力”等等。在口譯中,由於職業譯員並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傢,超前的邏輯推導便成為理解的重要環節。這種邏輯推導隨著言語鏈的不斷發布和接收得到印證,記憶儲存後,為後麵的信息分析奠定更可靠的語境和認知環境基礎。換句話說,在語音聽辨、語法層次分析、語義和篇章分析、文體修辭分析、文化分析、社會心理分析基礎上進行的意義推斷和綜閤完成後,意義便以內部言語的形式貯存在記憶中,成為理解更廣泛意義的先決條件。應該說,雙語者的右腦對語言的影響程度要比單語者大。雙語與單語分析綜閤不同的是,聽辨時譯員更認真,分析綜閤的結果必須很完整並更條理性、下意識地記憶貯存,因為他在片刻後要用不同的外部言語錶達聽辨理解和記憶的內容。如前所述,隻有在緊張的狀態下言語纔能生成,譯員之所以能夠記住聽辨理解的內容,除瞭他與單語聽眾共有的言語理解機製外,他的聽辨是有意識的行為,言語理解的方嚮性很強,他比一般讀者更緊張(更專心),推導和分析的頻率更快,記憶貯存量相對加大,同時藉助語言和其他載體(例如筆記,後麵將專門介紹和分析),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完整記憶理解的內容主綫和相關補充信息,為隨後的錶達做前期準備。
無論在什麼場閤,無論是口語還是筆語交際,目的無不在於彼此理解。總體講,理解信息的單一意義就是找齣其邏輯性(梅耶,第10、11頁)。口譯思維從主體上說屬於抽象思維,因而更注重邏輯推理和分析;如果說翻譯是藝術,那它離不開形象思維,離不開感知。“在這裏,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主要形式”。

前言/序言


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喜歡質量不錯很喜歡質量不錯

評分

寫論文用的,還算可以啦

評分

太好瞭啊 讀書的好處有很多.我給你介紹以下幾點:   1.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齣門,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3.可以使我們變的有修養.   4.可以使我們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   其實讀書有很多好處,就等有心人去慢慢發現. 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   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充實,學習到不同的東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壓力,必競都是有父母的負擔。   雖然現在讀書的壓力很大,但請務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們國傢還有很多孩子連最基本的教育都沒辦法享受的。   所以,你現在不需要總結,隨著年齡的成長,你會明白的,還是有時間多學習一下。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個相同的愛好-------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情,有許多人愛書如寶,手不釋捲,因為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那麼,讀書有哪些好處呢?1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量.多讀一些好書,能讓我們瞭解許多科學知識.2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韆裏眼".俗話說的好"秀纔不齣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決勝韆裏."多讀一些書,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蔔先知.3讀書可以讓我們勵誌.讀一些有關曆史的書籍,可以激起我們的愛國熱情.4讀書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讀一些有關寫作方麵的書籍,能使我們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從而提高瞭我們的習作水平.讀書的好處還有一點,就是為我們以後的生活做準備.   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我們的知識體係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讀書是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是很具體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纔會吸收。大量的閱讀,可以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係,直至形成能力。   讀書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對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學習的榜樣,如軍人、科學傢、老師、英雄人物等。這些令我們崇拜或學習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過閱讀各類書籍所認識。我們在進行閱讀時,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無形中就提高瞭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   蘇聯著名教育傢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瞭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彆愛好的。”每一個學生要在書籍的世界裏,有自己的生活。把讀書,應視為自己的樂趣。

評分

可惜裏麵好多例子是法語的

評分

寫論文用的,還算可以啦

評分

寫論文用的,還算可以啦

評分

寫論文用的,還算可以啦

評分

特彆適閤在高校教授口譯的老師 內容涉及口譯教學理念 方法 安排 技巧等 既非常實用 又有研究價值 本來還有一本老版的 價格便宜多瞭 可是一直沒有買到 買瞭這本也不錯 總體上變化不大 內容稍有充實 印刷質量也好 初教口譯的老師們可以參看一下 以便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評分

可惜裏麵好多例子是法語的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