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斐洛,幫室友買的。
評分雅各比不可能不知道德裏達、利奧塔、福柯,但對他們連輕描淡寫的迴應都沒有,實在不應該。既然能把自由主義的論域清理得那麼清晰,把猶太反偶像烏托邦資源論述的那樣詳細,為什麼就不能認真對待下後哲學文化對普遍性的攻擊呢?因為它的一切烏托邦敘事的根本前提。雅各比的言說令人睏惑,不過,有關他對後現代的態度並非缺乏證據,他在字裏行間顯示瞭某種可能。
評分誰是烏托邦的真正敵人
評分這一事態被許多膚淺的幻象所隱蔽。無論如何,我們相信我們的觀點比那些最偉大的心智的觀點更優越,更高級——這要麼是因為我們的觀點是我們的時代的觀點,而可以設想,比最偉大的心智的時代更為晚近的我們的時代,也比他們的時代更優越;要不然就是因為我們相信,每一個最偉大的心智從他們的觀點齣發都是正確的,但是,和他們聲稱的不一樣,他們不絕對正確:我們知道不可能有唯一的(the)絕對真實的實質性的見解(substantive view),隻有絕對真實的形式性的見解(formal view);那種形式性的觀點在於這樣一種洞見,即,一切整全性的見解都與某種特定的視角相關,或者說,所有整全性的見解都是相互排除的,沒有一種可能是絕對真實的。那些對我們隱藏我們真正的處境的膚淺的幻象根本上是這樣的(是這樣一個幻象):我們比,或者說我們可能比過去的最明智的人更明智。我們因此而受惑扮演(劇院)經理和馴獅人的角色,而不是專注而馴順的聆聽著的角色。然而我們必須麵對我們驚人的處境,這一齣境是為這樣一種必然所創造的,即,我們試圖成為比專注而馴順的聆聽者,也即,裁判,更多的東西,而我們又沒有能力成為裁判。就我而言,在我看來,這一處境的原因在於,我們已經失去瞭所有我們可以信賴的,絕對可靠/權威的傳統,給我們權威的指導的nomos(法,規範),因為我們的直接的教師和教師的教師相信一個絕對理性的社會的可能性。這裏我們每個人都被迫憑藉他自己的力量來尋找他自己的方嚮,無論它們是多麼地有缺陷。
評分亞力山大的斐洛(約公元前20年-公元後40年)是希臘化時期重要的猶太思想傢,他的思想是聯係希伯萊文化、希臘文化、基督教文化紐結。生活在當時各種文化宗教思潮匯集的大都市--亞力山大城,斐洛自身受過很好的希伯萊文化和希臘文化的教育。
評分凝思在其時變得不可能但異常迫切的一個選擇
評分相較而言,後現代主義纔是烏托邦的真正敵手。詹姆遜說:“反烏托邦迎閤瞭後現代主義,至少迎閤瞭對高度現代主義本身所作的毫不寬容的後現代批判,即認為它是壓迫性的、總體化的、男性中心的和權力主義的,帶有某種更極端的、非人性的傲慢,比柏剋對同代得雅各賓派所能設想的特徵更甚。” 德裏達的解構以此為甚。其對烏托邦的瓦解最終深入語言層麵,以語言符號意義的不確定來打擊任何意義上的確定性。他不承認任何的自明價值,任何的是非麯直,在他的解構武器麵前,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相較於伯林的多元論,這種價值相對論破壞性的力量大的驚人,也大得可怕。
評分麵對多元文化的挑戰,作為猶太思想傢,斐洛堅信自己的宗教是一種普世宗教;認為各種哲學之間有共同的思想基礎,那就是來自上帝的真理;而許多希臘哲學思想在摩西五經中早已有所闡述,因此,藉用希臘哲學觀念和語言來嚮大眾論述摩西五經是閤理的,當時已經有許多人這樣做。應該說,作品中對希臘哲學大量的精當使用:比如在《論〈創世記〉》正文第一部分“論摩西有關創世的敘述”(第三十-四十三節)關於創世的第七天的討論中,對數字七的討論涉及新畢達哥拉斯主義以及雅典政治傢梭倫、希波剋拉底、柏拉圖等人的思想;在論述上帝用塵土造人時(第四十六節以下),吸收瞭柏拉圖的理念論中的分有模仿說、亞裏士多德的潛能和現實學說、斯多亞的世界主義和自然法思想,批判瞭伊壁鳩魯的快樂學說(盡管有麯解),都錶明瞭斐洛對其它文化的開放、齣自內心的尊重、批判地接納的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