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靠前形势和科技文化发展瞬息万变,优选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新生事物层出不究,由此衍生出了新学科、新术语,对原有的词汇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各行各业都急需适合客观形势需要的专业词典。有鉴于此,我们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编纂了这套《实用翻译词典系列》,系列内容涵盖了印刷出版、环境科学、金融保险、文物考古、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有点懵。封面设计得挺朴实的,但内页的排版……嗯,怎么说呢,就像是把一大堆字典硬塞进了一个小盒子里,略显拥挤。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快速查阅印刷行业专业术语的工具书,毕竟我的工作经常要跟设计、打样、印后加工打交道,对那些拗口的英文术语真是头大。翻开目录,期望值稍微回升了一点,毕竟标题是“英汉汉英”,听起来覆盖面应该挺广。然而,实际查阅的体验却是一言难尽。比如,我查一个很基础的“Bleed”(出血位),结果给出的解释非常笼统,几乎是教科书级别的定义,完全没有结合实际印刷中的应用场景来解释,更别提有没有区分不同工艺下这个词汇的细微差别。更让我抓狂的是,有些我常用的、在业内算是高频词汇的缩写,比如某种特定的油墨配方代码或者某种色彩管理标准,这本书里居然完全找不到。感觉这本词典更像是一个早期计算机时代的产物,收录的词条偏向于比较宏观和基础的定义,对于现今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印刷出版领域,深度和广度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果只是想查个“Paper”或者“Ink”这种级别的词,它或许还行,但一旦涉及到具体技术细节,它就显得爱莫能助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有一定基础,但缺乏实战性”。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设计理念感到困惑。它自称是“英汉汉英”,意味着双向查询的平衡性应该很高,但实际体验告诉我,它更像是一本“英译汉”为主,且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的词典。我试图用它来做一些比较复杂的语境转换练习,比如将一些描述印刷流程的文章翻译成流畅的中文。在处理长句或涉及多个技术名词的复合表达时,这本书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更擅长处理“一对一”的词汇替换,一旦遇到“A+B+C”的结构,它往往会给出几个独立的中文解释,而没有提供一个合理的、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组合方式。这让我感到十分沮丧,因为它没有起到“辅助翻译”的作用,反而成了“阻碍翻译”的因素。更不用说,它的纸张质量和装订工艺也显得比较廉价,内页的纸张反光度较高,长时间阅读眼睛非常容易疲劳。如果说一本工具书的使命是提高效率、减少阅读障碍,那么这本词典在信息架构和物理形态上都未能达成这一目标。它更像是出版界的一个“概念性”的尝试,而非一个真正能被行业人士长期信赖和使用的工具。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学生,主修视觉传达设计,我们课程中涉及大量关于书籍装帧和印刷工艺的理论学习。我的导师推荐我们购买几本相关的工具书辅助理解。拿到这本《英汉汉英出版印刷词典》时,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厚度适中,便于携带。然而,当我开始用它来辅助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英文技术文献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这本书对那些涉及复杂技术概念的词条,解释得往往过于简略,就像是给一个百科全书的词条写了一个极其精简的“摘要”。比如,关于色彩空间的描述,涉及到CMYK、Lab、Pantone等概念时,仅仅给出了这些词汇的名称和简单的中文对应,完全没有对它们之间的转换逻辑、应用环境(比如印刷、屏幕显示)进行深入的阐述。这对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更需要“理解”它在整个印刷流程中的作用机制。此外,这本书的排版上,术语的字体大小和粗细区分度不够明显,查找效率不高,尤其是在快速翻阅的时候,容易漏掉关键信息。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名词的“索引”,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载体”,对于需要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它的信息密度和深度远远不够。
评分我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主要的工作是给一些设计工作室和小型出版社供稿,涉及到很多国际合作项目。因此,一本靠谱的英汉互译工具书对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购买《英汉汉英出版印刷词典》的初衷,是希望能有一个集成的解决方案,省去我来回切换英汉和汉英词典的麻烦。但实际使用下来,我发现它在“汉译英”这部分表现得尤为令人沮丧。很多中文的行业术语,比如“套准精度”、“覆膜起皱”、“冷烫工艺”这类,在翻译成英文时,总感觉它给出的那个英文对应词,读起来非常生硬,不像是英语母语者或资深行业人士会使用的表达。举个例子,对于“打样”,它给出的可能是最直白的“Making a sample”,但在专业语境下,“Proofing”或者更精确的“Press Proof”才是行业标准用法。我不得不又打开了在线的专业词库进行二次核对,这极大地打断了我的工作流程。这本书的“汉译英”部分,更像是对中文词汇的字面拆解和重组,缺乏对专业语境和习惯用法的深刻理解。对于需要进行精准、地道书面交流的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大打折扣,它更像是一本给初学者的入门参考,而不是给专业人士的“信得过”的工具。我期待的是那种能体现出行业“行话”和“惯例”的词典,很遗憾,这本书没有做到。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单位采购时,发现这个名字听起来挺权威的,就顺手加到订单里了。我负责的是印刷厂的质检环节,每天处理的问题大多是关于材料规格、设备校准和质量标准这些硬指标。我本以为这本词典能提供一份详尽的国际标准缩写和对应材质的对照表。结果呢?这本书里面对“Grammage”(定量,克重)这种最基本的材料参数,解释得非常粗糙,它没有详细列出不同纸张类型的标准克重范围,也没有提供英制(如lb)和公制(如gsm)之间的换算关系,这对于日常的验货工作来说,简直是缺了最重要的那一环。再者,关于“Defect”(瑕疵)的收录也显得非常业余。它收录的无非是“Smudge”(污点)、“Scratch”(划痕)这种肉眼可见的简单问题,对于更专业的印刷缺陷,比如“Set-off”(粘脏)、“Mottle”(花点)等,解释得含糊不清,甚至有些术语是混淆使用的。一本专业的工具书,不应该在这些“出血点”上犯错。这本词典给我的感觉是,它可能是基于一个非常早期、非常基础的印刷业词汇表整理而成,缺乏后续的修订和专业人士的深度审校,导致其实用性在现代生产线上几乎为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