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菜根譚》是一部清言集,以明代習見的格言體寫就,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明朝萬曆年間人士,其人其事不見經傳,另著一書《仙佛奇蹤》。書名《菜根譚》,又作《菜根談》,書名的由來曆來說法不一。有人以為典齣“性定菜根香”,所謂“夫菜根,棄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有人以為化自宋儒汪信民之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而洪氏友人於孔兼在“題詞”中則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曆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裏得,其顛顛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幾種廉潔,似乎皆閤作者本意。
目錄
前言
菜根譚前集
菜根譚後集
附錄
三峰主人題詞
《菜根談》序
《菜根談》序
《還初道人著書二種》序
《菜根談講話》序
精彩書摘
八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少停;日月晝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 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時要有悠閑的趣味。【注釋】 氣機:此處意謂自然界的活動狀態。氣,中國古代哲學的範疇,各傢 說法不同。在先秦儒傢,多指人的主觀精神,如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 之氣。”宋明時期,多指與“理”(即精神)相對的物質,如硃熹說:“形 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而張載則把氣當做宇宙間的基本物質 ,賦予其本體論的意義。無息:無時無刻。息,本指氣息,這裏指極短暫 的瞬間。貞明:此指太陽和月亮永恒不變的光輝。貞,堅定不移;明,光 明。吃緊:感到緊迫、緊張。【評析】 運動與靜止,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相輔相成的兩種存在狀態。無論是自 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永遠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所以,閑時吃緊、忙 中得閑,無疑是一種順應自然法則的生活方式。閑時吃緊,不緻使人蹉跎 歲月;忙中得閑,可以勞逸結閤,有利於身心健康。當然,要保持這樣一 種生活狀態,最主要的還是要以“我”為中心,時刻提醒自我的存在,永 不做金錢、權勢、感情的奴隸。如此,方能收縮自如。 九 夜深入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 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注釋】 觀心:自察內心、反省自身的意思。禪宗用語。按禪宗的觀點,心為 萬物之本,亦即真如、佛性,其一念既起,森羅萬象具然。心又有妄念和 正念,妄念視虛幻不實之色相為真,正念則透過色相顯露真如實相。所以 觀心也就是去妄歸真的意思。機趣:即妙趣。慚忸:慚愧、羞愧的意思。 忸,本指不好意思或不大方。【評析】 觀心是禪宗的一種主要修持法門,宋明時期為一些儒傢學者所吸收, 發展成為心學,於是習禪觀心之法時盛行於士大夫之間,及至近代,此風 不減。在今天,我們不提倡也無法要求所有的人個個去從事這種宗教實踐 ,但適時反察自身,總結下自己一天一月一年的是非得失,或者在夜深人 靜、萬籟俱寂之時,獨坐月下,拋_開白日的喧囂和雜事的乾擾,使自己靜 靜心,以調整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態度,應該說還是有意義的。現代社會的 生活和工作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忙於各種事務,無暇顧及自己的內心感受 ,所以經常聽到有人抱怨,不知自己整天忙些什麼。這種現象長此以往, 在個人將無益於身心,在社會將陷入無序狀態。 一〇 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迴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 放手。【注釋】 恩:恩惠,恩寵。由來:從來,往往。快意快樂,得意。迴頭:意指 抽身、退身。【評析】 老子說:“禍者福所倚,福者禍所伏。”愛迪生說:“失敗乃成功之 母。”都揭示瞭禍與福、成與敗的辯證關係。一個人在春風得意時,切不 可驕而忘形,而應及早抽身,激流勇退;在失意或失敗時,則應堅定信心 不氣餒,相信成功即將來臨。懂得並能運用恩與害、成與敗的依存關係, 就能善始善終過好 生。 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卑膝奴顔。蓋誌以澹泊 明,而節從肥甘喪也。P7-8
前言/序言
明代萬曆年間,齣現瞭一本奇書,其名《菜根譚》。此書在本土中國 ,很長時期內湮滅不聞,而在東土日本,卻影響至深至廣。據不完全統計 ,從明治四十年(1907)到大正四年(1916)的9年問,此書就齣版瞭25次 之多,到瞭20世紀8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更是齣現瞭前所未 有的《菜根譚》熱。日本企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菜根譚》一書所闡發的 人生哲理,對企業管理、用人製度、業務營銷、市場開拓及企業員工的自 身修養等方麵,都能起警策的作用。這股熱潮返及中國,也引起瞭中國各 界人士的廣泛重視。 那麼這樣一本四百多年前的書,究竟“奇”在何處?又為何引起人們 如此的重視呢?下麵我們通過對此書的作者情況、思想內容略作分析後, 或可得齣一二。 《菜根譚》是用明代習見的格言體寫成的一部清言集。作者洪應明, 字自誠,號還初道人。 關於洪應明其人其事,《明史》及明清各類傳記資料均無錄載。《雅 尚齋遵生八箋》所收之《菜根譚》前刊有三峰主人於孔兼的題詞,亦未述 及其生平事跡。《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捲二十八·子部·小說傢存目中, 收錄洪應明的另一部著作《仙佛奇蹤》,但談及作者亦隻寥寥數語:“應 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其裏貫未詳。”可見洪應明其名在當時不彰於 世。不過《仙佛奇蹤》捲首分彆冠有瞭凡道人袁黃的《消搖墟弓I》(仙引 )和真實居士馮夢禎的《寂光境引》(佛引),兩人在文中雖未述及洪氏 行狀,但對其人其書褒奬有加,說明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於孔兼、袁瞭 凡、馮夢禎在其時皆有文名,其中於孔兼《明史》有傳,係江蘇金壇人, 萬曆八年(1580)進士,授九江推官,因王傢屏、趙南星事數度觸怒神宗 ,貶官後投牒歸裏,遂傢居二十年,閉門讀書。袁瞭凡《明史》無傳,然 《明史·藝文誌》著錄其著作多種,係浙江嘉善人,早年入仕,後逃儒歸 釋,有《瞭凡四訓》享譽於世。馮夢禎事跡,據錢謙益《南京國子監祭酒 馮公墓誌銘》載,其祖籍高郵,明初移居浙江秀水,萬曆五年(1577)會 元,曆任翰林院庶士、同修、南京國子監司業,後以祭酒緻仕,歸隱後築 廬於故裏秀水,棲心禪寂。從於、袁、馮三人皆耽心禪悅的情況看,洪應 明極可能是一位隱逸之士,其名不彰,或是官名和文名不顯達,或是立誌 不求聞達,否則,按古人作序題詞的習慣,必會多少提及其生平行狀的。 關於《菜根譚》(又作《菜根談》)一名的由來,曆來有多種說法。 有以為典齣“性定菜根香”,所謂“夫菜根,棄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 知”(三山通理達天語);有以為得自宋代儒者汪信民語:“人能咬得菜 根,則百事可做。”於孔兼在《題詞》中則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 曆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裏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凡此種 種,可謂各有其理,而考諸是書內容,又似皆不違作者本意。如書中雲: “膿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前 集第7則)錶達的就是“性定菜根香”般的平和心態。再如:“藜口莧腸者 ,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顔。蓋誌以澹泊明,而節從肥甘喪 也。”(前集第11則)其意與汪信民語大緻不二,皆謂識得日常素樸生活 ,便可悟得人生真趣。又如:“橫逆睏窮,是鍛煉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 其鍛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則身心交損。”(前集127則)則與於 氏之說如齣一轍。如此說來,作者冠名的真意雖不可聞,但大意如此。 《菜根譚》一書篇幅雖小,但內容極為豐富,“其間有仁語義語、持 身涉世、隱逸顯達、遷善介節、禪機旨趣、學道見道等語”(重刊《菜根 譚》序),蓋凡涉及人生根本問題和日常之道者,如生死觀、靈肉關係、 修身養性、為人處世、居官持傢、嚮學之道、品調攬勝等等,無不論及。 而貫徹始終的,則是儒傢的中庸守則、道傢的修身獨善和佛傢的勸善去惡 的思想。 中國傳統思潮發展的脈絡,概而言之是儒釋道三傢互為頡頏的曆史。 而經由韆年的紛爭交融,至宋明之際,蔚然而成“三教閤流”之勢,其標 識則為陸王“心學”之誕生。“心學”,尤其是“王學”,在形式上雖以 儒學為宗,但糅閤瞭釋道之學,特彆是禪宗的“心性”之論,倡導“心即 理”、“心外無物”的思想,並據以提齣“緻良知”的道德修養學說和“ 知行閤一”的生活實踐論。這些思想雖裹以“玄學”的外衣,但有著強烈 的民本主義色彩。如所謂的“緻良知”,就是強調個人的道德意識,主張 “聖愚皆同”;所謂的“知行閤一”,就是強調生活實踐的意義,反對重 知輕行的本本主義和崇古情結。所有這些,對其時占正統地位的程硃理學 無疑是一大衝擊,而對挽迴世道人心更顯切當實用,自然受到士大夫的廣 泛歡迎。
菜根譚(圖文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