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乃知,閱讀某些作品,是須閱讀者心中有萬捲為基,以此墊腳,方能窺見作者所述、所思的一鱗半爪的。而若要對所讀著作、作者發議論,更當慎之又慎。
評分我初次發現,當文化的概念被放置在清末民初的時代大背景中,研究者居然可以將某些曆史事件解讀齣那麼深刻的內涵,而且文化方麵的影響時至今日仍未消弭,此又遠較當日政治之角力更耐人尋味。
評分在一流學者的著作中你能讀到什麼?史傢羅誌田先生,近年來似有啓迪後學的想法,在其文章中每每指齣研究方嚮、學術要旨等共後學演進,本書大都是羅先生的“非學術”文章,學界人、事亦能品齣一二。
評分一為重新描畫似已定型的曆史人物,刷新既有的曆史認知。一如作者指齣的那樣:“不少對其所在時代有較大影響的曆史人物,在曆史敘述中常有被誤解或被忽視的麵相,若能‘復原’其本相,或可使一般讀者注意到:許多留存在我們曆史記憶中的象徵性人物,在曆史敘述中所錶現的實與原狀不甚相閤,也許我們的曆史真需要‘重寫’。”就拿張之洞來說吧,一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將其形象定格為守舊派瞭。其實如果細查當日的形勢就會發現,張的“中學為體”
評分但帖內更多的討論者所述說的是從羅教授文章中的所得及所思。當時年少氣盛,不肯服輸,雖嘴上不肯軟下來,但到底又把羅誌田教授的文章再翻齣來,又讀一遍。日後再讀南方周末時遇到羅教授新作,亦多細細品讀,試圖讀齣其中味道。
評分 評分羅老師的書值得買來看看,北大齣版社印刷質量不錯~
評分書很好,讀完很有收獲。
評分都是一些好書,趁著活動買點看看,需要充實自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