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比較快!速度比較快!
評分很好的書,非常值得推薦
評分第十四章 認識的理論
評分第十六章 總結
評分“凡一切成功的人類行動都必然以正確的知識為先導,所以我們要研究它①。”這是法稱給知識論所劃定的範圍與目的②。人的目標或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⑧,或者是欲求的、或者是迴避的某物。預期的行動④在於達到所欲而避開非所欲。正確的知識⑨是成功的知識,即是說,它跟隨有決心或判斷@,後者便會引導成功的行動⑦。那使人誤入歧途的認識,即欺騙有知者的希望和欲求的認識便是錯誤的認識⑧。錯誤與 疑惑①是正確知識的反麵。疑惑是雙重性質的。它可能是根本無知的懷疑,因為它全然沒有決心和判斷。這種疑惑便不會引起預期的行動。但它也可能包含瞭對成功②的企望或對失敗③的瞭解,這60就會象正確的認識一樣,引導判斷和行動。農夫並不能確信豐收,但他指望有好收成並采取行動④。他妻子並不知道有行乞僧人要來,不知道會不會要施捨給他為彆人準備的食品,但她預料他不會來,所以罐子熱在火爐上⑨。
評分屬於外國人寫的佛學的基礎知識,從價值來看在於橫嚮縱嚮比較的角度,但沒有佛學基礎知識的人,看起來會一頭霧水。對實修幫助不大。作者對佛教的理解讓人佩服。造詣很深,值得讀一下。
評分書確實是好書,小貴。送來的書好像舊的,封麵也是破的。
評分法稱的這個知識論定義與現代心理學所認可的定義相差不遠。心理學被定義成精神現象學。精神現象的特性就是“對將來的結果的尋求及對所欲達到的目標的手段選擇。”印度的這門學科隻限於研究精神的認識現象、真理與謬誤,限於人類知識範圍。內心的情感成份不在研究之列。從認識的現象定義看,總得說認識活動中存在著(雖然它可以是微妙難言的)情緒,或者是欲望或者是厭惡⑦。這一點在佛教的認識理論中自有特彆的意義,因為那稱作我(ego)的本質被認為是由情感成份構成的。而詳細的分析這些情感並估量價值也就構成瞭佛學另一分支的內容,而不在認識的真理與謬誤的討論中考察。
評分正在閱讀,好書!值得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