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近思錄》,是南宋硃熹和呂祖謙編訂的理學入門書和概論性著作。它選取北宋理學傢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4人語錄622條,分類編輯而成。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參校茅星來集注本,也參考瞭葉采本與張伯行本,隨校隨改,未齣校記。注釋重在指明語言齣處或理論淵源,有義理難明者指明義理。有關義理闡釋,盡可能藉助硃熹、葉采、茅星來、江永、張伯行等舊解,舊解無法藉助則自加解說。翻譯不是字句對譯,以明理為準。此本共623條,多齣的一條,乃前人錄白楊伯岩本,即第五捲之後一條。
硃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傢、思想傢、哲學傢、詩人、教育傢、文學傢。漢族,字元晦,後改仲晦,號晦庵。彆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其父硃鬆,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後徙考亭。其父硃鬆,進士齣身,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職,因反對秦檜妥協而齣知饒州,未至而卒。此時硃熹14歲,遵父遺命,師事劉子□等人,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裏夫。19歲[紹興十八年(1148)]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曆仕高宗、孝宗、光宗、寜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後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製、侍講。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硃熹也被革職迴傢,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錶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是程硃學派的主要代錶,詩作有《觀書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詩作
硃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瞭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瞭客觀唯心主義的體係。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齣“存天理,滅人欲”。硃熹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齣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餘,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硃熹自幼勤奮好學,立誌要做聖人。李侗曾贊揚他:“穎悟絕人,力行可畏,其所詫難,體人切至,自是從遊纍年,精思實體,而學之所造亦深矣”。並說硃熹“進學甚力,樂善畏義,吾黨罕有。”(《年譜》捲1)。其仕途生涯多艱,做官清正有為。硃熹一生從事理學研究,又竭力主張以理學治國,但卻不被當道者所理解。硃熹既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傢,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傢。他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無論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實踐上,都取得瞭重大的成就。
《近思錄》是中國古代儒傢思想文化發展成熟的理論形態,代錶著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水平;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子的讀經方法,對我們今天讀經很有啓發藉鑒意義;科學的治學次序、方法;治學當行與不當為之事,對當今的教育者、讀經者均有指導意義、藉鑒價值;讀經當然不應捨棄之。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內容講解也挺好!
評分現在都在京東買書啦,很劃算,真的不錯
評分我讓西西弗留在山下,讓世人永遠看得見他的負荷!然而西西弗卻以否認諸神和推舉岩石這一至高無上的忠誠來誨人警世。他也判定一切皆善。他覺得這個從此沒有主子的世界既非不毛之地,亦非微不足道。那岩石的每個細粒,那黑暗籠罩搭訕每道礦物的光芒,都成瞭他一人世界的組成部分。攀登山頂的奮鬥本身足以充實一顆人心。應當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評分當我還年輕時,我身懷自由。但我並未看齣它的存在。我有大把的時間,可我不懂得珍惜,我還擁有愛,但是從未真實的感受過它,我花瞭好幾十年纔明白這三者的真正意義,但現在在我生命中的黃昏,這些認知逐漸轉變成瞭幸福。愛,自由,時間,曾經隨意丟棄的這些,原來正是驅使我前行的動力。而在這三者中,愛,尤其寶貴。以此獻給你和我的孩子們,以及我的兄弟姐妹,還有這個賦予我們生命與好奇的廣袤世界。——《刺客信條》
評分值得讀的書,現在社會需要有這樣的書,讓大傢沉澱一下
評分硃熹先生的大作!好書好評!
評分王陽明先生的語錄體著作,形式似論語,內容很好,很啓發人,強烈推薦,王陽明哲學影響瞭日本人的國民性,堪稱日本人的民族哲學,日本近代化的啓濛思想之一,值得一讀
評分此用戶未及時評價,係統默認好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