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伟,1955年生于广东省韶关市,1983年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在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多所大学做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论著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1983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教学与研究。
本书从中国王朝时期户籍赋役制度在地方社会实施过程入手,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径。作者认为,户籍制度是中国王朝时期国家统治与社会整合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明清时期的里甲制由以人丁事产构成的家庭为核心衍变为以田地赋税为核心的户籍系统,建立在一条鞭法下财政白银化和赋税定额化基础上的这一深刻转变,同地方基层社会发生的变迁过程互动,从而确立起一种新的“国家—社会”体制。
##让一个不喜欢制度史的人能读完全书的,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本。
评分 评分##为收到定额化赋税,不得不调整官吏收税自肥的范围。底层百姓真的苦…
评分 评分 评分##少有并不枯燥的制度史,理清了明初至中叶以及清初广东地区里甲和差役制度变革。总体趋势:1、赋役折银化,广东作为海外贸易入超省份,天然具有优势;2、地方公费摊入整体赋税,把暗地不可控制费用明面化;3、从人丁结合到分离,把土地作为征收唯一对象,4、赋役定额化,项目合并化。整体改革从嘉靖年间一直延续到张居正一条鞭法,以及后续摊丁入亩。历时百年之久,可见改革之不易,曲折与漫长。也见统治阶级不断压迫,人民不断逃亡,镇压束缚,减轻又进一步循环往复历史过程。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