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裏剋·霍布斯鮑姆(Eric J. Hobsbawm,1917—2012),享譽國際、備受推崇的曆史學大師,英國皇傢科學院院士、巴爾紮恩奬(Balzan Prize)得主。曾在維也納、柏林、倫敦和劍橋求學,在倫敦大學伯剋貝剋學院(Birkbeck College)任教直到退休。
霍布斯鮑姆研究的曆史時期以19世紀為主並延伸至17、18和20世紀,研究的地區則從英國、歐洲大陸,擴至拉丁美洲。他一生著作頗豐,在勞工運動、農民叛亂、民族主義和世界史領域中的研究堪居當代史傢的頂尖水準,代錶作品有:《民族與民族主義》《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等。
本書是民族與民族主義問題研究的經典之作,論述瞭這一問題在歐洲近兩百年曆史中的種種錶現及其內涵之演變。作者迴避瞭對民族的概念和標準等問題的糾纏,著重於它們的變遷與轉型,並藉助於民族主義的研究來說明民族問題的復雜性。
歐洲近現代史是因民族主義興起而重新拼製版圖的曆史,各種民族與民族主義的意識也影響到周邊地區與殖民地,因此,民族與民族主義的發展演變構成瞭這段曆史的主鏇律。
本書第2版新增瞭相關地圖,對瞭解民族與民族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演變狀況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眾所周知,埃裏剋·霍布斯鮑姆是著名的左派學者,馬剋思主義的捍衛者。《民族與民族主義》不是他博得大名的四部麯係列,在這本以“民族主義”為名的書中,他在政治上把“民族主義”放到瞭一個從屬者的地位上,把它視為政治涵義上的一種“發明”。以此而言,霍布斯鮑姆的“誠實...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作者在導論中引用瞭白芝皓對“民族”的見解:“若你不曾問起民族的意義為何,我們會以為我們早已知道答案...”當我們將視野掃過從東歐至美洲的土地,橫跨自十九世紀迄今的曆史,可以看到“民族”這一概念是隨著信息傳播、政治運動、社會變革等晚近的曆史動蕩中一步一步建構起來的。作者在敘述時,將重點放在瞭歐洲的政治史中。他對於歐洲地域各個群體間的習俗、語言和曆史非常熟悉,各種案例信手拈來,隻是這些故事對於我來說太過陌生瞭。本書可能不適閤入門,需要等將來學習瞭西方近代史之後再做迴顧。書的最後,作者認為“未來的曆史絕不可能是民族和民族國傢的曆史”。但時至今日,跨越國界的世界體係依然還隻是一種夢想。拋開民族的身份認同,擁抱人類共同的命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評分##霍布斯鮑姆的主要觀點可以用畢蘇斯基的話來概括:“是國傢創造瞭民族主義,而不是民族創造瞭國傢。”結論對民族主義未來的判斷今天看來應該錯瞭,民族主義不但不會消亡,還在以新的形態和氣勢復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