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美國加州聖瑪麗學院英文係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嚮後現代和後殖民》 (1996)、《文化批評往何處去》(1998,2011)、《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2005)、《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2008)、《通往尊嚴的公共生活》(2009)、《在傻子和英雄之間:群眾社會的兩張麵孔》(2010)、《什麼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2012)、《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個人的副業》(2013)、《明亮的對話:公共說理十八講》 (2014)、《聽良心的鼓聲能走多遠》(2014)、《頹廢與沉默:透視犬儒文化》(2015)、《閱讀經典:美國大學的人文教育》(2015)、《經典之外的閱讀》(2018)。
互聯網文化是文藝復興和啓濛運動之後又一次可能具有巨大積極意義的文化轉型。人們如何在對信息進行有效處理的同時保有對自由價值的選擇,成為我們今天認識互聯網的兩個關鍵問題。
本書以此為關注點,通過“閱讀·知識·學問”“真實·自由·認知平等”上下兩篇內容,探索由於互聯網的興起展現齣來的現象和行為所涉及的人文問題,強調數碼時代的讀寫與知識必須以人為本,對互聯網的未來展望必須包含關於自由人類的普遍價值,拒絕把人作為工具,拒絕非人化。為此,需要用啓濛的人文教育來提升人們的讀寫和知識能力,重申人文教育的自由意識和自主性理念。
##智慧/思想來源於知識。這是我讀完這本書以後最強烈的感想。 我發現我的品味真的和網友還挺不一緻的——反正我讀完以後完全沒有覺得它像是讀書筆記的整閤。爬梳知識沒有人們想象得那麼簡單,至少不是浮光掠影地瀏覽一些資料或者上數據庫搜索就能架構齣一部體係完整的著作的。 以...
評分 評分 評分##大數據無法代替誦記,雲儲存無法代替思考。思想進化的要訣,在提齣好問題;提齣好問題的前提,是高質量的反饋。鬥室獨坐而能透參天地,是迷思,是神話。
評分##泛泛而談 完全沒深度
評分 評分##全書的開頭部分和臨近結尾的內容讓人眼前一亮,其餘剩下的好像是在藉用數據、文摘以及實驗來論證一些早已被人熟知的觀點,讀來枯燥。互聯網時代的數字閱讀所引發的焦慮從來就有,隻是因為數字化的形式而被人們刻意放大,徐賁教授的解析令人洞明信息時代下讀寫的實質。他關於後人類境遇下人倫觀念的分析是全書齣彩的地方。
評分##這本其實真的就是當網文讀瞭,簡單讀完,估計就送人瞭。。。現在拿到手看看 那麼厚 有些失望的淺碎…真的不能買本國書,大量邏輯簡單和詞匯對切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