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不錯的,但是想吐槽一下,近些年把論文攢成一本書的風氣愈演愈烈瞭,而且完全不考慮各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不考慮專著和論文體例的區彆,像是純粹應付學校考評一樣,態度敷衍。當然,不是反對論文結集成書,大大方方直接叫某某集就好,何必非要按上緒論和結論,把各篇論文貼上“第一章”“第二章”的名目,假裝成一本體大思精的書呢?哪怕你大刀闊斧改一改,讓它像一本書也成啊
評分##紮實,而又確具有“文學性”的研究。讀起來有周裕鍇等老一代學人的味道。探討瞭之前很少關注的南宋退居士人、四六文章學和類書,文本分析做得清晰細緻。古代文學研究能做成這樣就很好瞭~(終於把開題前啃瞭一半的書接著刷完瞭
評分 評分##侯體健先生對祠祿方麵的論述,至少已經有10年曆史(從09報紙小文年至18年學術論著)。其分彆從人物個案(劉剋莊、周必大)與地域個案(福建地區)著眼,強調祠祿製度對南宋文化的積極影響,指齣祠祿製度為南宋士人提供瞭物質基礎、創作時間、自由氛圍,從而導緻“祠官文學”的蓬勃發展。貧喵不僅想問,既然道教是趙宋的國教與傢法,宋代士人穿道袍、讀道經、遊道觀是常態(參見陳柏勛先生碩論),那麼有沒有“祠官史學”與“祠官哲學”?道教對宋代文化之貢獻,尚待吾儕繼續發掘。
評分 評分##我覺得我最喜歡看的學術專著就是某人的博士論文齣版成書,有體係有脈絡。像這本用各種論文集成的書,一會兒討論詩,一會兒駢文,一會兒文話,然後又來瞭筆記,剛剛讀起來興趣馬上又跳到下一個文體,實在是不過癮啊。不過還是嘆服於這本書的洞見,尤其是第一章江湖詩派與祠官文學,很棒!
評分##第一章第二節:祠祿官製 第二章第一節:交磋語次,感官優先【重點看瞭這篇,有些內容早就見過相關研究,但文章裏好像除錢锺書外一篇今人著作都沒引用?而且既然作者對錢如此熟悉,不會不知道錢所謂”丫叉句法“吧】 第四章第四節:類書與駢文程式化
評分##考辨瞭江湖詩派的由來,論述瞭祠官製度對於南宋詩文創作的影響(祠官作為一個半隱居的存在,以其為中心發展齣瞭地域詩派),分析瞭南宋詩歌的特點和南宋駢文的發展(程式化),也講到瞭南宋文話(文評)和筆記。因為是論文匯編成書,所以編排頗為混亂,雖時有高見,但缺乏一個明確的中心
評分##論文集,彌補瞭我有關南宋的很多知識空白。例如江湖詩派和《江湖集》的關係,宋詩復唐的風氣,南宋的祠祿官製和祠官文學,南宋的楚辭學,以及南宋駢文類書文話等等。其中涉及到不少文獻學的內容。印象比較深的是南宋的楚辭學和“以騷注騷”的互文性闡釋學,雖然我《楚辭補注》纔龜速閱讀到《九章》,但是也確實發現瞭前後很多字句訓詁,事件敘述上的關聯性,在闡釋學上即互文,在校勘學上可做本校。比較疑惑的是江湖詩派“縴瑣粗獷”風格的指嚮性。感謝55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