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1900—1990),中國現代作傢、學者。原名銘衡,浙江德清人。1919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1918 年開始創作白話詩,曾齣版詩集《鼕夜》《西還》《憶》等,20年代後期多寫作散文,齣版的散文集有《燕知草》《雜拌兒》《燕郊集》。所著《紅樓夢研究》為“新紅學派”代錶作之一,具有開創意義。
改琦(1773-1828),清代畫傢。他喜用蘭葉描,仕女衣紋細秀,樹石背景簡逸,造型縴細,敷色清雅,創立瞭仕女畫的新體格,時人稱為“改派”。
俞平伯是“新紅學派”的創始人之一,開啓瞭紅學研究的新氣象。《紅樓小劄》輯錄其代錶作《讀〈紅樓夢〉隨筆》《〈紅樓夢〉中關於十二釵的描寫》《樂知兒語說〈紅樓〉》。俞平伯的紅學研究另闢新徑,將曆史考證與文學鑒賞高度結閤,解讀深入淺齣,點評妙趣橫生,博學與思辨共存,藝術與人生通融,投射齣作者獨特的思想魅力、學術魅力和人格魅力。
《紅樓小劄》是讀懂《紅樓夢》的入門書和必讀書。
襲人真是量窄陰險之人嗎?我實在不願這樣以為。 “藕、菂、蕊官三人的故事暗示後迴寶、黛、釵三人的結局”,於我是大啓發。 後幾篇,俞老嚴謹考證者少,多為陳情抒懷,大抵已逾其文,而近其精神矣。所謂“近其精神”,卻又乏據可援,終難具論,便隻虛玄惝怳中托身於黃土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隨筆》尚近隨文解義一路,《兒語》已臻若即若離之境。不知潛山有沒有讀過《兒語》。可惜這個版本錯字很多。香港三聯版的封麵是真好看,有機會應該收一冊。
評分##作者論證的“晴為黛影,卻非黛副”與“襲為釵副,卻非釵影”看的特彆過癮。總之襲人在我心裏的形象又愈加“猥瑣促狹”瞭。
評分##這本看著好亂。
評分##還是太過紅學化瞭,翻來覆去還是最喜歡蔣勛的細說紅樓 “一切紅學都是反《紅樓夢》的。”俞平伯這話說得實是不錯的。所謂“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文以意為主,一意冥求,反失之交臂;得意忘言,即會心非遠。每年五月,都會重翻這部書,至少也是一些章節,卻從不肯切欲求曉悟,每每如入幻境。誠如那寶玉...
評分##作者這些話倒是點醒瞭我,萬不可捨本逐末。 人人皆知紅學齣於《紅樓夢》,然紅學實是反《紅樓夢》的,紅學愈昌,紅樓愈隱。真事隱去,必欲索之,此一反也。假語村言,必欲實之,此二反也。老子曰:“反者道之用”,或可以之解嘲,亦辯證之義也,然吾終有黑漆斷紋琴之憾焉。 筆者躬逢其盛,參與此役,謬種流傳,貽誤後生,十分悲愧,必須懺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