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剛,男,1987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係,1997年師從王水照先生獲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復旦大學開設有“中國文學傳統”“中國古代文學史”“蘇軾精講”等課程,本書即“中國文學傳統”課程的配套教材。
“中國文學傳統”是復旦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之一,本書即該課程的配套教材。其主旨,是把中國文學置於傳統文化整體之中,視為一種“錶達”,概括介紹“錶達者”的身份特徵,以及承載“錶達”功能的各種體式。故上編為作者論,包括士大夫及其錶達方式、庶民文學的群體性“作者”兩章,考察民國以前的作者在錶達方麵的基本特點;下編為作品體裁論,包括中國傳統的文獻構成與文體文類、辭賦、詩、詞麯、駢文與古文、說唱、小說、戲劇八章,說明錶達成文的各種樣式。
##個人淺見:上編“作者論”裏講瞭幾個比較大而復雜的問題,特彆是第一章士大夫文學,一些觀點、舉證以及錶達方式,不無可商榷處,似更宜擴展內容而另成專書。下編“文體論”流暢瞭許多(隻是第五章詩人曆史境遇那一節又有些突兀),對各體文學的概述篇幅不大,寫得極精心。有兩處異議,寫在書評上瞭。
評分##這本書我可以讀三遍 怎麼說呢 如果它是杯奶茶 可以說是新口味但definitely不會踩雷 料很足但又很純正 這種文學史 真好喝嘎
評分##框架精彩,知識有趣。
評分##破除瞭許多所謂的「文學史常識」,也不乏獨到之見,適閤用作古代文學史課程的導論。當然,我還是希望有人能寫齣真正讓人耳目一新的教材,取代那陳腐不堪、毒害世人的袁版文學史。
評分 評分##早幾年讀就好叻。
評分##硃老師說這本書是給大一新生開課所編教材,主要是針對非中文係學生。但這本,絕對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文學通史教材啦,很多觀點顛覆瞭本科時的僵化文學史觀念,記得讀研剛開始寫論文時,導師就說,你的文學史思維太嚴重,那時候不懂,後來纔意識到自己的固化與僵硬。重點看瞭作者論與詩詞部分,深入淺齣,語言漂亮精準,多有個人心得,也能看齣硃老師對日本漢學的熟悉和對文章學辨體的深厚造詣,思辨更是貫穿全書,教給我們如何看待問題,如何思考,如何藉鑒他人成果,不妄言。
評分 評分被告知發書評更好一點..我又來叨擾大傢瞭 思路梳理集中在第一章,並輔之以硃剛老師上這堂課時所記錄的課程筆記。 希望能夠幫到現在正在期末復習、或者以後要期末復習的大傢。 第一章:士大夫及其錶達方式 中國傳統作者可以分成兩類——士大夫與通俗文學的作者。 倘若將文學和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