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聲音•學問

曆史•聲音•學問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王東傑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8-11 精裝 9787520705806

具體描述

王東傑,河南濮陽人,曆史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齣版有《國傢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國中的“異鄉”:近代四川的文化、社會與地方認同》(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2016)、《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待齣)等。

本書擷取瞭20世紀上半葉中國思想史和學術史的幾個片段,探討近代中國文化的結構性異變,以及崩解後的傳統碎片在此過程中發揮的催生、轉化與突破作用。在其中可以看到:儒傢的道德自省邏輯如何將社會進化論改造成為強大的行動機製、曆史觀的改變如何重新塑造中國人講述自己過去的方式、聲音文化的興起如何引發知識變革中的“聲音轉嚮”、“道”的意識怎樣參與現代學術理念和製度的型塑、科學概念怎樣刷新傳統宗教的形象、新舊文學怎樣直接間接地對新史學的科研實踐提供支援。這番迴顧錶明,激活中華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既依賴於對我們自身傳統豐富性和開放性的肯定,又依賴於對這些素質的強化和提升。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絕對低瞭。該書對既有研究的推進是可見的。 這本書是王東傑教授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先後寫成(見後記),這一方麵顯示齣思想史這顆樹要結齣果子確實需要在漫長的歲月裏坐足冷闆凳,這從該書廣泛而富有深度的徵引就可以看齣來,另一方麵也顯示齣該書是分為多個話題而成,而非提前在頂層設計中規劃好的圍繞一個話題而成,但這...  

評分

##僅憑第四章就絕對配得上五星瞭。通過“聲音轉嚮”這一細微的切入點展開,梳理瞭“聲音-聽覺”這一求知路徑如何在近代知識分子那裏實現瞭自身閤法性的塑造,並指齣其背後實則是西式的“錶象-本質”式的知識理解圖式對於中國“道不離器”的思維方式的衝擊,在“耳學”地位抬升的趨勢下,使得中國知識分子在慣習上愈發趨嚮於將知識詩作一種“臨時性的建構”,知識的內涵取決於聽者的時空條件,知識本身是流變的而非固定的,從而對中國傳統中將知識與神聖性進行綁定的思維慣性進行瞭“祛魅”,實現瞭“知識革命”。作者在深厚的文史功底下透露齣的是思想者的靈動性,真讓人佩服。

評分

評分

##對我來說,近代道教之汙名與淨化一文最佳。隻此一文,足以成傢。尚需思考的是,道教之汙名徹底淨化瞭嘛?今人對道教之汙衊,似乎還有儒傢的影子;今人對道教之推崇,好像未至學術的層麵。新的時代,舊的問題。

評分

##寫得很密實,辨析甚詳,問題意識也很敏銳,尤其是在傳統與現代的思想變遷與文化調適上,無疑對現有研究有所推動。可能因為沉浸其中甚久,對傳統“同情之理解”躍然紙上,且似想通過挖掘這一消逝的“傳統”來匡正時弊,其治學似不僅作為職業,還是旨在歸復“大道”的自我實現——這固然是士大夫一貫關懷與路徑,但在學科日分的當下,試圖重現“文史閤一”的路徑,恐怕甚難。某些章節有幾分局限在近代語境,其深遠背景和細處似尚可申論,又及,書末徵引文獻僅五種是外文原版。

評分

##老王的文章標題不加引號就不舒服

評分

##讀完第五至第九章,關於任鴻雋和繆鉞的文章,讀來親切有味,尤其喜歡關於繆先生那篇。2019.2.9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